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istoria
標題

[請益] 有人聽得懂 這段中古漢語嗎?

時間
最新2023-07-11 04:23:00
留言60則留言,23人參與討論
推噓19 ( 19041 )
https://youtu.be/Wc22W3bos64?t=96
說是中文 可是完全聽不懂 看來就算穿越到古代 也完全無法溝通吧XD 有沒有聲韻學大師能翻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26.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88657904.A.15F.html

60 則留言

rnmm, 1F
沒事,不只漢語其他語言也是一樣

zeumax, 2F
其實主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還原的人發音本身可能也不正確

zeumax, 3F
就是有種聽不會講台語的人講台語哪種感覺,這導致失真更重

zeumax, 4F
其實不奇怪,假設過去不推國語,大陸不推普通話教育,跨縣

zeumax, 5F
市就可能出現語言障礙,更何況這種早期語言版本

tony15899, 6F
劉禹錫 烏衣巷 加速1.5倍就有點感覺

tony15899, 7F
後面 白居易 問劉十九

amyvivian, 8F
很明顯是在唸詩啊

amyvivian, 9F
如果能找到識字的人,可能可以筆談吧

A6, 10F
後面的我是聽到紅泥小火爐

zeumax, 11F
知道詩名之後就都能對出來了,所以穿越後的當下也許聽不懂

zeumax, 12F
句子,但經過一段時間練習,應該也很快能熟悉。古代人跨境

zeumax, 13F
旅遊貿易,應該都要經歷這過程

dosoleil, 14F
要對話就用官話 不然筆友就行 反正跨州省也見不到幾次面

A6, 15F
其實我覺的問題是 機器音 不像是正常說話音 就你二樓說的

A6, 16F
我是聽完去查 在回來看到有人先推過了

A6, 17F
其實後半段有些音還蠻明顯的 只是段句怪怪的

ilovemiao, 18F
好像閩南語…

snocia, 19F
中古漢語還好吧,一聽就是像中文的某種語言,而且擬音的

snocia, 20F
可信度也很高了。上古漢語的話我相信拿給100人聽,不會有

snocia, 21F
人覺得是中文

j900414, 22F
像閩南語+粵語

tony15899, 23F
上古漢語比較能理解關關為什麼是鳥叫聲XD

fq1l4i, 24F
【上古汉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

fq1l4i, 25F
经·王风·黍离》-哔哩哔哩】 https://b23.tv/3p7JFOd

fq1l4i, 26F
這首現代人新譜的曲我覺得還蠻好聽的,擬音用的模型好像就

fq1l4i, 27F
是大家常聽到的齒齦顫音(大舌音)那一個主流模型

IAMCSH, 28F
我也有被推到這影片。

IAMCSH, 29F
另外能在YT上找到的上古漢語發音影片越來越多了。

IAMCSH, 30F
雖然很多都有重複。

kingstongyu, 31F
方言你也聽不懂啊~~

sdd5426, 32F
上古擬音的問題是大家都是用猜的吧

zeumax, 33F
基本是學者用音韻學相關文獻去復原模擬,當然有很大可能也

zeumax, 34F
與現實落差。也可能遇到像日本英文課一樣口音影響問題

tsuyoshi2501, 35F
就像外省人講台語一樣,豬哥亮之前的餐廳秀就常玩這

tsuyoshi2501, 36F
種哽

zxcv7892341, 37F
其實是聽的出來 但搞不好是我先看到推文的關係

A6, 38F
其實更像越南話....

Sinreigensou, 39F
怎麼知道這就是確實的發音

supergoal, 40F
對啊,怎樣證明確實是這樣念呢?

saram, 41F
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

saram, 42F
百姓家.劉禹錫 烏衣巷

saram, 43F
這應該是語音模擬程式做的.

saram, 44F
不同的專家,做出來的特色差距很大.

saram, 45F
但說是中古漢語怕是爭議頗大.

iamoldtwo, 46F

lkdsa, 47F
聽懂後面的百姓家,很像閩南語

RICEFINCH, 48F
有點像台語…但又有點客家語

zeumax, 49F
因為各方言基本都還是遵循韻書發展,或者說韻書是各漢語方

zeumax, 50F
言共同點的紀錄,所以聽起來好像各種話的特點都有

saram, 51F

saram, 52F
你可以用閩南語(包含台語)或廣東話去讀唐詩.

FMANT, 53F
模擬古漢語的人常常硬要跟現代不同音 萬一音變不多反而失真

gm79227922, 54F
沒有故意吧 時間越後本來就會不一樣 常常慵懶化

gm79227922, 55F
音調越來越簡化

saram, 56F
中古漢語有聲調平上去入.現在台語有七聲調,廣東話更多.

saram, 57F
怎麼也無法相容.

saram, 58F
我寧可用現代語音去讀唐詩,不對韻也罷了.

saram, 59F
機器擬音對我們而言無感情.(此情和情緒無關)

saram, 60F
那對學術有用.對個人情感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