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uddhism
標題

Re: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應多重視內心的價值

最新2024-02-10 15:20:00
留言21則留言,2人參與討論
推噓1 ( 1020 )
(...接續上一篇...) 達賴喇嘛尊者:什麼叫修?1995年1月9日於印度達蘭薩拉寢宮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dalailamaworld 止修 現在讓我們練習專注一境的心,通常最好在噪音聲較少的地方,如飛機、汽車、卡車 的這類聲音,特別是滴、滴(電動三輪車)的聲音非常容易被干擾,還有風和瀑布的聲音 ,無論我們住在哪裡,我們必須運用現有的資源,達到最有效率的方法。 趁著卡車司機還在睡的時候,我們早起,這是最佳的時刻,即便身在城市之中,相對 的也較少噪音,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頭腦清楚,訓練心的意思是改變我們的心,靠的是心本 身,不是改變外在的意思,頭腦必須要很清晰,沒有一點倦怠的感覺,非常得清楚,保持 戒備的狀態。 如果你運用你的心,並保持這種狀態。那麼就可以有效率的做到。傍晚的時候,我們 的心會有點懷疑、倦怠感,即便你希望可以做些事情,心就像疲憊的動物,我們無法準確 掌控。因此早上是非常好的時間點。 對於初學者,首先先把心收回。即便心是在我們的身體裡,並不是在身體之外。但心 雖然在這裡面,但總是往外探索,事與願違。心總是望外看並議論、干涉外在的事情,從 不關注心自己本身,所以我們現在要給心新的指示,至目前為止,心你們對外在的事物檢 視地非常徹底,非常好,現在是時候檢視心本身,往內看。 有時閉起雙眼會比較有幫助,有時雙眼睜開,以長遠的利益而言,雖要睜開眼睛,但 也不應刻意。更不應刻意閉上眼睛,不要在意睜眼或閉眼,不要受其影響。像是內心想著 某件事情或任何事物,在心裡觀想著,不要在乎眼睛所看到的,眼皮如何移動。忽視這些 事情,在心裡面觀想(觀察思惟),主要的心專注在這裡面。 首先,把眼識、耳識等心識收回,一開始你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幾分鍾內,我不會 讓這些眼、耳的感官緣取外境。尤其是,即便感官緣外,也不會讓主要的這顆心(意知) 緣外。內心中,也有緣過去的記憶,以及緣未來的想法,這種必須刻意的遮止,如果可以 ,在沒有任何的妄念下,慢慢的把時間拉長。這段期間裡,你可能會產生空朗朗、什麼都 沒有的感覺,像是在虛空之中,又像在深海之中,海面上的海浪雖在進退,但是水還是保 持清澈,類似這種。這是一種方式檢視心的本質,即便不是很容易,但是非常值得一試。 另一種非常容易的方式,就是只閉眼,什麼都不想,只是完全的休息,這樣的修沒什 麼幫助,但你可能會產生短暫的釋放。 悲心 這是一種,然後另外一種層次是悲心,我想在此解釋什麼是真正的悲心,真正的悲心 不只是有很親密的感覺,前提是悲心並非建立在「這是我的好朋友」的基礎之上,這是對 我有好處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感覺關心、親近,這不是慈悲心,實際上這比較像是附帶 條件的愛,真正的慈悲心是建立在觀修(觀察思惟)的基礎上。 這些眾生跟我是一樣的都想要快樂,也都有克服痛苦的權利,在這個基礎上所感受到 的關心、親近感,這才是真正的慈悲,這種慈悲才可以延伸至你的敵人,從某刻角度,這 個人或是這個社區對我、我們製造麻煩,因此叫做敵人,是真正的敵人,實際上是真正的 敵人,因為對我們造成傷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我或社區而言,他們都是人類、眾生 ,跟我是一樣的。他們也有同樣的權利克服痛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真正的關心的感受。 這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不偏不倚的,我們狹隘的慈悲或感受到愛的慈悲,這 些都是狹隘的,如:首先,現在我們觀修這些不幸的人,這些人正在挨餓,或心靈受到傷 害的這些人,記住這些(遭苦的現象),然後你由此產生真正的關心、慈悲的感受。再想 諸如此類的更多理由,這些情感是建立在理由的基礎之上,這是有所不同的。 貪等情緒是不需要理由的,瞋等情緒的基本性質也是不需要理由的,是種直接反應的 情緒感受,(但是)這種慈悲心是無法自發性的產生。 解剖分析、反覆思維其理由後,才能慢慢產生這種感受。這種情緒是建立在理由的基 礎之上的。即是看上去都是相同情緒、強烈感受、參與感在此。透過理由產生了不同的情 緒,因此這兩者是不同的情緒。 當強烈情緒產生時,試著去分析這個感受,當強烈感受生起時,令心止住在這個點上 ,全神貫注在這個點上,單純的止修在這個點上,沒有任何雜念。這就像寫作在最後時要 做結尾,分析到最後像是結尾般的,你的心會下定決心我會持續這麼做,類似這樣的情況 ,你的這種感受逐漸變弱時,再次進行分析,並試著讓這種強烈的感受再次產生,並在這 個點上止修,這是一種方法。 如此的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月復一月,我們的心終究會改變,會有更多的慈悲心產 生,更容易抓住憤怒、瞋心、痛恨,這類強而有力的負面情緒,如果你的分析缺乏了堅穩 的基礎,卻可突然生起強烈的感受,(這時的你)在負面情緒產生的時後,將會非常的難 以控制、應對其負面情緒。 (透過這種)訓練慈悲心的正確方法,同時隨喜慈悲的感受更加強烈時,你會看到憎 恨等負面情緒。(...待續...) >>>>> [1] 尊者提到,修習禪定止觀,其中,止修在修習心一境性時,應選擇較無干擾的環境。 修習禪定(安止)的心一境性,即我們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識一心專注地安住於 一所緣境。何謂心一境性?即內心意識的相續,於同一段時間朝向一個所緣境安住,不是 兩個所緣境,而是單只有一個所緣境,並且,不是前一剎那安住這個所緣境、下一剎那跑 掉之後再又安住,不是這樣的,而是在一段時間內,心念都沒有跑掉的持續安住所緣境。 內心意識於同一段時間內專注地安住同一個善所緣境,在內心意識的相續中,於一善 所緣境,前一剎那的意識安住、後一剎那的意識亦繼續安住,不分心跑到其他的所緣境, 而能持續專注一心(意識專住一意)地,持續在一段時間當中,於同一個善所緣境不跑掉。 [2] 尊者提到,真正的慈悲心,是建立在觀察修的基礎上,此處說到於慈悲此法修習止觀 尊者說,一般世人說的慈悲,帶有貪愛雜染。佛教說的慈悲,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亦 即,佛教的慈悲建立在毗婆奢那觀慧。尊者說,先用解剖分析的思惟觀察慈悲真正的理由 ,尤其是自他平等,何以故?請以內心意知深入分析解剖思惟其中道理,以此毗婆奢那分 析觀察的智慧(觀修)生起的慈悲是真正的慈悲,生起此慈悲覺受可安止其上保任(止修)。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535156.A.D39.html

