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Stock
標題

Re: [新聞] 美國確診飆升31% 專家:聚餐前先快篩、

時間
最新2021-11-22 21:58:00
留言197則留言,77人參與討論
推噓66 ( 693125 )
台灣人很喜歡拿荷蘭來比,我分享一下荷蘭現在的狀況 台灣人口號稱2300萬,荷蘭人口大約1700萬,台灣人口密度遠高於荷蘭 A. 疫情狀況背景: 1.) 每日穩定確診2萬 2.) 住院數攀上2217,重症(IC病房)大概432人 從十一月開始疫情迅速轉壞,從一個月前單日3000餘人, 這周幾乎都是單日2萬人以上 這幾個數字大家可能沒有甚麼概念,我以 "沒有疫苗,英國變種" 的時期來作比擬 1.) 當時確診數高峰大約是每日13000,現在的每日確診數遠高於這個數字 2.) 當時的住院數高峰大概在2600-2800 3.) 當時每日死亡數可以高達150人,目前僅約55人 B. 與疫情共存:內需經濟;觀察點:公開市集 我每周都有去公開市集(很像台灣的市場)的習慣,因為我每周造訪的時間都相當固定 我認為長期觀察下來,我自身認為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夏天相當正常,甚至傳統的夏天嘉年華(kermis)也照常舉辦 公開市集消費正常,太晚去還經常有些想買的東西會買不到 我當下的確想過:在台灣疫苗接種率達到如荷蘭相近的標準時 或許我們也得接受這樣的生活了。 10月確診數就開始攀升,不過大家感覺還可以接受(大概3000人餘人) 11月6日還很正常,上周末跟本周末,人潮就減少很多。 過去的公車幾乎在周末是全滿的狀況,今天都只有原先的2-3成左右 買東西就不用擔心沒貨了。 這就又回到原點:與病毒共存的社會,最先受到挑戰的就是內需消費的狀態 C.) 零售業:開業時間與人潮 目前的小規模限縮,是開業時間縮短。夜間8:00之後,所有商家都得關閉。 這包含了所有可以外送的餐廳業。 超商的人潮有感受到減少,但是否每人每次購買的金額會提高, 暫時還沒有完整的觀察數據。 餐廳雖然可以開業,以QR code標準決定是否能夠入內用餐。 不過:QR code標準到底是要以2G (已接種/已痊癒),或者是3G(+已快篩陰性) 這是近日幾場示威的爭論點之一。 D.) 能源帳單:室內暖氣 室內生活時間提高/時間拉長,能源使用也會提高。 許多地方的暖氣跟煮飯用的能源,都是天然氣。 在今年能源價格高漲下,有些家庭會很吃力 大家得想像一下: 在正常雙親工作,孩子送到學校去,一天大概家中暖氣可以少開6小時 現在這筆帳單是要加到家戶中的。 E.) 服務業就業:WFH隨時可on 在周遭打聽不少友人的就業狀況,WFH公司的彈性很高 甚至夏日疫情舒緩時,雖然公司有 "鼓勵"大家返回工作崗位, 但仍屬於不強制的狀態。 當時火車上的通勤人數的確大幅提高,一度有疫情就要結束 大家就可以共存正常生活時,十月/十一月疫情就來了。 F.) 製造業:上班到底要不要要求接種? 這我沒有太多荷蘭的閱讀資料,倒是從西班牙有相關資訊。 西班牙車廠是:有打疫苗的一條生產線,沒打疫苗的去另外一條。大家看著辦。 小結:與病毒共存可不可行 "與病毒共存":我認為這是歐美早先於台灣實驗的概念 從初期到現在,許多主流專業意見,仍認為這與感冒相同 一開始打得這麼慘,是因為沒有疫苗,傳播/變成重症速度快,造成醫療體系極大負擔 只要疫苗出現,減緩感染,特別是大規模減少住院/重症人口 很多人就認為應該開放,與病毒共存。 我自己會觀察3個點: 1.) 內需經濟會受到多少影響 2.) 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承擔 3.) WFH可行性有多少?實質薪水因為開銷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我上面的觀察提到: 1.) 內需開始受到影響, 2.) 醫療體系在高接種狀況下尚可承擔(但他們醫療業不少訊息傳出壓力很大了) 3.) WFH可能造成開銷增加,家庭開支帳有壓力 台灣如果面臨這樣的共存狀況:我的想像是 1.) 內需影響會比荷蘭還要深 (我也生活過5月疫情) 2.) 醫療體系會相當緊繃 3.) WFH別說會增加家庭開銷,很多公司 "受惠"於台灣疫情穩定,準備率不高 文首提到台灣人口密度比荷蘭更高,傳播起來可能更快,數字更加驚人 社會感受上接受調適期會拉長。 理論上:2022年春季感冒季節結束後,或有進一步討論 "與疫情共存"的空間 實際上:考量以上可能的經濟衝擊,我心中想像最有可能是從縮短入境隔離天數開始 真正要有 "與疫情共存",可能還是會持續觀察2022/3年,秋冬春歐美的疫情狀態。 -- http://losimprevisibles.blogspot.com http://www.facebook.com/ThoseUnpredictable 在歐洲 看著錢跟數字 滾來滾去 有甚麼是說得準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1.187.176.236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37461524.A.885.html

