※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uddhism
標題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最新2024-03-21 20:17:00
留言62則留言,2人參與討論
推噓7 ( 7055 )
: 摘自: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五取蘊(五蘊和五取蘊的差別):「梵語pañca upād : āna-skandhāh,巴利語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 : 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蘊與取蘊之差異,謂蘊通有漏、無漏,取蘊則唯通有漏」 : ===== : 無餘阿羅漢的意成身,內心缺乏大悲心之故,意知入寂滅定寂滅為樂,因為缺乏大悲 : 而不離開安住涅槃寂滅的安樂,沒有去廣行利他乃至成佛。無餘涅槃的阿羅漢唯自求解脫 : 止息了無有休息的生死輪轉,其意成身內心意識曠劫安住於止息了生死流轉的涅槃寂靜。 補充: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摘自:《現觀明義釋》卻佩格西教授 札西老師翻譯 學生:有餘阿羅漢的有漏色蘊是苦諦,苦蘊是不是行苦呢?苦蘊和行苦是怎麼樣的關聯? 格西:有餘涅槃阿羅漢,他有餘的(還剩餘的)就是苦蘊。苦蘊指的就是遍行苦本身。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就是:1.「業及煩惱所生的蘊」,以及所謂的2.「有漏蘊」, 還有3.「遍行苦」或4.「苦蘊」,(以上四者)都是相同的概念。因為業及煩惱所生的蘊, 這個蘊本身是有漏的蘊、是苦蘊。當講到苦蘊時的苦,不一定是苦受不能只理解為苦受。 (註:例如四念處說到「觀受是苦」,不是指苦受,而是指三界的受,本質是苦,因 為是苦蘊所攝,不論欲界的苦受、或色界初禪至三禪之定的樂受、或色界四禪到無色界非 想非非想天之定的捨受,以上這些苦受、樂受、捨受,只要屬輪迴苦蘊所攝本質是苦。) 苦蘊是指遍行苦本身,因為由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可以稱之為遍行苦,下至無間地 獄,上至有頂(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因為都是三界所攝,所以,是由業及煩惱所感得 的有漏之蘊,所以,可以說都是苦蘊,也可以說是遍行苦。 因為它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這個由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本身,它就是遍行苦。因 為是遍行苦,所以,我們在安立名稱時,會稱它為苦蘊或遍行苦。 〔學員〕:阿羅漢捨壽後,投生淨土,此時所有的蘊都捨掉,包含識蘊嗎?如果是識蘊, 他如何感受到安樂? 〔格西〕:所有的蘊都會捨掉,包含色、受、想、行、識,但是要切記,只是業及煩惱所 感得的有漏五蘊捨掉而已,不代表他完全沒有識、沒有受等,不是這樣的意思。 因為當他投生到淨土以後,他會感得意識體性身(微細身)。這樣一個意識體性的微 細之身,它具有五蘊,但這五蘊都是屬於無漏的體性。捨掉的是先前由業及煩惱結生的有 漏取蘊。 所以,阿羅漢投生到淨土獲得無餘涅槃,這時候,先前所感得的有漏五蘊都捨掉,轉 而得到的五蘊是無漏五蘊。所以,還是具有識蘊及受等,但是,是屬於無漏的體性。 另外,必須理解到:縱使還在獲得有餘涅槃的階段,也不是他所有的五蘊,都屬於有 漏的、都是屬於業及煩惱所生的五蘊。 色蘊(有餘涅槃阿羅漢的色身)當然是沒有錯,因為色蘊是宿業所感得的,一定還留 著。所以,色蘊(有漏的色身)一定是要藉由捨壽以後,才能夠捨掉。 但是,因為他在有餘涅槃時,他已經斷除了補特伽羅我執、已經斷除了煩惱障,這時 候,他的意識已經沒有跟補特伽羅我執等煩惱障相繫屬了,因此,這時候以他的識蘊來說 ,不能說是有漏的,因為他已經斷除煩惱障的緣故。 所以,他的識蘊(有餘涅槃阿羅漢的意識)也已經不是有漏的識蘊了,包含受、想( 意識心王相應的受、想等心所法),也不是與我執無明相應的受、想了。 唯一的是他的色蘊(色身),還是由過去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色蘊,這一切在他捨壽了 以後,所有的有漏的蘊,才會一併遮止,但在他結生時,會獲得的是無漏的蘊。 因此,一個補特伽羅相續當中有很多的覺知(識、心)存在,在沒有獲得阿羅漢之前 ,他也必須先獲得見道、修道。 當他獲得見道位時,首先會獲得(明心見性的)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 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你不能說它是有漏的蘊。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都是無 漏道(無漏的意識)。所以,在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當下的識,也不是有漏的識蘊。 