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Warfare
標題

[心得] 1621年瀋遼戰役的明軍 [4]

最新2024-03-12 09:05:00
留言20則留言,6人參與討論
推噓2 ( 2018 )
▌瀋遼戰役中的明軍:瀋陽的明軍戰力 天啟元年,後金席捲遼東、攻破瀋、遼兩座重鎮,其作戰的關鍵是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 即不到兩個小時,就成功攻破明軍重兵防禦的瀋陽城。 瀋陽本非遼東鎮的大城,主官僅為游擊,但是在開原、鐵嶺、撫順、清河等城池陸續被攻 破毀壞後,瀋陽遂成為屏障遼陽的最後一道防線。萬曆47年夏末,熊廷弼曾一度被迫棄守 居民逃光、部隊也望風而潰的瀋陽,直到隔年春季在基本完成遼陽的重新構築後才返回瀋 陽,並投入大量心血修築防禦陣地。至泰昌元年末、天啟元年初,袁應泰的作戰構想仍延 續熊廷弼的計畫,瀋陽持續是明軍在發動下一階段的戰略攻勢之前,隨時要準備進行防禦 決戰的戰略樞紐。 熊廷弼在萬曆48年春季返回瀋陽後,認為瀋陽城池低矮,即使予以整修也難以憑恃,重心 因此放在城下的陣地。明軍拆毀填平瀋陽原有的羊馬牆和城壕後,把陣地向外拓展出去。 瀋陽的新陣地在重新修築後,由內而外依次為: 城牆,每座城垛僅站兩人,主要用於瞭望與通報,並豎起旗幟來虛張聲勢 營盤,環繞城牆下的平地,有走道可供守軍的游兵(機動部隊)移動 雙輪戰車,每一丈五尺安置一輛,戰車佔五尺寬度、戰車之間為一丈 攔馬牆,半個人的高度,有留炮眼,作為牆後的戰車與步兵的掩體 大壕,兩道壕溝,寬度各五丈、深度二丈,底下有尖木 柵欄,用非常粗壯的大樹樹幹和樹枝交互糾結三、四層而成,厚度四丈,難以破壞 深壕,一道較深的壕溝,距離外側的塹約一箭之地(150m),緊鄰柵欄以加強破壞難度 淺塹,十道塹壕陷阱,深度約一人高,底下有尖木、上面鋪上稻梗和泥土來掩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地勢從城牆向外,是由高而低,戰車火炮的射界不受阻擋;並且 柵欄與攔馬牆之間相隔超過一箭之地,但仍在火炮有效射程之內,因此敵軍只要靠近或開 始突破柵欄就會遭到炮擊,但無法以弓箭回擊。 按照熊廷弼原本的草案,瀋陽城下應部署一千輛雙輪戰車,每輛車安裝兩門各百斤以上的 火炮,或是三門數十斤的小炮。每輛戰車占的寬度為五尺,由五名士兵操作。戰車與戰車 之間的距離為一丈,部署十名裝備火銃的士兵,分成兩排、各五列,輪流上前射擊。後金 軍主攻的方向上,會派遣機動部隊──即游兵──進行增援,使戰車之間的一丈地增加到 三排,仍各五列,提高火力密度。防禦作戰時,即使騎兵也是下馬步戰。 按熊廷弼的計畫,瀋陽的防禦,其核心就在於迫使後金在攻城時必須接連破障而入,且在 突破塹壕和柵欄時遭遇單方面的炮擊;即使破壞了柵欄,還需要跨越開闊地和兩層壕溝, 難以快速推進,且會被明軍不斷齊射轟擊。瀋陽守軍沒有大舉出戰的計畫,目標僅為堅守 陣地,不過騎兵會伺機截殺後金的前哨,或在後金軍撤退時追擊。 從熊廷弼的部署可以看出,瀋陽的防禦相當穩健,但其陣地完全是針對後金的騎兵而設計 ,從未想過後金軍可能部署大量戰車,乃至於後金軍可能使用火炮。