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istoria
標題

Re: [觀點] 關於利瑪竇批評中國音樂

最新2023-12-24 18:49:00
留言119則留言,15人參與討論
推噓19 ( 21296 )
時隔一年半,我找到了利瑪竇最初的批評內容:「中國音樂的全部藝術似乎只在於產生一 種單調的節拍,因爲他們一點不懂把不同的音符組合起來可以產生變奏與和聲。然而他們 自己非常誇耀他們的音樂,但對於外國人來説,它卻只是嘈雜刺耳而已。」* 所以利瑪竇對於中國音樂的批評在於缺乏和聲,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首先要問的是缺乏和聲是否真的是音樂發展的缺陷呢?或許吧。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只 有歐洲產生了完整的和聲系統?我當然沒辦法回答這種大問題,只是姑且想了四個因素。 一是比較政治(宗教)的原因,宗教音樂是基督教很重要的一部分,給歐洲音樂奠定了基 礎,音樂中世紀初期就是七藝之一,線譜的發明者Guido d'Arezzo理所當然的也是教士。 雖然這並沒有說明為什麼重視禮樂、同樣把音樂當作政教工具的東方為何就沒發展出了和 聲。 二是線譜的發明,相比於中國的指法譜只(間接地)記錄了音高,線譜最終解決了音高與 節奏的記錄問題,不同聲部的對位自然也清晰明瞭。 三是對於三度音的著迷。這恐怕是西方音樂不同於世界其他地方最大的特徵。從文藝復興 開始,歐洲音樂展現了對於三度的癡迷,原本畢達哥拉斯音律中不準的大三度在中庸全音 律中被調得準確,終止式開始以甜美的大三度結尾,以三度基礎的對位方式開始發展.... 大三度音程本來就是除了八度及五度外最靠近基音的泛音,被視作和諧音程也並不奇怪。 然而弔詭的是三度音程與原本和諧的四度音程實質上產生了競爭關係,一旦將三度作為和 聲的基礎,四度就成為了需要被解決的音程,這或許是將三度音程認可為穩定音程的隱形 障礙也說不定。 四是歐洲放棄了微妙變化的旋律的追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Bvz2rG-NI
聽聽印度的古典音樂,演唱的旋律音高具有微妙的連續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鋼琴琴鍵之 間的音」。這種複雜的旋律是難以用和聲配合的,所以伴奏者選用的是簡單的模仿 (imitation)以及持續音(drone),這也是大多數文明的音樂型態(見Wiki "Heterophony") 。中國音樂追求所謂的「婉轉」的旋律其實也是如此。西方音樂早早的就將選用的音高固 定在線譜的六個音(最終使用了十二個)上,擺脫了複雜的旋律線,真正擁抱了和聲。 對於這種大問題,自然是懂得越多越感覺自己無法下手回答,這篇只是整理一下目前的一 些想法,也許過幾年後又會再發一篇(?)。 * https://tinyurl.com/ku3sscyr http://hk.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14601&secid=1463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2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02867723.A.1DF.html

119 則留言

moslaa, 1F
缺乏和聲,當然是一種缺陷,因為這樣勢必就無法產生

moslaa, 2F
某種風格的音樂,當那種音樂中,和聲是必須時。

moslaa, 3F
不過這也沒啥不好,缺陷也可以是一種特色

moslaa, 4F
至於為啥缺乏和聲,建議從傳統樂器 箏 笛 罄

moslaa, 5F
的發音原理來探討,如果這些月前本身不易產生和聲

moslaa, 6F
那麼傳統音樂沒有和聲不是自然的結果嗎?
古琴或古箏有一定的和聲功能,雖然可能比不上風琴 而且最初的多聲部更可能是來自於合唱傳統

moslaa, 7F
話說我年少時自許文藝青年(爆),對所謂國樂有一絲了解

moslaa, 8F
當時流行所謂國樂交響化,最初我沒啥意見,知道我發現

moslaa, 9F
直到我發現,日本傳統音樂好像沒啥交響化運動

moslaa, 10F
我才明白,國樂交響化是一種缺乏文化自信的結果
我倒覺得可以增加表現力也無妨,畢竟那些兩個字的樂器大部分都不是中國本土的 除非把交響化當成"唯一"目標,就會失去我說的第四點的音樂特色了 到時候模仿中國音樂就真的只需要彈五聲音階了:)