既然在有學位見道時就有這樣的情況,當他不斷地修持,獲得修道無間道、修道解脫 道時,也都有現證補特伽羅無我的道,這當中也會有相應的識、相應的受等,這些都不是 有漏的,都是屬於無漏的道(無漏的意識,有無漏的意識心王及其相應的受想等心所)。 因此,在有學位時,就有很多的識蘊是屬於無漏,而不是有漏的。所以,等到阿羅漢 獲得涅槃以後,哪怕乃至最後他捨蘊(無餘涅槃),這些原先就已經是無漏的蘊(無漏的 意識所攝),因為不是苦蘊、不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所以,不需要捨掉,因此,連同這 些本身就是無漏的識、無漏的道,就會一起帶到淨土去。 聲聞、獨覺,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見道無間道、解脫道,或修道也有修道無間道、修 道解脫道,都可以說是基智。藉由基智能夠引導他,先是獲得有餘涅槃,最後獲得無餘涅 槃。當他獲得無餘涅槃時,一切的苦蘊都已離繫,亦即不僅煩惱障斷除,一切的苦蘊也都 完全斷除。 因此,這時候,完全是安樂的,沒有任何的苦,並且會作意「我於多劫當中,都不想 要從此定中起」,就安住在寂滅定當中。 直到佛鼓勵他要從定當中起,說:「你雖然已經獲得了涅槃,但是,並不是究竟的涅 槃(究竟涅槃一定是佛果位),所以必須為了能夠進取究竟涅槃,因此,要趣入於大乘修 持。」 佛會以這些開示來鼓勵這些行者。像《妙法白蓮華經》(法華經)當中就有說到這樣 的內容。所以,雖然墮於寂滅邊當中,但是,他們會因為佛的鼓勵,又從定當中起,之後 ,趨入於大乘道的修持,並趣向佛果位的道的行持。 以涅槃來說,可以分為四種,包含了實名涅槃(真正的涅槃)和假名涅槃(不是真正 的涅槃)。這是以聲詮之門來區別而有四種,裡面當然包含了真正的涅槃以及不是真正涅 槃的差別。 第一個是大乘涅槃(無住涅槃),這是真正的涅槃(佛果斷除所知障的滅諦)。第二 個是有餘涅槃,第三個無餘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都是屬於小乘涅槃,也是真正的涅 槃。重點是第四個自性涅槃,自性涅槃指的是空性(自性空的空性),所以,它不是真正 的涅槃,而是屬於假名的涅槃,涅槃就分為這四種。 另外,滅諦、涅槃、解脫等,這些的名詞有什麼不同? 涅槃和解脫是同義的,只是名稱不同。 重點在於,滅諦和涅槃有什麼不同?滅諦和涅槃是三句。是涅槃周遍是滅諦,但是滅 諦不周遍是涅槃。 因為滅諦來說,有分為見道所得的滅諦、修道所得的滅諦。但是,涅槃必須是在最終 極、最後無學道時,才能夠獲得的。 所以,可以說:滅諦有分為不是涅槃的這種滅諦,譬如: 在見道位時,當斷除了見道所斷的這個時候,就會獲得離繫見道所斷的滅諦,但是, 還沒有獲得涅槃。 修道時,由於修道有九品。九品就是有三界的九品,即欲界的九品、色界的九品、無 色界的九品,藉由分分斷滅修道所斷時,相對來講,也分分獲證滅諦。所以,斷除修道位 當中的欲界的九品所斷(例如三果證獲斷除欲界九品煩惱五下分結的滅諦),但是,上二 界還沒有斷除,所以,不能夠獲得涅槃,這時候,只能說獲得斷除欲界九品的滅諦而已。 至於色界、無色界的概念(斷除色界煩惱的滅諦、斷除無色界煩惱的滅諦)也是這樣 。除非整個三界一切的煩惱都斷除,這時候,既安立獲得了滅諦,也獲得了涅槃。 所以,"滅諦"和"涅槃"有三句的差別。而"涅槃"和"解脫"則是同義(無學道的滅諦)。 >>>>> [1] 格西提到:"阿羅漢捨壽後(無餘涅槃)所有的蘊都會捨掉,包含色、受、想、行、識, 但是要切記,只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有漏五蘊捨掉而已,不代表他完全沒有識、沒有 受等,不是這個意思。他(無餘涅槃阿羅漢)會感得意識體性身(微細身),這樣一個意 識體性的微細之身它具有五蘊,但這五蘊都是無漏的體性,捨掉的是先前有漏取蘊" 我們相續當中,輪迴的十二緣起支是專有名詞,格西提到,十二緣起支的識、名色、 六入、觸、受等,都要加個「支」字作區別,如同先前提到"五取蘊"和"五蘊"要作區別。 例如,要說「識支」、「受支」等,以區別總稱的識、受,因為,解脫者如佛聖者也 具有識、觸、受、想、思、六入等。十二緣起支只是含攝輪迴的法,而不是涵蓋一切法。 初學者容易把十二緣起支的識支,混淆等同於內心意識,達賴喇嘛尊者提到,我們的 身語意當中,內心意識的續流既無始亦無終,不會斷滅,然而,十二緣起支的識支,透過 道諦獲證滅諦,則有終可斷除,有以為斷除十二緣起支的識支就是斷除意識,並非如此。 [2] 格西提到,以聲詮之門區分四種涅槃:無住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自性涅槃。 其中,前三是真正的涅槃,因為,涅槃是內心意知斷障的滅諦。例如,佛聖者的意知 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稱作無住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則是佛以下的聖者相續 中也能成辦的滅諦。自性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自性涅槃指諸法的自性本質缺乏自性有。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0943351.A.9C7.html

