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car
標題

[新聞] 小米將成為第一家推出電動車的智慧型手機前三大廠商

時間
最新2023-09-06 12:43:00
留言22則留言,15人參與討論
推噓0 ( 5512 )
小米將成為第一家推出電動車的智慧型手機前三大廠商 原文連結:https://bit.ly/45YUHGi 原文內容: 小米曾幾何時立下目標要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但是如今持續維持在第三 的寶座。可是悲慘的現實是,智慧型手機市場遇到成長瓶頸,全球前三大廠商都面臨出貨 量衰退的障礙。 小米公司公布2023年第二季財報指出,由於中國手機市場萎縮,第二季度營收下降4%。但 是可喜的是該季度淨利潤年成長率達168.5%,經調整淨利潤也大漲 147.0%。 即使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但其在「規模與利潤並重」的新經營策略的指引下,小 米持續衝擊高階市場,為獲利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助力。這也為小米進軍電動車領域帶來了 助益。 由於智慧型手機佔小米高達75%以上的營收來源,一旦全球手機銷售量不斷下降,即使其 持續衝高高階市場,但長期仍有其限制。所以從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小米計劃進軍電動車 製造領域是必然的選項。 隨著小米製造電動車已經在2023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准。該公司承 諾在未來十年內,向汽車業務投資100億美元。如今看起來,小米預計2024年上半年開始 量產電動車的計劃保持不變。 小米最初切入電動車時,就是以未來進入全球前五的電動車品牌為戰略目標而進行佈局。 為了保證第一輛車的技術領先性及研發順利性,小米這幾年投入了許多資金和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初,小米宣佈科技戰略升級,並公佈兩個重要「長期」的科技 理念,即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科技領域,且堅持長期持續投入。 這一次最新財報指出,小米目前已經佈局12個科技領域。第二季小米研發支出達到46億人 民幣,已經是連續第九個季度保持年成長的情況。此外,小米的研發人員數為16834人, 佔員工總數近52%。按照規劃,小米從2022年至2026年的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其實,為了不受制於美國,小米學習華為開始自行研發作業系統,且屬於全終端的系統, 相容AOSP(安卓開放源代碼專案)。未來這一自行研發的作業系統將除了應用在手機之外 ,還可能有電動車、平板、手錶等終端裝置。也就是說,其也走上了垂直整合的道路。 總之,小米很有機會是全球第一家銷售電動車的智慧型手機前三大廠商,超越三星和蘋果 ,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企圖心,也表明了電動車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焦點的關鍵。蘋果要如 何跨出下一步,或許小米提供了一個路徑,只待未來觀察了。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小米計劃在十年內向汽車行業投資 100 億美元,目標是在 2024 年上半年量產其首批車 輛。然而,NDRC 擔心會因為產能過剩和需求放緩而對新 EV 生產計劃的批准有所保留, 因此可能無法按時完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93904711.A.DDF.html

22 則留言

KBchen, 1F
這媒體被人看破沒人要轉文 乾脆自己開帳號來發

asgardgogo, 2F
沒量產都是屁

ccc101419, 3F
這門檻可不像吸塵機器人或者手機那麼低

a27588679, 4F
都發自家的新聞

DYE, 5F
其實有一家做家電的公司 叫創維 有做手機,而上個

DYE, 6F
月創維汽車出貨大概三千多台。

DYE, 7F
前三大做手機裡的第一家,這限制範圍也太小了。

ShaNe1993, 8F
小米不是已經在路上測試了嗎?

rachechen, 9F
發行再來看看

goingmo, 10F
這還是國家實驗研究院底下的單位

Killercat, 11F
恩,看看樂視 XD

kobe7785075, 12F
一台類model3賣80萬就買

playdoom, 13F
可惜,台灣為了保護本土爛企業,是買不到小米汽車的

lijim, 14F
量產再說啊!

a36464, 15F
唉,標題像已經量產,結果是正準備踏入產業,每次中

a36464, 16F
國新聞都是「即將」「準備」,這樣玩弄讀者搞狼來了

a36464, 17F
很好玩嗎?

zebra101, 18F
問題是這並不是小米"正準備踏入產業",它正式宣佈

zebra101, 19F
成立電動車子公司已經是2021年3月的事了,到現在它

zebra101, 20F
在北京的工廠都建好了,連偽裝車都被路人拍到過了。

zebra101, 21F
普遍預測今年底開始量產,明年初上市。

deepdish, 22F
阿是吹完沒

stpiknow 作者的近期文章

[新聞] 輝達認為AI晶片正從雲端領域往自動駕駛
輝達認為AI晶片正從雲端領域往自動駕駛車領域前進,AI商機正擴散中 新聞來源: 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 https://bit.ly/4aHcxzU 原文: 對於輝達AI半導體的需求正在從主要的IT公司迅速擴展到包括特斯拉在內
[新聞] 在中國實施石墨出口限制之下,矽和合成
在中國實施石墨出口限制之下,矽和合成石墨的電池正在崛起 原文連結: https://bit.ly/4asBy1U 原文內容: 2023年,當中國宣布對電動車電池的主要成分石墨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時,當時汽車製造商 感到不安。不過,許多公司正研發
[新聞]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的殞落,突顯了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的殞落,突顯了從中國學習經營電動車的必要性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PBa8yY 原文內容: Fisker是最新一家財務費用不足的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在上個月發出「持續經營」警告 後,該公司
[新聞] 豐田和三星SDI全力於2027年量產固態電池
豐田和三星SDI全力於2027年量產固態電池,期望反轉市場 原文連結: https://bit.ly/43jcgkC 原文內容: 三星SDI電池製造部門於2024年3月初宣布將於2027年開始量產固態電池,其能量密度將達 到每公升 900瓦
[新聞] 蘋果放棄十年電動車泰坦計劃,業界按下
蘋果放棄十年電動車泰坦計劃,業界按下暫停鍵 原文連結: https://bit.ly/4a3x2GO 原文內容: 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蘋果公司已決定終止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開發計劃「泰坦計劃 」(Project Titan),放
[新聞] 中國成立固態電池聯盟,期望突破日韓歐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P9VZsr 原文內容: 固態電池一直是電動車電池產業的下一個主要技術之一。隨著韓國、日本、北美和歐洲公 司紛紛公布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舉措,這可能加深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焦慮。例如,豐田希 望在202
19car
[新聞] 中國正崛起的電池更換商業模式,可解決
中國正崛起的電池更換商業模式,可解決美國電動車銷售不如預期的問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4bD9jiy 原文內容: 美國電動車正面臨成長困境,電池時間過長,以及人們對充滿電後的有效行駛里程的焦慮 是問題之一。或許在中國
更多 stpiknow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