Landius, 11F
日本傳統音樂現在應該是直接Band化吧? 有的混電音有的跟

Landius, 12F
重金屬或搖滾混搭.
這樣的音樂究竟算是世界音樂還是民族音樂也很值得探討呢。 畢竟對於亞洲來說從幾乎是單旋律到爵士和弦這些變化太快太大, 西方和聲如我說的也不一定能契合東方的旋律傳統, 比較難說服自己這些混合出的新風格是傳統的延續。 有點像兩百年前古典音樂對歐洲傳統民歌的改造: 東歐作曲家中的民族元素已經是被三和弦化的東西了。 分享一下日本傳統音樂融合爵士的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ymHhqpcDI

cht12341234, 13F
滿好奇 你所謂的中國音樂,你有聽過 吳蠻 嗎?

cht12341234, 14F
又如果你要討論 爵士 藍調等,那麼這個來源是中南美

cht12341234, 15F
洲 非洲,後在西歐美國發揚光大

cht12341234, 16F
傳教士說真的也不是很懂音樂,不要太認真

cht12341234, 17F
中西方 對於節拍變化是差很多, yt有個音樂博士叫做

cht12341234, 18F
叨叨馮 他是覺得中文太高度洗練濃縮,太接近44拍且

cht12341234, 19F
重音 音調變化不明顯,讓東方對節拍掌握不多

cht12341234, 20F
我自己學 還有 遇到一個吉他名人 葉hope 討論 的感

cht12341234, 21F
覺 ,東方中文使用者,要理解 swing groov 這些,非

cht12341234, 22F
常難,但是節拍還是受到 中東 中南美 非洲影響

cht12341234, 23F
文字進化越不洗練濃縮 更接近歌謠方便記憶,對音樂

cht12341234, 24F
發展有神效

cht12341234, 25F
西歐古典音樂也沒那麼厲害,打鼓打的零零落落,遠遠

cht12341234, 26F
不及世界其他地方

kingstongyu, 27F
中國的樂器又沒歐洲發達

cht12341234, 28F
對於三度音的著迷。這恐怕是西方音樂不同於世界其他

cht12341234, 29F
地方最大的特徵。

cht12341234, 30F
這是你說的,但我覺得這種 西方啥鬼扯話少講,俄羅

cht12341234, 31F
斯算是西方嗎? 西方又是那時期 那個地方? 音

cht12341234, 32F
樂還是多多聽吧

leptoneta, 33F
東方就認為靡靡之音腐蝕人心 不鼓勵發展也不意外

saram, 34F
亞洲音樂多為靈性音樂,少數為鑼鼓樂(慶典繞境或軍樂)

saram, 35F
西方音樂也是到16世紀後才有12音律.多元發展.

saram, 36F
特別是貝多芬這一代毅然將人生哲學也放進曲子,音樂成了藝術

saram, 37F
而不再是擺在殿堂上做儀式.

WINDHEAD, 38F
晚唐之後似乎是出現了厭惡音樂舞蹈的思想傾向

WINDHEAD, 39F
樂曲從古老的啟迪民智的教化題材慢慢變成了未開化野蠻
※ 編輯: oaoa0123 (180.177.117.132 臺灣), 12/21/2023 18:19:37

bellas, 130F
人家有專利權著作權 自然不怕別人抄
抄別人的譜變成違法的時候,古典和聲早就發展完了。 嘛,這串我本來就是自娛自樂,也沒期望推文有人能對音樂史有基本的了解就是了。
※ 編輯: oaoa0123 (180.177.117.132 臺灣), 12/24/2023 01:05:29

Houei, 131F
通典 成書於唐代 那段講的是鄭譯 跟12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