Re: 回文串

762
>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Buddhism03/20 22:02

62 則留言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0/2024 22:03:13

proton63, 1F
agama.buddhason.org/SA/SA0104.htm 焰摩迦經

proton63, 2F
凡那位諸漏已滅盡的阿羅漢比丘,他以身體崩解,死

proton63, 3F
後是怎樣呢?』學友!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回答:

cool810, 4F
格西提到阿羅漢捨壽後捨一切有漏蘊,終無所有五取蘊

proton63, 5F
不受後有,但"在他結生時,會獲得的是無漏的蘊" ???

proton63, 6F
撇開別的不談。既能結生不就又來老死輪迴一遍???

proton63, 7F
你虛構的意所成身的'意',是你的'意',可不是阿羅漢的

proton63, 8F
直白講阿羅漢(有餘)不會幫阿羅漢(無餘)虛構意生身

cool810, 9F
斷除輪迴十二緣起支已斷除異熟果報的分段生死,文中

cool810, 10F
說無餘阿羅漢往生淨土不屬於輪迴十二緣起支異熟果報

cool810, 11F
不是我虛構喔,你可看本文格西提到,我只是引用而已

cool810, 12F
有餘阿羅漢階段內心意識已經是無漏心了(沒煩惱了)

proton63, 13F
你認同格西的說法,自然是有你的'意'所成,格西說法

proton63, 14F
可有經證?

cool810, 15F
是的我認同格西的說法,所以引用此說法有什麼問題嗎

cool810, 16F
你可看本串前文,之前回你的問題提到楞伽經相關

cool810, 17F
有餘涅槃的阿羅漢,內心意識已證涅槃,如格西本文提

cool810, 18F
到有餘涅槃階段阿羅漢意識已沒煩惱,然有餘色身苦蘊

cool810, 19F
捨壽後,他原本已沒有煩惱的意識不會斷滅成意成身。

proton63, 20F
無餘阿羅漢往生淨土不屬於輪迴十二緣起支,經證??

cool810, 21F
阿羅漢已斷除十二緣起支,何來輪迴

proton63, 22F
緣生故有老死,你都幫它結生了,還不會老死?

cool810, 23F
大乘淨土有說淨土有阿羅漢,另外大乘宗義提到已斷除

proton63, 24F
無餘涅槃的滅盡是滅除了一切有,何來有'生'?

