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Geography
標題

[問題] 為何屏東縣界會跨過荖濃溪?

時間
最新2023-10-01 03:18:00
留言58則留言,21人參與討論
推噓16 ( 16042 )
如圖 https://imgur.com/Mcny9hK.jpg
[問題] 為何屏東縣界會跨過荖濃溪?
請教為何這一塊紅圈,明明在荖濃溪以北,為何歸為屏東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6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95875014.A.90A.html

58 則留言

jeffrey2733, 1F
早期的河道主流是現在的縣界,後來河川才改道

gishileh, 2F
很多邊界與河道不同 大部分是因為河道改道

TTU1999, 3F
像烏日在烏溪以南也有一塊地

tgordoncheng, 4F
頭前溪以北好像也有新竹市的地

evanzxcv, 5F
日南那邊整塊都是台中的

eugene0315, 6F
台灣現行行政區邊界 大多日治時代晚期就已經定型了

eugene0315, 7F
有的邊界甚至可以再往前推到清治時期 外加交通問題也

eugene0315, 8F
會影響隸屬 過了一兩百年後現在看當然覺得奇怪

TWkiller, 9F
日本時代去定河川的關係吧,不然像舊濁水溪到底要用哪一

TWkiller, 10F
條為界

s6210603, 11F
那邊算里港

s6210603, 12F
所以國十是有穿越屏東縣的

fromwilda, 13F
南臺灣著名砂石產地

peng198968, 14F
[問題] 為何屏東縣界會跨過荖濃溪?

peng198968, 15F
里港鄉就被荖濃溪和隘寮溪分成3塊

homebrian, 16F
河道變遷的關係

NiChu, 17F
個人反倒覺得跟河道變遷沒啥關係,里港的狀態跟大里比較像

NiChu, 18F
都是早期地勢平緩、大溪岔為許多小溪而產生大量渡口的地點

NiChu, 19F
從古地圖&地名大致上也都可以考據,光是荖濃溪主流在土庫北

NiChu, 20F
or南,在不同年份就有不同位置,加上里"港"打清朝時期就是

NiChu, 21F
個重要內陸港(渡口),其重要性就如同大里杙(台中大里)一般

NiChu, 22F
此外,日本製圖&行政劃分習慣將渡口兩岸畫為同一行政區

NiChu, 23F
例如江戶川區、足立區都有類似的狀況

s6210603, 24F
高雄農場雖說是在美濃,不過它算在高屏交界上

s6210603, 25F
那一帶也有類似桃園龍岡的社區

xingderan, 26F
里港美濃交界有當初滇緬一帶來台的聚落 類似清境農場

nsk, 27F
鶯歌轄區也有跨過大漢溪的三峽這邊來

nsk, 28F
之前都是高雄州呀!

TWkiller, 29F
樹林也跨到北大特區後面一大片,板橋跨到樹林夜市,那

TWkiller, 30F
邊都是跨來跨去

evanzxcv, 31F
其實以前還沒有大規模河川整治,西部平原很多河川都是支

evanzxcv, 32F
流散得到處都是,可能當時選了其中一條當行政區界,後來

evanzxcv, 33F
整治出的主流跟界線不符,就這樣而已,也不見得是因為大

evanzxcv, 34F
規模改道

arthur9292, 35F
https://i.imgur.com/Fi76cZh.jpeg 借串問中南部的
[問題] 為何屏東縣界會跨過荖濃溪?

arthur9292, 36F
河川像這樣 能算辮狀河嗎

epulomallem, 37F
補個類似的例子,以前臺北雙園區一帶的加蚋仔其實是

epulomallem, 38F
歸屬擺接堡(板橋、雙和),而不是大加蚋堡(臺北市

epulomallem, 39F

cobras638, 40F
記得以前看一個叫鐵道事務所YT影片說有擺接堡路,現在

cobras638, 41F
還有嗎?

hk5566, 42F
很多會說河道改道,但是有些地方從設立行政以來都沒有改道

hk5566, 43F
比如大安溪下游根本沒改道過,清治堡圖文獻,日南早已橫跨

hk5566, 44F
大安溪跟大甲庄成為同一個行政區。這問題以前這問也沒答案

YuDragon, 45F
[問題] 為何屏東縣界會跨過荖濃溪?

YuDragon, 46F
也想借版問一下雲林嘉義這塊也是舊河道的關係嗎

TWkiller, 47F
日南也是日本人去把大安溪固定的關係吧,範圍沒有濁水

TWkiller, 48F
溪大而已

TWkiller, 49F
河川主流不見得有改,但以前出海口好幾個

TanLk2000, 50F
可以去百年歷史地圖的屏東找下淡水溪治水計畫來看

TanLk2000, 51F
雖然現行鄉鎮市範圍大致在日治中期奠定,但那是以日治

TanLk2000, 52F
初期劃定的(舊)街庄為基礎組合而成的,那時候屏東平

TanLk2000, 53F
原的兩大治水計畫——下淡水溪和東港溪都還沒開始

ecis, 54F
因為真相就是堡里鄉(氵粵)的行政區劃界線主要不是依據自然地

ecis, 55F
形,而是墾地/社群/勢力範圍,而河流兩側是最肥沃的土地通常

ecis, 56F
也是同個勢力(一個庄社)所把持,如果對岸也有另個勢力相當的

ecis, 57F
就會跨越奪地(不一定是武力爭睹)。之後日本合併許多小庄為大

ecis, 58F
街庄,鄉鎮又繼續沿襲,才會造成現今鄉鎮界線亂劃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