21 則留言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2/10/2024 12:07:06

sutranet, 1F
那個達賴喇嘛的開示,請問是哪裏來的?

cool810, 2F
文中開頭就有附連結。

sutranet, 3F
請問有原文連結嗎?

cool810, 4F
單獨那則貼文連結,我轉到個人臉書比較快您可看看

cool810, 5F

sutranet, 6F
謝謝。

sutranet, 7F
因為是口頭開示的逐字稿,建議如果要PO文最好整段刊

sutranet, 8F
出,以免有人誤解。

cool810, 9F
會繼續po完,文末有說明"...待續..."to be continue

sutranet, 10F
我是有閱讀到有些地方被做了些許的更動,標點符號、

sutranet, 11F
斷句與原文也不完全相同......

cool810, 12F
可以舉出來討論,手抄稿的校訂堪誤是常有的事,所以

cool810, 13F
有些手抄稿甚至出書後,也會有一版、二版的修證堪誤

cool810, 14F
(像我推文有打錯字,改一下"勘"誤才對,修"正"才對)

sutranet, 15F
還是建議按口語的逐字稿刊登,尤其英文並非達賴喇

sutranet, 16F
嘛的母語,再次删減修正,可能會有誤差。

cool810, 17F
本文的貼文,就是轉貼臉書上翻譯者翻譯口語的文字稿

cool810, 18F
底下另一篇尊者《入菩薩行論》也是翻譯者口譯文字稿

sutranet, 19F
我是有閱讀到有些地方被做了些許的更動,標點符號、

sutranet, 20F
斷句與原文也不完全相同......

cool810, 21F
所以才請你舉出來何處,你可貼出來討論

cool810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請益] 關於自殺求往生
古代漢傳佛教,唐朝時因善導法師「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教化下,自殺求往生的例子: 唐.道宣(596年~)<續高僧傳>: 「近有山僧善導者....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曰:『今念佛名,定生淨土不?』 導曰:『念佛定生。』其人禮拜訖
Re: [讀經] 《增壹阿含經》學佛八難(能修行的因緣)
※ 引述《khara (逝)》之銘言: : 這「八難」中的「邊地生」,據我所知有個「北俱盧洲」,在《長部‧32》中稍稍介紹到 : 印順曾提及一件事 https://www.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摘自:2018年7月30日《入菩薩行論》從第七品開始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l7cZMuLBI 現在念第7句,透過了暇滿大義(人身暇滿大義難得),還有念死無常的思惟,所以 我們
Re: [法語]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有為法與無常法同義,何謂無常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剎那轉 變的有為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果隨因轉,若因是無明煩惱,則其產生的結果是苦諦。 生滅滅已--滅除了生死流轉的行苦;寂滅為樂--獲得涅槃安樂。例如,阿羅漢聖者滅
[分享] 天眼通不是眼識,天眼、天耳等神通是意識
坊間媽祖信仰,會很形象的畫上千里眼、順風耳,然而,天眼通、天耳通等是屬於意識。 例如,佛陀的弟子當中,被稱作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是在眼睛瞎了後證得天眼通。 眼睛瞎了怎麼證得天眼通?我們提到,現量的分類,神通屬於意識的意現量,天眼通、天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摘自: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五取蘊(五蘊和五取蘊的差別):「梵語pañca upād : āna-skandhāh,巴利語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 : 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蘊與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我們的五蘊是無常法,無常法是剎那轉變由因生果的有為法,果隨因轉,凡夫由過去 : 世無明緣行(以無明我執造作有漏業行)引生此世六道隨一取蘊的異熟果報,這樣的取蘊 : 本質是苦,我們並非不依蘊安立的存在,我們依於這樣的取蘊安立不斷後有故是輪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就是說,每個人(每個補特伽羅)都稱自己為我,這樣的我,各自都 : 是依自己的五蘊安立,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立的我,例如,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 : 立的佛聖者,佛聖者並不是不依於自己五蘊的常一自主,沒有這樣的我即
Re: [分享] 周利槃陀伽典故
: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善知識品〉第二十 : 然此掃[打-丁+彗]復名除垢,朱利槃特復作是念(思惟): : 「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淨也。」 : 復作是念(思惟):「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當思惟此義。」 : 以思惟此
更多 cool810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