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uddhism
標題

[法語] 大念處經

最新2024-05-10 18:31:00
留言22則留言,4人參與討論
推噓2 ( 2020 )
出處: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四、 不淨觀 (Patikūlamanasikāra 厭惡作意) 復 次,諸比 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 而下,皮所 覆包,遍滿不淨,思 惟:於此身有髮、毛、 爪、齒、 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 脾、肺、 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 膿、 血、汗、 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 液、尿。 諸 比丘!猶如 兩端開口之糧袋,裝入種種穀物,諸如: 稻、米、 綠豆、豌豆、芝麻、 精米。視力佳者, 解 開糧袋,觀 察分辨:此是稻、此是米、此是綠豆、此 是豌豆、此 是芝麻、此是精米。 如 此,諸比 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 而下,皮 所 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 爪、齒、 皮、肉、筋、骨、髓、腎、心 、肝、肋膜、 脾、肺、 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 膿、 血、汗、 脂肪、 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 如 是,比丘安 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 身;安住於 身,觀照內外身。安 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 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 是「有身」 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 不再貪著 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 比丘!此即 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五、 四界分別觀 (Dhātumanasikāra 界作意) 復 次,諸比 丘!比丘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 察此身, 即:此身有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 諸 比丘!猶如 熟練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宰 牛隻,並將 其 肢解成塊後,坐於四衢道口(十字路口)。 如是, 諸 比丘!比丘 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察此身, 即:此身 有地界、水 界、火界、風界。 如 是,比丘安 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 身;安住於 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 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 於 是「有身」 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 不再貪著 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 比丘!此即 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修 習念處的成果 諸 比丘!任何 人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 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 諸 比丘!不須 七年,依此修習四念處六年者,可得二 果之一:今 生證得究竟智; 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 不須六年,諸比丘!……不須五年,諸比丘!……不 須四年, 諸比丘!……不須三年,諸比丘!……不須二年,諸比丘!……不須一年,諸 比丘! 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個月者,可得 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究竟智; 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 果。 不 須七個月, 諸比丘!……不 須六個月, 諸比丘!……不 須五個月, 諸比丘! 不 須四個月, 諸比丘!……不 須三個月, 諸比丘!……不 須二個月, 諸比丘! 不 須一個月, 諸比丘!…… 不 須半個月, 諸比丘!依此修習四念處七日者,可得 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 則得不還 果。 此 即如前所 述:諸比丘!此是唯一能使眾生清淨,超 越愁悲,滅 除苦憂,成就正道, 體證涅槃之道路,此 即四念處。 為此而說此經。 世 尊如是說 已,諸比丘歡喜讚歎世尊之所說。 實修心得: 不淨觀(即四界分別觀) 地界:髮 毛 爪 齒 皮 肉 筋 骨 髓 腎 心 肝 橫膈膜 脾 肺 大腸 小腸 胃中物 屎 腦 水界: 膿 痰 膽汁 血 汗 脂肪 淚 油 涕 唾液 關節液 尿 火界:體溫 風界:呼吸 比丘於任何姿勢中(行住坐臥)以各種界觀察此身, 例如屠夫在餵牛時、將牛趕到屠宰場時、綁牛時、 殺牛時乃至看著牛的屍體時,他的心裏都還有牛的概念。 直到他將牛的屍體切成肉塊之後,牛的概念才消失,而肉 塊的概念生起。對屠夫而言,他不會想:「我在賣牛,這 些人帶走牛……。」而會想:「我在賣肉,這些人帶走肉… …。」 以此可知, 佛陀以宰牛比喻,比丘在修習四界分別觀成就後, 比丘心中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的概念將不再生起,四種界的概念在他心中生起 (牛的概念變成肉塊的概念) 如此可破除對自身的黏著、對他身的色欲。 最後是說, 修行四念處, 長則七年, 短則七天, 就可證得。 末學先在行住坐臥中修習四界分別觀(已背誦下來)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3.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5176748.A.A88.html