cool810, 25F
十二緣起支分段生死的菩薩,還有意生身的變異生死,

cool810, 26F
成到成佛才完全斷除菩薩意生身的變異生死

cool810, 27F
不受苦集二諦流轉的聖者菩薩也會投生穢土利益眾生喔

proton63, 28F
等等,你到底要講阿羅漢還是菩薩?
大乘宗義認為阿羅漢的心識續流不會斷滅,小乘宗義認為阿羅漢的心識續流會斷滅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第五章 毗婆沙宗 (三)果的建立 【三乘阿羅漢都是有餘涅槃,因為無餘涅槃之時,心識之流斷猶如燈滅一般,所以此宗主 張究竟三乘。】[1][2] 輪迴無始有終,超脫出三界之後會如何?就涉及有沒有淨土的存在。如果認為有淨土 的話,超脫出輪迴還可以在淨土;如果不承認淨土的話,輪迴超脫了之後,就無處可去了 。大乘承認淨土,所以三界之外還有淨土可去;有部宗、經部宗不承認淨土,所以斷煩惱 就很像是毀滅自己,有點像現在想自殺的人一樣,以為自殺了就一了百了。 有部宗的話,就談到「灰身滅智」,也就是不但色蘊的部份沒有了,心識的部份也沒 有了。這點經部宗與唯識宗的某一派也主張,所以他們會說究竟三乘。現在在台灣有人會 爭論究竟一乘或究竟三乘,其實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唯識宗的另一派及以上的宗派都會 說究竟一乘,都會承認可以成佛,成佛之後當然會有淨土,因此心相續也不會斷滅,如此 一來,一定是究竟一乘。即使修行幾百大阿僧祇劫聲聞阿羅漢、獨覺阿羅漢,都會轉向大 乘,因為心相續未斷滅,所以最終就是成佛。 有部宗、經部宗主張灰身滅智,也就是聲聞行者修到有餘涅槃,最後他會死亡,死亡 不只是身體沒留下,連心相續也都斷了,因為讓心相續存在的緣不在了。我們現在的心相 續為什麼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是因為愛取滋潤有,下一世也就形成了(凡夫的相續中,意 識因煩惱障的無明愛取而有下一世的有漏近取蘊)。 聲聞阿羅漢已經沒有愛取來滋潤,又找不到清淨品來滋潤,因此心相續就會斷滅,這 就是灰身滅智,所以以有部宗、經部宗的想法來說,成就阿羅漢果就是毀滅自己。 (略)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4:17:50

cool810, 29F
上面這段前幾年在板上po宗義寶鬘的一段 完整可回閱

cool810, 30F
(我覺得你可去請教譯師此處翻譯結生的藏文原文為何

cool810, 31F
與十二緣起支的生支有何差別,像是十二緣起支的老死

cool810, 32F
支之後是生支,所以格西曾問大家阿羅漢有死嗎?如果

cool810, 33F
有死就有生,那阿羅漢能說死嗎,您可進一步去請教)

proton63, 34F
阿羅漢死後之經證已經在一開始破題。送佛就送到這.
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認為大乘非佛說,不承許大乘經典,在一開始的小乘宗義就有提到 所以你應該要承許大乘非佛說,確實南傳佛教如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認為大乘非佛說。 另外小乘宗義提到,菩薩在最後一生尚未成佛前,都是凡夫,都還不如初果聖者,小乘宗 義說,菩薩道行者直到最後一生成佛才成為聖者。 像這些小乘宗義說法,跟大乘宗義說法不同,你滿常推薦四部宗義,應該都是有學過了。 有餘阿羅漢捨壽後,經典提到無餘涅槃的阿羅漢,例如: 摘自:南傳小部/如是語44經/涅槃界經(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二種涅槃界,哪二種?有殘餘涅槃界與無殘餘涅槃界。 什麼是有殘餘涅槃界?....漏已滅盡的(內心意知的煩惱滅盡沒有煩惱了)....他的五 根存續著(尚殘留色身存續著),以它們(色身)的不破壞狀態,他體驗合意的與不合意的, 他感受苦樂(例如目犍連尊者身體受外道攻擊捶打感受到身苦).... ....什麼是無殘餘涅槃界?....漏已滅盡的(內心意知沒有煩惱了)....但就在這裡, 一切所感受的、不被歡喜的將成為清涼(原本殘留的有漏色身也捨離了,捨壽捨離此世有 漏色身,從有餘阿羅漢轉為無餘阿羅漢),比丘們!這被稱為無殘餘涅槃界。 這二種涅槃界....一界(有餘涅槃阿羅漢)是在這裡以當生(當生即此生,此世尚未捨 壽前),以有殘餘以有之管道的滅盡(尚有有漏色身,而內心意知已證煩惱滅盡的解脫)。 再者是來世無殘餘(捨壽之後的無餘涅槃),他們(無餘涅槃阿羅漢)滅一切有(此世有漏 色身也捨離了),以了知這無為的狀態(內心意識安住苦之止息的涅槃狀態),以心解脫(不 僅內心意識沒有煩惱)、以有之管道的滅盡(有漏色身也已捨離、也不再有來世有漏取蘊)。 他們(捨壽後的無餘阿羅漢)到達法的核心(一切都漏盡)而在滅盡上喜樂(喜樂是依內 心安立,依無餘涅槃阿羅漢內心意識安立),他們(無餘阿羅漢)捨斷一切有成為像這樣者」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5:11:22

