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istoria
標題

Re: [請益] 為何古代處刑主張公開現在卻要暗著來?

時間
最新2023-09-19 00:29:00
留言8則留言,3人參與討論
推噓3 ( 305 )
※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讀水滸傳看到法場幾乎都是越公開越好,最好是十字路口。耶穌釘十字架也是公開的,他 : 的門徒、母親還去看。小說《香水》描寫18世紀的法國也是公開處刑,才造成最後的大濫 : 交,但為什麼現在處刑卻越來越趨向暗著來呢?審判要公開,處刑卻變得秘密了。 刑法目的理論觀點 這就是問刑罰的意義是什麼,娛樂嗎??,那只是附加價值 三大長遠的刑罰理論告訴你,處刑是否公開端看你站在什麼觀點 一、應報理論 這觀點認為人有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判別善惡,去選擇為善為惡,刑罰的發動就要看行 為人行為輕重,重罪重罰、輕罪輕罰,刑罰本身即為目的,特色是衡平,老話一句就是 自業自得,此刑罰主張用刑公開,強調刑罰是公正的報應以昭正義。 二、一般預防理論 應報理論的積極版,俗稱吊路燈主義,認為刑罰不是只看過去,還要防患未然,只是重 點不是讓行為人防患而是讓一般人防患,讓整個社會去警惕犯罪的後果,強調極其嚴酷 的刑罰,讓一般人不敢去犯(不是讓行為者不敢再犯,行為者完全不重要,只是一個處刑 的樣本,讓一般人對刑罰威信有具體化的認識,告訴人不要心存僥倖),所以這派會 告訴你處行最好越多人看越好,讓大部分人瞧瞧敢幹這事的下場...。 三、特別預防理論 這派認為犯人都是很可憐的,一定有他不得已的地方,所以常被戲稱假掰聖人主義,主張 刑法要站在救贖加害人的立場而非償還被害人正義,目標是為了改變被害人,使其再社會 化,把刑罰重心放回加害人,這派的時代剛好是心理學行為治療興起的年代,認為每個加 害人都是社會的受害者,刑罰有義務救贖加害人,使其不在犯。這派的主張要保護行為人 ,處罰不可過度,亦不可損其人格尊嚴,以免造成行為人對社會再適應的障礙,這派主張 處刑不公開,以獎勵或其他方式代替處罰鼓勵加害人重回社會。 至於被害人,這派認為那只是一堆肥料了,但又不能明講,那就發明"修復式正義"來戲謔 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89.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5042490.A.5E0.html

8 則留言

leptoneta, 1F

ccyaztfe, 2F
說實話,刑罰還真的不太能償還被害人正義。你們自己站在

ccyaztfe, 3F
被害人角度思考吧。你今天被偷走100萬,你是希望讓犯人

ccyaztfe, 4F
把錢還你,還是希望犯人被抓去凌遲處死?

sanae0307, 5F
在明清,死刑包括凌遲已經變成娛樂節目了

leptoneta, 6F
但若親友被殺 也會想看歹徒被抓去凌遲處死

leptoneta, 7F
最好是歹徒全家 甚至親朋好友全部抓去殺

leptoneta, 8F
死一人 我要屠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