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istoria
標題

Re: [請益] 中國發明紙鈔金融體系卻落後停滯

最新2023-11-08 13:04:00
留言21則留言,6人參與討論
推噓5 ( 5016 )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因為宋代那套根本沒繼承下去啊...... : 蒙古毀滅的東西可多了 : 這就像你問啟蒙西方的希臘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 : 希臘人輸給人家的結構性因素何在 這說法我覺得不行 明朝紙鈔制度不OK 這不能找蒙古出來救援 因為元朝是最先不發行銅錢的中原政權 可說是最先體認到貨幣其實用紙鈔(≒趨近於理論上的理想貨幣)就行的政權 甚至在初期還有體認到準備金的必要性 是到後期像很多政權一樣缺錢了才開始濫印紙鈔 引發通貨膨脹 而濫印紙鈔這種事就算現代也有國家在幹 ---------------------------- 交鈔 https://w.wiki/849n 統一以前 蒙古滅金後,大量徵收銀,起初並用銀支付華北一帶的開支。當時蒙古人也發行紙幣,但 只是暫時性的,流通領域有局限,發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據勢力多發行紙幣。 直到忽必烈即位後,力求填補財政空缺,統一貨幣。他認為銀是與西亞貿易所用的貨幣, 不宜用於華北。彷效歷代王朝,使用銅錢本是最佳方案,但當時華北銅錢數目稀少,銅礦 不足,戰爭狀態下也難以鑄錢。而紙幣則印造容易,經費低廉,並已在金朝行之有效,於 是忽必烈決定發行紙幣中統鈔,以金、銀、絹為儲備金。 忽必烈的原意是,初時只發行紙幣,日後待銅量充足之後就要仿效歷朝鑄造銅錢,與中統 鈔並用。但在李壇之亂後漢人財務官員被革退,色目人官員受起用,他們並不固執於使 用銅錢。中統鈔管理良好,信譽很高,流通各地,因此忽必烈一朝沒有鑄造銅錢。 統一以後 元朝滅宋時,在東南地區、四川和湖南,紙幣已是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在福 建、兩廣,紙幣的使用也漸增。忽必烈以中統鈔取代南宋的會子,下令南宋的紙幣要與中 統鈔交換。元朝在昔日會子流行的地區成立了平準庫,彙集金銀以備兌換,又設立行用庫 ,加強回收金銀。 但和華北不同,元朝無法使整個南方都改用紙鈔,因部份地區仍慣用銅錢,數目較多。故 滅宋後,對金、銀、銅錢都解除禁令。雖然有地域差異,但紙幣在元末至正後半期以前, 一直信譽良好。 元朝紙幣的發行量和發行地域均大大超過前代。元政府先後在首都大都和各行省設置了負 責管理紙幣印造、發行、兌換、檢驗偽鈔、回收昏鈔等之機構;其中,中央的印鈔機構稱 印造局,負責印造交鈔庫和定鈔庫等。 元朝原則上禁止使用銅錢,有不少銅錢不少被熔鑄或流出國外。但元朝並非徹底禁止使用 銅錢,在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年間,為了阻止紙幣貶值,曾解禁鑄造 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分類 從忽必烈開始,元朝發行過「中統鈔」、「至元鈔」和「至正鈔」三款紙鈔,這些均以開 始啟用時的年號(元初的中統、至元以及元末的至正)來命名,已有的元代舊鈔仍做流通 。其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鈔,但在1270年代之後因面臨通貨膨脹而貶值;至於主要流通 的時間最長的是1287年起發行的至元鈔,以一比五的比率對應中統鈔;而在元末元順帝至 正年間發行的至正鈔,則是很快就因發行過量等原因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 元朝#貨幣制度 https://w.wiki/849t 元朝為了加強對經濟的統制,因此以使用紙幣為主,鑄造錢幣比其他朝代要少。1260年元 世祖發行了以絲為本位的「交鈔」與以白銀或金為本位的「中統元寶交鈔」(簡稱中統鈔 或寶鈔)[105],中統鈔沒有設定流通期限[106],其紙幣持有者可以到官庫按照法令比價 兌換銀或金等流通物資,但官庫會酌收工墨費,然而將此類物資向官府兌換成紙幣時則無 須工墨費,其目的是確保寶鈔的貨幣地位以及讓官庫更容易收購物資[107]。雖然蒙古帝 國曾一度廢除紙幣,但在建立元朝之後再度啟用紙幣並持續到元朝末期,而且紙幣成為了 元朝貨幣的核心[108]。全國各路都設有兌換的機關——「平準庫」。兌換基金充足,准 許兌現,兌換的時候徵收兩到三分的手續費(工墨鈔)[108]。1276年,元廷大肆搜括物 資而增發紙幣,並將各路準備金的金銀運往大都,引起物價上漲、紙幣貶值。1280年紙幣 貶值為原來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價已經「相去幾十餘倍」了,元廷為了穩定物價在該年 發行「至元寶鈔」,和既有的中統鈔並行,對應比率為一比五。1350年元惠宗又發行「至 正寶鈔」,但是至正鈔在發行不久後就因發行過量嚴重貶值,引發通貨膨脹、物價暴漲。 而民間的日常交易、借貸、商品標價等仍慣用白銀,這時使用的白銀主要是銀錠和元寶 [22]。 ----------------- 因為理論上的理想貨幣最好就是 "本身無價值 交易過程無物理損耗 無運輸成本" 數位貨幣出現前紙鈔已經是很趨近於理想貨幣 甚至古早往往只是缺貴金屬時才鑄造 大家都很鄙視的鐵錢 除了易生鏽的問題外 反而是比銅錢或金銀錢更理想 主要的問題還是政權發行貨幣時 為了避免通貨膨脹跟偽幣偽鈔浮濫 必須嚴格制定確保貨幣價值的準備金及保證機制 這在英國於造幣局長牛頓引導下最終歸納為金本位制之前 是沒有人類政權能參透的奧秘 總之 這必須替元朝辯護一下 其實忽必烈時代的中統鈔是非常成功的紙鈔制度 就算後來有經濟笨蛋們濫印 整個元朝還是都相當仰賴紙幣進行交易 明朝的大明寶鈔不成功 我認為純粹是明朝自己的鍋 主要的原因還是明朝沒能體認到發行紙鈔需要準備金制度來保證其價值 但這當時也沒有其他人類政權能參透 而且如我在前面幾篇說過 明朝的經濟政策核心是遵循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 貨幣經濟不是明朝及後來的清朝官員重視的問題 因為如果是像歐洲那樣有大量的跨國跨海物流交易 傳統金屬貨幣長程流通困難 就一定會導致更多對發行紙鈔或類似支票本票制度的需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9255237.A.12E.html

