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Re: [姆咪] 純度100%的善意

最新2023-11-27 08:10:00
留言19則留言,5人參與討論
推噓6 ( 6013 )
※ 引述《forsakesheep (超.歐洲羊)》之銘言: : 我以前好像在你板問過 : 如果完全發自內心不考慮回報的善意是純度100%的善意 : 那基於利益去做的善行,能夠被稱為善嗎? 我覺得康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康德AKA聰明的孔子 康德討論善 其實中心思想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是康德是真正的把這個原則貫徹到底 而孔子只是吹喇叭 康德首先說 倫理學/道德哲學 是理性主義的 那什麼是理性主義的 就是 你可以想像一個場景 沒有任何社會 沒有政府 沒有國家 沒有社區 在這個情況下 A殺了B 請問這個是正確的 還是錯誤的 答案是 你無法得知 這就得出了一個原則 就是實然不能推出應然 你不能從一個現實世界的行為 推出你應該做什麼 再舉個例就是 我跟A拿了100塊 請問我不還他錢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答案是無法判斷 1.我跟A拿了100塊 只從這個描述 無法得知 我是否應該還錢 你還必須多加一個規則 就是 1.我跟A拿了100塊 2.拿了多少錢 就該還多少錢 你必須多加了2這個規則 才能得出你應該要做什麼 用前面A殺B的例子就是 1.A殺B 你沒辦法從這個行為推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但如果變成 1.A殺B 2.禁止殺人 那A沙B這個行為 就是被禁止的 就是錯誤的 得出我們不應該殺人這個結論 這個就是經典的實然不能推出應然 那這個跟理性主義有甚麼關係 就是 歐陸理性主義這個學派是跟英國經驗主義對立的 經驗主義最有名的就是洛克 洛克那個白紙論 人類出生是一張白紙 所以一切的知識都是來自經驗 沒有經驗就沒有知識 那就只是白紙 理性主義最有名的就是萊布尼茨 就是 有些知識是先天的 並不是都來自經驗 有些知識是先天就有的 像洛克說的 理智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 萊布尼茨反駁 理智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 除了理智自身 就是 可以把理智當作一個 先天的機制 到康德這邊 就可以描述成 假設你只聽見一個聲音 你實際上不知道那是什麼 你需要結合一些其他的經驗才能連結 最經典的就是 汽車的聲音 假設今天你聽到外面有“汽車”的聲音 但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汽車 那你聽到那個聲音 你也會不知道那個是三小 或是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孔子穿越到現代 只讓他聽汽車引擎聲 他能知道那是什麼嗎 他沒辦法知道 他只會聽到一段意義不明的聲音 但是一旦讓汽車在孔子面前繞來繞去 孔子的理智先天機制 就會把汽車跟汽車引擎的聲音連接起來 下次孔子聽到那個聲音 孔子就會知道 汽車來了 這個理智的功能是先天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這個先天功能 那他不管經驗到什麼東西 嗅覺視覺聽覺 那根本沒辦法整理成一個統一的概念 他只會經驗到一堆印象流過去 沒辦法形成一個概念 沒有感官 我們就看不到東西 沒有經驗 無法形成知識 就像一個盲人沒辦法理解什麼是紅色 或是一個聾人無法理解什麼是音樂 沒有經驗=籠子跟瞎子 沒有理智 我們無法整理經驗 沒有理智 無法形成知識 就像你接收到一堆資訊 但是你沒辦法處理 那就是一種經驗的雜多 無法形成概念 舉個例子就是 今天你在車上聽音樂 你同時聽到 引擎聲 風聲 音樂聲 但是你卻可以把這三個分的非常清楚 就是你的理智在發揮 所以可以清楚知道兩種的差別 一種是先天的 一種是後天的 要先天跟後天一起 才能產生知識 先天的就是不依賴經驗就有的 這就是笛卡兒的演繹法 舉個例就是 幾何學從10個公理 可以推出一百多個定理 這個就是演繹法 完全不需要依賴經驗 不管在任何情況 幾何學都是真理 三角形有三個角 不需要現實世界就能知道為真 那假設今天問題改成 A的身高180 你要確定是否為真 你就只能 在現實中量他身高 所以這兩種就被休謨分成 觀念的關係 與 實際的世界 觀念的關係就是幾何學這種真理 實際的世界就是有種偶然的 而不是必然的 單身漢是未婚的 這是一種必然 但A是單身漢 並不是一種必然 必須到現實世界考察 好 那就又可以回到理性主義了 康德倫理學的理性主義 指的就是 觀念的關係 就是不依賴現實世界就能得知必然為真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 都是必然為真 不需要依賴經驗 康德的道德哲學就是這種 任何情況下必然為真的道德哲學 就跟1+1=2 或是幾何學公理一樣 任何情況下都必然為真 所以如果說 道德原則跟幾何學公里一樣 不是從經驗中得出 