proton63, 35F
你涅槃界經的理解錯誤,而是:

proton63, 36F
他們(有餘阿羅漢)捨斷一切有成為像這樣者(無餘)

proton63, 37F
只有成為當下才是,之前的"他們"都是有餘阿羅漢。

cool810, 38F
就算是如此,有提到"他們",他們是無餘涅槃阿羅漢

cool810, 39F
不然就建議翻譯者譯成"它們",也不提到"喜樂"
大乘佛教角度說的無餘涅槃阿羅漢,在系列文上一篇就已提過: 聖嚴法師:「《楞伽經》裡都說了一個比喻:聲聞、緣覺二乘人的進入涅槃(無餘涅槃) ,好像是喝三昧酒喝得酩酊大醉。」印順法師:「《楞伽經》說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 滅盡定,《般若經》中佛勸菩薩們,如悲願力不充不要入滅盡定,免墮小乘(成自了漢)」 《楞伽經》:「(聲聞緣覺二乘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三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彼非究竟趣亦 復不退轉,以得三昧身乃至劫不覺,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悟,聲聞亦如是覺後當成佛。」 如不相應大乘佛教的說法,亦可選擇如四部宗義當中的小乘宗義,即採取究竟三乘之說。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9:04:18

proton63, 57F
隨喜涅槃界經。 重點是答案,不是趨近,也不是零。

proton63, 58F
題外話:阿羅漢入無餘以後,用"它們"就是想歪了。

cool810, 59F
我說"它們"只是反襯反諷而說,當然要指稱"他們"。

proton63, 60F
對照焰摩迦經,用"它們"依然是想歪了。

proton63, 61F
對照焰摩迦經,用"他們"依然是想歪了。

cool810, 62F
我講的是無餘阿羅漢,你說的是沒有無餘的阿羅漢。

cool810, 63F
(在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會同意你的看法)

cool810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請益] 關於自殺求往生
古代漢傳佛教,唐朝時因善導法師「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教化下,自殺求往生的例子: 唐.道宣(596年~)<續高僧傳>: 「近有山僧善導者....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曰:『今念佛名,定生淨土不?』 導曰:『念佛定生。』其人禮拜訖
Re: [讀經] 《增壹阿含經》學佛八難(能修行的因緣)
※ 引述《khara (逝)》之銘言: : 這「八難」中的「邊地生」,據我所知有個「北俱盧洲」,在《長部‧32》中稍稍介紹到 : 印順曾提及一件事 https://www.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摘自:2018年7月30日《入菩薩行論》從第七品開始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l7cZMuLBI 現在念第7句,透過了暇滿大義(人身暇滿大義難得),還有念死無常的思惟,所以 我們
Re: [法語]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有為法與無常法同義,何謂無常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剎那轉 變的有為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果隨因轉,若因是無明煩惱,則其產生的結果是苦諦。 生滅滅已--滅除了生死流轉的行苦;寂滅為樂--獲得涅槃安樂。例如,阿羅漢聖者滅
[分享] 天眼通不是眼識,天眼、天耳等神通是意識
坊間媽祖信仰,會很形象的畫上千里眼、順風耳,然而,天眼通、天耳通等是屬於意識。 例如,佛陀的弟子當中,被稱作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是在眼睛瞎了後證得天眼通。 眼睛瞎了怎麼證得天眼通?我們提到,現量的分類,神通屬於意識的意現量,天眼通、天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我們的五蘊是無常法,無常法是剎那轉變由因生果的有為法,果隨因轉,凡夫由過去 : 世無明緣行(以無明我執造作有漏業行)引生此世六道隨一取蘊的異熟果報,這樣的取蘊 : 本質是苦,我們並非不依蘊安立的存在,我們依於這樣的取蘊安立不斷後有故是輪
Re: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應多重視內心的價值
(...接續上一篇...) 達賴喇嘛尊者:什麼叫修?1995年1月9日於印度達蘭薩拉寢宮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dalailamaworld 止修 現在讓我們練習專注一境的心,通常最好在噪音聲較少的地方,如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就是說,每個人(每個補特伽羅)都稱自己為我,這樣的我,各自都 : 是依自己的五蘊安立,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立的我,例如,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 : 立的佛聖者,佛聖者並不是不依於自己五蘊的常一自主,沒有這樣的我即
Re: [分享] 周利槃陀伽典故
: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善知識品〉第二十 : 然此掃[打-丁+彗]復名除垢,朱利槃特復作是念(思惟): : 「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淨也。」 : 復作是念(思惟):「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當思惟此義。」 : 以思惟此
更多 cool810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