22 則留言

creative88, 1F
不淨跟四界分別 一般會被視為兩種觀 對他們是同一種

creative88, 2F
的印象是來自哪裡 應該不太對...

creative88, 3F
具體操作方式要去上課體驗 念這個很煩 還是要說

creative88, 4F
要禪修要在早期體驗過現場的狀況
※ 編輯: tzboy (36.238.13.233 臺灣), 05/08/2024 22:10:46

tzboy, 5F
了解

tzboy, 6F
感覺內心太著急了 有點憂鬱 必須中道 必須身心得到

tzboy, 7F
調濟 必須從長計議
※ 編輯: tzboy (111.81.208.219 臺灣), 05/08/2024 23:33:17

proton63, 8F
agama.buddhason.org/MN/MN118.htm 入出息念經

tzboy, 9F
感謝p師兄
k大 那照片太恐怖了 讓人生起煩惱 必須刪掉 抱歉~~
※ 編輯: tzboy (36.238.20.76 臺灣), 05/09/2024 14:37:53

MartinJu, 10F
不淨觀可以說是初步讓自己不要執著身體

MartinJu, 11F
四界分別則是擴大到世界一切元素也是不需要執著的

MartinJu, 12F
最後的墓園九相則是徹底認清這一切都是無常,會死亡

MartinJu, 13F

MartinJu, 14F
但在最初一開始的安般念,則是先打好底,讓心可以體

MartinJu, 15F
驗喜悅,也能夠自主讓心喜悅,之後的觀法就能讓心客

MartinJu, 16F
觀的接受不淨、四界和墓園觀的實相

MartinJu, 17F
算是一個完整的次第,但修安般念其實就能完整解脫

MartinJu, 19F
上面是網路隨便找的、比較詳細的解說

MartinJu, 20F
假如你還是會覺得墓園相自己會起煩惱的話,建議回到

MartinJu, 21F
前面的安般念,先能建立穩定的禪定喜悅比較好

tzboy, 22F
感謝M師兄提供 對末學的修習有很大的幫助

tzboy 作者的近期文章

[心得] 理入還是行入?
如標題所講 學佛有分理入、行入 理入者 通曉佛理者也 行入者 行道證佛理者也 達磨祖師爺有四行入 古德也云: 佛法貴行,不貴不行; 縱然寡聞,亦先入道。 前賢云: 聽經不如講經, 講經不如行經。 曾有師兄對我說: 我不知道讀地藏經能不能成道
[請益] 面對鄰居噪音該如何自處?
末學久受鄰居洗衣服頻繁開關門 發出之尖銳吱吱聲困擾已久 也曾請家母跟鄰居講 未得改善 末學轉而求佛法上的解釋 〔華嚴經〕: 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修諸行時, 終不惱亂一眾生, 令失正念; 不壞正法,不斷善根, 心常增長廣大智故。 復次
[心得] 戒手淫之經驗談
看了網路文章 有幾點戒除手淫經驗分享: 1.必須從佛教 不淨觀 九想觀去觀想 譬如:看到一位妹子 第一個念頭 是青瘀想 那還有救 第一個念頭 是妹子真漂亮 那要趕快轉念 2.要研究醫學(西醫) 醫學上說 多巴胺是大腦的獎勵機制 使血管舒張
[法語] 華嚴經選讀1
華嚴經: 種種音聲,不能惑亂。 解析: 行者在面對各種質疑聲、喧雜聲、鬧亂聲、讚美聲...等等, 應善觀察這些聲音的生起的原因、安住的原因、壞滅的原因, 且自思惟:眾生流浪生死、執著此色身是我、此受想行識是我, 不能解佛所說意,行者善巧的自
[其它] 懺悔年輕時躁症發作做的事
末學是來發露懺悔的 年輕時 躁鬱症發作 曾到廟裡躲在廟桌下 肚子餓了偷供品香蕉吃 然後四處流浪 肚子餓了偷人家果園的小番茄吃 到了一間小祠堂 神智不清 把人家神明桌上的神桌布拿下來四五件 在路旁用打火機燒掉 以上誠心發露懺悔--- Sent
更多 tzboy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