那就是從心靈自己的理性原則中得出 也就是說 道德的行動就是理性的行動 不道德的行動就是不理性的行動 大概知道這些之後 就能討論什麼是100%的善 康德說 所謂善的意志 就是一種無條件的善 人們常常會稱一些東西是善 例如 智慧 勇敢 等等 智慧是無條件的善嗎 不是 因為智慧可能拿來作惡 勇敢是無條件的善嗎 不是 因為勇敢可能拿來作惡 智慧與勇敢是善 但它們不是無條件的善 沒有善的意志 這些高貴的品質會被用在邪惡的目的 那到底什麼是“善的意志” 就是這個善的意志 在任何情況都是善的 無論什麼情形 也就是說 一個人實際上完成了什麼 對是否為善的意志不重要 也就是說 你用盡了力所能及的手段 還是沒達到目標 即使只剩下善的意志 你也會跟寶石一樣閃閃發光 這樣講可能比較抽象 舉個例就是 A看到一個小孩落水 他想都沒想跳下去救 但是小孩還是溺死了 儘管他沒達到救援的目的 但善的意志仍然光彩照人 但是要嚴格區分有些不同的情況 前面說的 他跳下去救小孩是沒有預設除了道德責任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 如果今天一個人他跳下去 是因為會有一些好處 比如說被表揚 或是 對事業有利 那這個就不是無條件的善 這就能用到前面的概念了 理性主義 幾何學公理 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如果今天你的目標是 想要獲得金錢 所以做某個行為 可是今天如果換一個對錢沒興趣的人來 那他不就不適用這個規則了嗎 那就沒有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了 這就不是康德的道德哲學 康德的道德哲學是在所有情況下都為真 所以不能預設一個目的 因為不同人會有不同目的 無條件的善 不會預設目的 否則就不是無條件的 還有一種差別就是 假設他跳下去 確實不是為了交換利益 單純是看到小孩好可憐跳下去 那麼這個也不是無條件的善 因為這個是建立在你的感受上的 而一個人的感受就是飄忽不定的 那又能拿前面的理性主義來了 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如果今天有人看到小孩覺得不可憐 那他就不會救了 如果換個人就會變 那就不會是永恆不朽的真理 所以無條件的善 必須要排除 個人目的、個人感覺偏好 不能為了名利 不能為了賺錢 不能因為看他可憐 這些目的跟感情 都是隨著個人變動的 並不是不需要經驗的 永恆的真理 所以真正的無條件的善 就是僅僅出於道德責任 而沒有任何的偏好 去實施一個行為 這個行為就具有了道德的價值 做道德上正確的事 是你做這件事唯一的動機 不管後果 不管喜好 你的目的就是做正確的事 那你就具有了無條件的善 具備了善的意志 你就是道德上正確的 所以可以設想兩個類似的情境 一個商人他拒絕欺騙他的客戶 因為他要保持良好信譽做生意 這個就不是無條件的善 因為它實際上是為了某個特殊的目的 那如果變成 一個商人他拒絕欺騙他的客戶 因為不欺騙是道德責任 出自道德責任 不考慮其他後果 其他偏好 那麽 這就是無條件的善 具有善的意志 只有這樣的行為才有道德價值 所以就能稍微統整 無條件的善是只完全出自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就是遵循道德法則(如禁止說謊) 那問題就會來到 什麼是道德法則 結合前面的就能得知 康德區分了兩種不同的道德法則 第一種是 假言命令 假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如果你想要X 你就做Y 這個法則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 但這個應該綁定了我所欲求的目標 這又能回到理性主義 幾何學公理 如果今天A認為 漂亮到草坪很棒 B認為不重要 那這個 你想要X 你就做Y 就不會是普遍真理 例如 我想要開發前列腺 所以我要幹屁眼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想被開發前列腺 如果你不想被開發 那這個假言命令對你來說就毫無關係 所以一個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則 不可能基於偶然的目標或個人的偏好 所以假言命令不會是 無條件的善 那什麼是無條件的善 就是 定言命令 定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做X 結束 你的命令就是 做一件事 沒有附帶任何目的 假言命令是 如果要X就做Y 定言命令拿掉了如果 禁止說謊 就是這樣 沒有任何其他目的 為了不說謊而不說謊 就是無條件的善 在所有條件下 你都不能夠說謊 這就是真理 就跟幾何學公理一樣 或是1+1=2一樣 理性讓你知道1+1=2 這個1+1=2的計算是誰做的 不重要 你是否喜歡1+1=2 也不重要 只要我們是理性的 就要遵守1+1=2這個規則 因為這個規則是普遍的 必然的 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與你個人感情 個人目標 毫無關聯 好 那談了那麼多 道德法則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康德並沒有說道德法則的內容有什麼 