21 則留言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11/06/2023 15:32:39

jackliao1990, 1F
人類史上因為印鈔亡國的國家:大元

jackliao1990, 2F
開創先例

hgt, 3F
其實金朝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朝代,包括紙鈔由官方大量運用

hgt, 4F
以及最早使用金屬火藥爆炸物做為軍事攻城武器!!

hgt, 5F
中國歷史學家常偷換概念,把這說是宋朝成就,其實是跟宋朝同

hgt, 6F
時期的金朝才對

fw190a, 7F
牛頓是推動了金本位,但準備金等機制,其實是從民間版本就

fw190a, 8F
能知道的機制,問題出在國家總會進入凹單模式,或以為自己

fw190a, 9F
面子大到不需要的情況。至於英國版本的準備金實質意義是

fw190a, 10F
為了國際貿易而存在吧,正如同元的情況
還可以補充一點事 如果要追本溯源 金本位制是怎麼來的 其實將黃金鑄造成金幣 本身就可說是"讓政府發行貨幣面額跟黃金掛勾"的原始金本位制 但就同上面提到的 國家缺錢了總會想凹單 歷史上也有很多政權 回收高純度金幣鎔解 降低金幣純度重鑄 以造出更多金幣 也就是試圖用更少的黃金儲備來增加更多貨幣發行量 這在流通貨幣的本質上 跟後來沒有足夠準備金儲備卻濫印更多紙鈔是一樣的 紙鈔的革命是在於降低了政府發行貨幣與民間流通貨幣所需要的各種物理門檻 金銀銅只要作為準備金好好待在銀行倉庫裏頭 紙鈔就可以代替它們流通 若因為紙鈔太方便導致認知錯誤 決策者認為只要紙鈔印出來就是錢 就容易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11/06/2023 17:52:39

detonator, 11F
金本位也不是這麼萬能的吧?