由於基本上放棄憑藉 城牆防禦,戰鬥想定其實近似於野戰,不過是把部隊部署在既設陣地之內,並以塹壕、柵 欄等多重的工事,拘束後金軍在進攻時的速度和突破工事後的機動空間,若後金破壞障礙 物後僅能從狹窄的破口湧向下一道障礙,則可能被密集火力所困。 瀋陽的駐軍,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是賀世賢率領的主力部隊,約有一萬一千餘人,但核心為大約三千人的精銳家丁和降 夷,其餘則多為西兵,或稱西北兵馬,即其他北方邊鎮的援軍,其中不乏薩爾滸、開原、 鐵嶺等戰役的倖存者。這批部隊大多是騎兵,在萬曆48年、泰昌元年曾兩度與後金騎兵激 戰,但是泰昌元年八月的交鋒中失利,部隊士氣一度相當低迷。賀世賢麾下的步兵,原本 有分配到一些河南毛兵,後來換成義武營,負責瀋陽南面的城牆與戰車防線,另外可能還 有些是西北邊鎮的部隊。 再來是瀋陽的另外一名總兵的主力部隊,將近一萬人,同樣是參雜遼東部隊和西北兵馬, 不過精銳騎兵大部分先被賀世賢挑走,所以騎兵比例偏低。按照泰昌元年夏季的相關檢討 ,則兩名總兵指揮的兵力似乎不是很固定,賀世賢若出城野戰,平夷、靖夷兩支營頭的部 隊也可能留下部分給另一名總兵。 根據熊廷弼拍板定案的結果,賀世賢雖可見機出戰、伺機截擊殲滅後金的散兵游勇,但主 要仍是防守瀋陽的東門和南門;另一名總兵則負責防守北門和西門。雖說如此,但兩名總 兵都仍需隨時調派機動部隊去受到威脅的城池方向增援。 瀋陽明軍的第三個部分,則是由接近一萬名「舊兵」構成的城防部隊。熊廷弼和袁應泰原 本計畫要在天啟元年二月把各主力兵團向東進駐回撫順、清河,這一萬人會是留守部隊, 但是瀋遼戰役前還沒有確認負責主持留守防務的將領人選。 在這約三萬人之中,有大約一萬六千人用於城腳下的防線,約五千人用於城牆上的站崗。 再扣除約兩千人的雜役,機動部隊約為七、八千人。機動部隊之中,有四千人編制為「游 兵」,增援被攻擊的防線。最後的三、四千人,則是可伺機調動出戰的騎兵,也是防線面 臨被突破的危機時,可用於反擊的預備隊。 ▌瀋遼戰役中的明軍:瀋陽的戰車防線 按照後金方面的紀錄,瀋陽守軍在後金大舉攻擊時,每輛戰車載有兩門大炮、四門小炮, 戰車之間另有五門小炮。此處的小炮,當是指單兵火銃。換言之,明軍是以戰車裝備兩門 火炮、每輛戰車另配屬九名火銃手,但是這可能是已經加入游兵之後的密度,因此仍不及 熊廷弼原先的規劃。明軍或許因為火銃數量始終不能滿足需求,部分士兵僅裝備弓箭或近 戰武器,本文暫無定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熊廷弼計畫一丈地的寬度只安排兩人為一層,一個人佔的空間寬度是 一公尺半,稍微比較疏散;若加上游兵,則一個人的所佔寬度為一公尺,密集程度則已經 與同時期西方步兵相當。前後排列五層、輪流裝填和射擊,則可稱之為五段擊。 參照《熊廷弼集》,瀋陽守軍的作戰想定是以滅虜炮為核心,著重在後金軍嘗試填平塹壕 、破壞柵欄時,利用射程優勢進行炮擊。作為支援的明軍火銃手,似乎多是配發三眼銃, 由於三眼銃的射程較短,顯然只是設想用於阻擊零星衝破炮火的騎兵,而不能攻擊正在破 壞柵欄的敵人。 