他只有給出一個原則 讓你自己去判斷 這個原則就是 按照你同時能希望他成為普遍法則的準則去行動 說人話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今天對人這麼做 那你也要能夠同意別人對你這麼做 假設一個情況 A跟B借錢 但是A明顯知道自己還不上 卻還是借了 那這個時候的道德原則就是 我需要做出承諾我就可以做出承諾 即時我不打算遵守承諾 那這個道德原則推廣到所有人身上會怎樣 就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想 這個世界會變得怎樣 那就是一個承諾毫無意義的世界 你不會認同這個世界 所以不能這樣做 當你要這樣做的時候 你就要設想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會怎樣 更諷刺地說就是 只有其他人尊重承諾的時候 你的欺騙性承諾才會被接受 只有其他人不遵循你的 這個原則 “我需要做出承諾我就可以做出承諾 即時我不打算遵守承諾” 你才能夠行使你的欺騙 你能欺騙正是因為其他人不欺騙 所以就要去考慮 如果人人都這樣做會怎樣 以此來決定你自己的道德法則 然後永遠不要成為例外 假設今天有個教授 她給一個學生不及格 因為這個學生他抄襲其他人的文章 這個時候你的道德法則就是 禁止抄襲 然後今天這個教授卻也盜竊其他人的學術內容 那你不就是這個禁止抄襲道德法則的例外了嗎 所以不能成為例外 嚴以律人 寬以待己是被禁止的 你不能讓自己成為例外 讓自己成為偽君子 不過除了這個最基本的原則 還有其他幾個附屬原則 但實際上都可以從第一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推出來 1.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原則 這個原則就是禁止你利用他人 不能把人當成物來對待 一個藝術品為什麼有價值 那是因為很多人想要他 如果沒人要 那藝術品就沒有價值 可是人不一樣 人必須有絕對的價值 沒有人能給你作為人的價值 也沒有人能夠拿走他 一個人可能會把你利用 用在某一個目的上 但這個絕對不會成為道德法則 因為它會違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第一原則 因為你正在遵循的原則是 我將把他人當物來對待 如果今天整個世界的人 都把他人當物來對待 包含你的老婆 小孩 把你當物 當ATM 你肯定不能接受 那你就矛盾了 因為你實際上變成了這個例外 變成了 我把其他人當物對待 但其他人不能對我這樣做 那麼就違反了第一原則 這個道德法則就是自我矛盾的 康德最後的理想就是 如果所有人都服從理性的道德法則 那麼就能構成一個完善的共同體 每個人都是自律的 並且遵守著相同的普遍的道德 所以可以回答問題了 按照康德的想法來看 有其他的利益或目標 就不是100%的善意 真正的100%的善意 無條件的善 善的意志 正是屏除這些 “個人偏好” 所建構出的 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則 這種定言命令的公式為 做X 不包含任何目的 在任何情況 不論目的 後果 情境 狀況 都是做X 這樣就是無條件的善 100%的善意 才是道德上有價值的 謝謝喔 -- https://i.imgur.com/CQh30Jb.gif
Re: [姆咪] 純度100%的善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73.2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ginalman/M.1701019554.A.77A.html

Re: 回文串

619
> Re: [姆咪] 純度100%的善意
Marginalman11/27 01:25

19 則留言

selfvalue, 1F
這個是你打的還是你朋友

selfvalue, 2F
我等超久==

Victoryking, 3F
這不是阿比打的 這我回羊羊的

selfvalue, 4F

selfvalue, 5F
好長喔==

pp1877, 6F
我看完了= =

selfvalue, 7F
我還是覺得定義太多了

selfvalue, 8F
回文會不會被罵== 我等看完你朋友的一起問

selfvalue, 9F
但是你邏輯很清晰 我看的懂

selfvalue, 10F
勝王真聰明

selfvalue, 11F
我對善本身有疑問

Benbenyale, 12F
太長了 但康德人生也很屌不輸孔子

selfvalue, 13F
他今天是不是不發文了

selfvalue, 14F
阿比是誰

selfvalue, 15F
怎麼沒看過==

selfvalue, 16F
唸起來很可愛

jensheng09, 17F
看完了 前面在說理智是抽象感官 理智結合經驗形成知識

jensheng09, 18F
後面在說大家都選一個(可以說是信念嗎)定言例如:不說

jensheng09, 19F
謊,並且終身都不違背,就能達成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