Re: 回文串

197 則留言

Homeparty, 1F
感謝分享

ck326, 2F
2023? 2022 拔
對,謝謝,已更正

MacD89, 3F
台灣目前就是正常生活正常吃喝玩樂(除了戴口罩)

MacD89, 4F
國外努力想共存其實就是想過現在台灣過的生活

MacD89, 5F
再穩下去應該沒過多久 室外口罩也可以不用戴了
※ 編輯: Ivanov (31.187.176.236 荷蘭), 11/21/2021 10:36:04

fallinlove15, 6F
不怎麼意外的結果 希望特效藥快點出來 不然可能要

fallinlove15, 7F
到2024才敢出國玩了

coolrock, 8F
還要兩年喔?天啊

Xray2002, 9F
好文

Justisaac, 10F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打最多的bnt跟莫德納保護力降很快
※ 編輯: Ivanov (31.187.176.236 荷蘭), 11/21/2021 10:39:10

Justisaac, 11F
你以為有七成國民打了疫苗,但實際上只有3成有效

creulfact, 12F
問題仍是出在我們自己 只要回家要隔離14天 你就不可

creulfact, 13F
能出國玩

Justisaac, 14F
還有不肯打疫苗的剩下那三成通常都是感染高危險群

sc2x2, 15F
感謝分享 不過最後一句寫歐美可能不夠精確

sc2x2, 16F
美國這邊已經沒什麼人怕 正常生活很久了
我歐美並列的意思是: 1.歐洲現在的狀況是代表"與疫情共存"有很大的挑戰 2.美國現在的狀況是代表"與疫情共存"很可能可行 正反並列的意思,我想台灣政策制定者應該會兩種情況都參考一下

s3z15a3z15a, 17F
這篇才有討論的價值...
※ 編輯: Ivanov (31.187.176.236 荷蘭), 11/21/2021 10:46:38

fallinlove15, 18F
不打疫苗的也有自然康復的吧 這樣另外三成都是高危

fallinlove15, 19F
險? 標準的以偏概全

nido, 20F
台灣疫情死亡峰值是在今年6/5單日37人

AustinRivers, 21F
謝謝分享

nido, 22F
所有與並存共存的數據都遠高於這個

sc2x2, 23F
感謝原Po的回應 美國人的國情的確也是很獨特

NYling, 24F
謝謝分享

nido, 25F
要讓台灣人接受這樣的死亡數是不太可能的

kerbi, 26F
台灣島內可以吃喝玩樂是因為把聯外運輸的空運海運人

kerbi, 27F
員關到死換來的 不過沒人在意

sc2x2, 28F
查了一下,不自由毋寧死這句還真的是源自美國

JacksonWu, 29F
感謝分享

huk40199, 30F
邊境沒有與其他國相連就是優勢啊

huk40199, 31F
問題就在如果其他國家想與病毒共存開始開放國境

huk40199, 32F
我們也跟的話絕對爆炸

huk40199, 33F
台灣在國際疫情這兩年與其他國家差太多了

huk40199, 34F
人家等於是打怪兩年我們開放等於人家兩年前的樣子

autoexecbat, 35F
看了這篇才發現荷蘭確診破前高了

autoexecbat, 36F
某種程度國外體弱多病的已經被考驗快兩年了 假如沒

autoexecbat, 37F
有更強的變種遲早也是會下降 但台灣沒辦法

akira0956, 38F
歐美以為打了疫苗就是吃了無敵星星 在不設防下

akira0956, 39F
感染反而越來越多

coil, 190F
是不是不戴口罩比例偏高?

johnlin35, 191F
推分享

a558815, 192F
上面有人扯什麼不是什麼會議都會有紀錄…那是疫情

a558815, 193F
下決定要不要放寬標準的會議,是一堆人在關心的議

a558815, 194F
題,跟你工作上忘記寫紀錄哪能相比…

olikm, 195F
台灣確診數超過10就狂嘴了,還共存咧

Kydland, 196F
職位太低的小員工當然不懂會議紀錄怎麼寫

Kydland, 197F
你們一輩子就在低層工作領低薪吧 笑死 可悲

Kydland, 198F
看你們的推文就覺得非常的可悲

Ivanov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情報] 委內瑞拉在蓋亞那邊境集結軍隊
https://tinyurl.com/4yknca8b 關於圭亞那在我自已的專頁上有寫過幾篇文章, 最早的出發點其實是兩位來自屏東的圭亞那裔年輕運動員 而這個地方跟荷蘭在南美的地盤(現已獨立)的蘇利南也有關係 而有趣的是蘇利南就是當初他們
更多 Ivanov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