瀋陽守軍裝備的滅虜炮,原先想定是每輛戰車若安放兩位,是使用各約一百二十斤重的火 炮。同等級的火炮在歐洲雖仍在大量使用中,但已經是較為落伍的款式,且作為放列火炮 的最輕量級。若後金僅部署攜帶挨牌的騎兵,則此等火力確實足以嚇阻攻擊。泰昌元年八 月,後金軍曾逼近瀋陽,並一度於城北嘗試攻擊守軍,面對守軍炮火和明軍增援反擊而退 走,雖然後金軍該次作戰是臨時決定攻擊瀋陽,缺乏攻城的決心,明軍的猛烈火力和大舉 增援也是後金軍撤退的重要因素。天啟元年二月,後金軍又攻打奉集堡,結果也遭遇守軍 猛烈炮火和明軍野戰兵團夾擊而撤退,顯示出後金軍原有的攻城方式面臨挑戰。 熊廷弼對於瀋陽的防禦設計,因此是明軍針對蒙古和女真騎兵所設計的系統。日本戰國時 期的長篠之戰,曾有所謂三段擊的小說家言,現在已知有所誇大與謬誤,然則熊廷弼苦心 孤詣設計的瀋陽城,其火力與工事的規模與密度,大概已經超出小說家筆下的長篠之戰。 織田、德川聯軍尚需經過大量白刃戰方能擊退來犯的武田勁旅,熊廷弼在瀋陽城周圍的火 力與塹壕,則恐怕已非萬曆三大征時期明軍遭遇的日軍、蒙古軍、寧夏叛軍、播州土司軍 等對手能輕易闖進。 然而,龐大的野戰火力,卻掩蓋了瀋陽城守軍的弱點──瀋陽守軍的三分之一是只領較低 薪資且先前逃離駐地過的守備部隊,另外還有多至數千人是薩爾滸戰役的倖存者,而較精 銳的騎兵也曾於瀋陽城外被後金軍擊退後失去鬥志。換句話說,瀋陽的部隊即使已經多加 操練,大概仍是脆弱而缺乏韌性。 熊廷弼討論操練步兵時,僅提及訓練用弓箭和火銃打靶,關注於單兵的射擊能力;雖然熊 廷弼提到每丈三列也是「數步內白刃交接法」,主要仍是說明如何「射打」即射擊,全無 提及白刃戰。熊廷弼的觀念中,車營步兵高度著重於火力,在重重壕溝與柵欄的陣地中更 是不考慮大規模的白刃戰。 此外,由於基本放棄瀋陽城牆的防禦力,明軍在瀋陽並沒有裝設威力強大的重炮。明軍最 重型的火炮如呂宋大銅炮、將軍炮與超過兩百斤的滅虜炮等,主要分配於遼陽和奉集堡。 至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大舉攻打瀋陽時,守軍火力與部署沒有顯著改變。 相對來說,後金軍本次作戰卻是利用水路迅速運送戰車與輜重到達城下,在其他方面的明 軍尚未抵達前就展開攻擊,並且首次投入較為重型的盾牌戰車,甚至可能是首次投入較大 量的火器,為明軍前所未料。 ▌瀋陽的陷落與明軍戰報的問題 瀋陽之戰後,明軍的戰報主要提及後金軍初步攻擊失利,而後先是賀世賢兵敗陣亡、後來 尤世功於激戰後也戰死或於兵敗時自殺。然而明軍現存的部分戰報互相矛盾,有說賀世賢 在西門外中伏後戰死、又有說賀世賢是在北門失守,並且兩份明軍戰報都據稱是由倖存的 家丁所描述,則情報來源連軍官都不是。 從熊廷弼卸任前的描述可知,賀世賢原本防守的其實是東門和南門,並且因為賀世賢要見 機出戰或支援奉集堡,很難想像之後會把信地改成東南兩面之外的方向;後金方面的《滿 州實錄》等史料都稱後金軍主要攻擊的是瀋陽的東面。明軍兩份戰報中,《明實錄》引兵 部調派的家丁稱賀世賢陣亡於西門,《明清史料》殘件引尤世功家人稱賀世賢敗於北門, 方位都完全錯誤。 《明實錄》稱賀世賢被誘出野戰而敗。