overno, 12F
紙鈔要有信用,最基本就是要能 提貨

overno, 13F
銀票要能換銀子,美金要能買到石油與晶片

overno, 14F
完全提不到貨的紙鈔,價值幾乎是零

overno, 15F
有限制提貨條件的紙鈔,就得折價才有人要(百貨禮券)

overno, 16F
美債的流通程度要當通貨也行,但無法在零售店買東西,也是

overno, 17F
折價發行,還保證利息

overno, 18F
提貨能力越強的紙鈔,價值也越高(美金)

overno, 19F
古早用貝殼交易時代,也沒貴金屬儲備,但就是買到東西

overno, 20F
或是D2中,玩家間的交易貨幣是喬丹之石

saltlake, 21F
美人兒走到哪裡 本人都有相當的提貨能力

NKN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亞洲] 最新研究:日本人祖先「三系統」模型假說
: ③ 起源於亞洲大陸東部,於古墳時代來到日本的集團 : : 推 atteleitus: 古墳滿晚的欸 差不多五胡十六國時期 04/26 21:30 : 推 peterlee97: 古墳時代的人是? 渡來人? 04/26 21:43 : 推
Re: [請益] 沒有安史之亂,唐朝會以什麼方式衰落?
※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我就很好奇,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會是怎麼衰敗? : 各式各樣的民變? 藩鎮說穿了就是下放兵權甚至統治權給地方官 是通訊跟交通手段很原始的古代大帝國 要迅速鎮壓民亂跟邊境衝
Re: [情報] 鄭芝龍父子在日本的活動紀錄與台灣漢人起源
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應該要重點提一下 前面討論有提到"東番記" 其實不管是"東番記"背景的沈有容攻台剿倭 還是後來 施琅攻台剿鄭 甚至鄭成功攻台剿荷 都能歸納出一個共通點 就是中國的中原政權看台灣 首先重
Re: [情報] 鄭芝龍父子在日本的活動紀錄與台灣漢人起源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說到所謂殖民史, : 比起東亞日本貿易,我覺得明明就該更注重東南亞。 : 我之前也順手簡單查一下wiki,看荷蘭殖民地經營, : 看一下麻六甲和巴達維亞的經營農業生產, : 如何統治當地人,
Re: [情報] 鄭芝龍父子在日本的活動紀錄與台灣漢人起源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至於在講述漢人與台灣交流的十六世紀史部分,則是把「中國海盜來台與顏思齊、鄭芝龍 : 在台經營」納入課綱,戴寶村表示,歷史上無法證明是否曾有顏思齊此人,鄭芝龍也並未 : 長居台灣,統派學者不能
[情報] 鄭芝龍父子在日本的活動紀錄與台灣漢人起源
: 總之我要強調台灣漢人祖先是跟日本人掛勾的海盜 : 還有荷蘭人雇用的外勞 : → dosoleil: 漢人開拓史固然以倭寇農工為先鋒 但他們於現時島上漢人 01/28 13:13 : → dosoleil: 祖先血脈 說不定還沒有平埔族近
Re: [觀點] 新課綱東亞史之我見
: : 所謂的東亞史,實際上就是 中國史+日本史+韓國史+越南史 : : 但作為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我認為台灣人完全沒有理由需要多學 日本韓國越南史 : 漢人大規模移民是在清康熙施琅攻下台南開始 : 若要論漢人移民也是在荷治時期 : 然而,不
Re: [請益] 為何古代華人寧願去南洋不去台灣?
※ 引述《Ryoma (龍馬)》之銘言: : 如果拿台灣和琉球比較 差異就在交通難易度 : 而台灣和南洋相比 除了琉球跟中南半島 還有一個適當的比較對象是菲律賓 菲律賓在跟西班牙麥哲倫一行接觸之前就已經有直接或間接跟華人貿易的紀錄 因為發掘
更多 NKN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