賀世賢雖然早先曾被熊廷弼批評習慣喝酒和浪戰, 泰昌元年八月就被打到部隊拒絕出戰,天啟元年二月後金攻打奉集堡時,賀世賢也被批評 「名為頓兵內顧,實則梭巡觀望」,顯然早已失去出戰的積極性。所謂賀世賢出城浪戰中 伏、城內間諜破壞西門吊橋,作戰方位、作戰時間長短乃至於瀋陽防務設計都不符合相關 紀錄,整份戰報大概是逃兵胡說八道配上文官加油添醋。 《明清史料》〈乙編第一本〉殘件稱尤世功增援北門時,先墜馬、後戰死。實際上若明軍 並未出戰,則全部都是步行戰鬥,不可能在狹窄的陣地內還要騎馬,更別提該戰報大半都 明顯是虛構內容,如開戰不久就擊斃兩名酋長、尤世功死前殺敵十餘人等等。 相對來說,《三朝遼事實錄》的描述合理許多,也和後金的紀錄比較相符。雙方的紀錄比 對後,可知後金軍在三月十二日抵達後曾進逼瀋陽城,明軍當時已在城下列陣,並且向後 金軍施放過炮火。後金軍當天還曾派遣小股騎兵前往渾河以南劫掠後返回,進行威力偵查 和掩護。後金軍在十三日清晨猛攻瀋陽東門,一個時辰內就攻破明軍防禦。雖然明軍一貫 的誇稱說輪番激戰、後金軍傷亡枕籍,但描述稱明軍火炮連續開火之後過熱,則大概確實 是失守的主因。 後金當時的動員戰力約為231每牛祿、各約一百披甲人,則其戰鬥兵力約為兩萬三千人, 另外可能還有其他作為支援、可充當工兵的人員數千人。 瀋陽之所以防守不到一個時辰──不足兩個小時──就告易手,主要因素已經相當明顯。 熊廷弼的瀋陽城防設計,基本上是以大量障礙物與陷阱來遲滯攻城的後金軍,並以野戰炮 火進行打擊和壓制,然而後金首次投入大量盾牌戰車,能夠在遠距離抵禦輕型火炮,也可 能部署了銃炮予以反擊。明軍在後金軍試圖破障時猛烈炮擊,可能也確實達成一定的壓制 ,但是因為明軍的鍛鐵炮太輕、容易過熱,火力難以持續,遂無法阻止後金軍憑藉戰車和 挨牌的防護,填平壕溝、拆毀柵欄,衝入明軍陣地之內,相對輕易的擊潰缺乏長兵器、白 刃戰訓練、僅穿著輕便護具的明軍銃炮手和弓箭手。瀋陽守軍的預備隊不過數千人,而且 戰力也不及後金軍,就算試圖反擊也沒有辦法扭轉戰況,明軍因此潰敗。 我們應該還要認知到,後金軍對瀋陽的進攻籌畫已久,且屬於稍有冒險的作戰。後金軍對 瀋陽的進攻若初步受挫,很可能會面臨明軍增援部隊的大舉逆襲,未必能夠在決戰中獲得 壓倒性勝利,而只要作戰失利,後金軍就必須拋棄走水路而來的輜重和重裝備。然而,後 金軍在天啟元年二月的奉集堡戰役中,顯然已經摸透了明軍增援的決心、速度和野戰能力 ,前一年八月也親眼見識過瀋陽的防禦設計,遂計畫全力攻擊瀋陽,以求動搖明軍在遼河 以東的戰區防衛計畫。其結果是壓倒性的,熊廷弼擘劃的遼東防務就此開始崩潰。 -- Above all, we must realize that no arsenal or no weapon in the arsenals of the world is so formidable as the will and moral courage of free men and women. ~ Ronald Reagan, 01/20/198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4.12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709884393.A.CE8.html

20 則留言

helldog, 1F
我還是覺得瀋陽之戰充滿迷團;在盾車推進之前,後金需要

helldog, 2F
派有敢死隊或死不足惜的包農去

helldog, 3F
填平壕溝、拆除馬拒、清出一條條的通道,讓盾車推進到足

helldog, 4F
夠近的距離,然后士兵衝出肉搏

helldog, 5F
為何後金成功的掃除了障礙,明軍火力為何沒成功的阻止後

helldog, 6F
金掃除障礙?總不會一開始後金故意與明軍對射,讓明軍用

helldog, 7F
光大量的火藥,明兵就無力阻止後金接下來的行為吧?

MKAngelheart, 8F
全軍人心渙散 看到對面衝破障礙就拋下武器放棄抵抗

MKAngelheart, 9F
的可能也是有的

helldog, 10F
後金派人破障時,人是在盾車前方作業的,那些人是無法受

helldog, 11F
到盾車保護的。

helldog, 12F
兩朝從信錄裡提到,後金第一排是盾車,第二排是弓箭手,

helldog, 13F
第三排是有人推小車載土,看起來第三排的人是來填土的;

helldog, 14F
問題是填土的人沒把地給填平,盾車如何越過那些不平之地

helldog, 15F
把車推到最前頭呢?
運土車推到盾車後面,鏟子一挖就往前方拋出泥土,哪裡會需要人走到前面...... 而且後金軍也有更靈活的挨牌可以用於屏蔽 再說明軍的火炮又不是機槍,以為火力真的不間斷或是能隨時瞬間發射嗎XDDD
※ 編輯: jimmy5680 (76.86.254.121 美國), 03/10/2024 16:33:01

vwpassat, 16F
就算有1894的槍炮,應該也無濟於事!甲午戰爭的北洋陸軍

vwpassat, 17F
就是最佳例證!

roseritter, 18F
可以啦 葡萄彈 鍊彈 破盾車 + 割草 應該沒問題

a435007, 19F
守軍好絕望喔 根本贏不了

FMANT, 20F
沒領到薪水牽拖案子太難 懂

jimmy5680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分享] 「滑鐵盧戰役的死者們到哪裡去了?」
雖然不完全是同個議題 但是分享一下最近看書的相關內容 以下是參考: Waterloo after the Glory: Hospital Sketches and Reports on the Wounded after the Battl
[心得] 廣寧之戰的明軍 [3]
廣寧之戰的餘緒:熊廷弼的判斷 廣寧之戰結束後,明軍士氣頹敗之餘開始全面後撤,廣寧的守軍也放棄作戰,多數直接向 後金投降,乃至於施放銃炮驅趕並未投降的明軍。 在王化貞趨於恐慌的情況下,熊廷弼做出的決定是全面收縮,此一判斷造成不少爭議,也 成為
[閒聊] 缺餉與戰力的關聯性
最近在板上有些人一直質疑明軍戰力低迷的原因是欠餉或缺乏軍費 儘管實際上就連對手的後金都指出明軍並未都迅速潰逃還不斷發射猛烈炮火 而倒戈後金、滿州的明軍其實戰力始終沒有因為陣營轉換而有明顯的提升 後金在入關之前也完全是以徵發軍需物資為主的體制
[閒聊] 史實的狂信者武裝集團
如題 沙丘電影第二部最近上映 這部作品可能有參考不少史實的存在 我不太清楚究竟參考了哪些 但是以下是我隨便猜測或看到有人提的 1. Fremen的原型,顯然是泛伊斯蘭世界的族群 Long Live the Fighters是取材自阿爾及利亞
[心得] 1621年瀋遼戰役的明軍 [7]
▌瀋遼戰役的傷亡分析 根據《三朝遼事實錄》,瀋遼戰役的明軍陣亡軍官包含: 總兵,六人 (明廷一開始懷疑賀世賢沒死所以寫五人) 副總兵,三人 參將,七人 游擊,八人 都司,六人 守備,21人 千總,41人 把總,41人 浙營千、把總,10人
[心得] 1621年瀋遼戰役的明軍 [1]
▌前言 本文是根據《籌遼碩畫》、《熊廷弼集》、《三朝遼事實錄》等史料,考察至天啟元年的 瀋遼之役前夕,熊廷弼與袁應泰在遼東的防務規劃與執行,以便商榷1621年的遼、瀋戰役 中,明軍籌集的戰力之組成與部署,並梳理該次決戰中的戰況。 ▌薩爾滸戰
[問題] 二戰末期的英美戰略轟炸與護航成功率
如題 我在看空戰群英第七集的時候 劇中的美軍飛行員提到P-51野馬開始大量投入並提供全程護航 使戰略轟炸機隊的成功率和倖存率大為提高 劇中也演出P-51大舉迎戰攔截的德軍戰鬥機的場面 (但是,我對劇中的空戰場面非常懷疑,真的有密集和混亂到這
更多 jimmy5680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