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時間
最新2023-08-28 13:49:00
留言38則留言,6人參與討論
推噓12 ( 12026 )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formosan-languages/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藏在語言中的南島語族發源之謎 南島語族發源自何方?是學界長期探索的焦點,在眾多研究領域中,語言學界為分布在南 太平洋與印度洋諸島的族群確立關係,分類命名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語言證據指出,南島語族可能是從臺灣擴散出去。中央 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語言學研究所張永利研究員,為我們深入分析,臺灣南島語 保存哪些其他南島語「丟失的現象」,可以藉此重建南島語族的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 https://i.imgur.com/f90lE2m.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嘉義阿里山鄉新美國小學生獻唱鄒族古謠 圖|Wikimedia 南島語族的發源地究竟在何方?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南島語族可能是從臺灣出發 ,遷徙至廣大的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島嶼開枝散葉。 考古學家在臺灣、呂宋島、大洋洲等地出土相似的陶器碎片,經年代鑑定後發現,最早的 繩紋紅陶陶器來自 5、6 千年前的臺灣大坌坑文化。植物學家則對各地的構樹樣本進行分 子親緣分析,發現南太平洋島嶼的構樹應源自臺灣,推測先民帶著樹皮衣材料構樹,自臺 灣遷徙至南太平洋諸島。 除了上述證據,還有一樣活在生活周遭的非物質遺產,能作為南島語族「出臺灣說」的有 力證據,那就是臺灣原住民族正在使用的「語言」!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是研究與推廣「臺灣南島語」的重要基地,走進語言所典藏豐富研究 著作的展覽室,投身臺灣南島語研究近 30 年的張永利研究員,與我們熱情分享語言學家 的工作。 各地南島語言的特徵與變遷,是語言學家長期探索的問題,多年來一位位研究者深入原住 民族部落,用羅馬拼音一字一句記錄部落長者的口語發音,經由比較臺灣與其他地區南島 語言的關連與特徵,南島語族的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就在歷代語言學家的重建下現形。 https://i.imgur.com/Tf4yXsd.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張永利研究員,投身南島語言研究近 30 年,與我們熱情分享語言學 家的工作。 圖|研之有物 上帝送給臺灣的禮物!從同源詞發現 5 千年臺灣南島語 南島語族是總人口數近 4 億人的龐大族群,其分布範圍北到臺灣、南到紐西蘭、東到復 活節島、西到馬達加斯加。臺灣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界,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共有 16 族,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語言,在整個南島語族 10 個主要語言分支中,臺灣南島語 就佔了 9 個分支,其語言多樣性與存古性為世界少見。 https://i.imgur.com/kHgZVgQ.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南島語族 10 個主要語言分支,臺灣南島語就佔了 9 個分支,其語言多樣性與存古性為 世界少見。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Blust, 1999: 45 「曾有外國學者讚嘆:南島語言是上帝送給臺灣的禮物!」張永利逐步分析臺灣南島語的 珍貴之處:「考古和語言證據推估,臺灣南島語至少有 5 千年歷史,而麻六甲海峽附近 國家使用的馬來語只有 2 千多年而已。此外,臺灣南島語還保留一些其他語言丟失的現 象。」 所謂「丟失的現象」正是語言學家證實臺灣南島語較古老、可能是南島語族早期祖居地的 關鍵證據。藉由歷史語言學方法比較南島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與發展先後,丟失的現象慢 慢浮現,成為值得研究的案例。 首先,語言學家特別構擬出一套「原始南島語」作為比較標準,音韻、構詞、句法 越接近原始南島語者,就越有可能是族群發源地。 要構擬出原始南島語並不簡單,語言學家無法穿越時空回到 5 千年前,必須集結全球語 言學家的力量,深入各個南島語族聚落採集語言材料,再從中找出語音、語意相似的「同 源詞」做比較。由於語言變化的過程經常發生「由繁趨簡」現象,因此發音越複雜的語言 通常越古老,語言學家再從較古老的語言構擬出原始南島語。 張永利舉同源詞「眼睛」為例,說明臺灣南島語較為古老的原因。眼睛的原始南島語是「 maCa」(大 C 的發音為 ts 複合音,同注音符號 ㄗ),而臺灣的排灣語是「maca」,其 發音與原始南島語相同。 再看看馬來語的眼睛是「mata」,ts 複合音明顯簡化成 t,發生語言「由繁趨簡」的現 象,證明臺灣南島語比馬來語更古老。 https://i.imgur.com/OoPIbMO.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從同源詞「眼睛」的語音變化可發現,排灣語、鄒語較接近原始南島語,而賽夏語、馬來 語的發音出現簡化現象,從中可看出族群發展的先後順序。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張永利 張永利進一步解釋,為何「由繁趨簡」現象可看出語言發展的先後順序:「有人可能會質 疑,為什麼語言不是從簡單變複雜,發音由 t 變成 ts?如果是這樣你要解釋,多出來的 s 音是怎麼無中生有。這就如同人類社會的變遷,從複雜變簡單通常有跡可循,但無中 生有需要創新的力量,從來不是簡單的事。」 跨時空的語言印記,重建南島語族原初生活環境 同源詞還可以重建南島語族原初的生活環境。根據語言學家的觀察,能成為同源詞的單字 通常是日常使用的基本詞彙,例如爸爸、媽媽等親屬稱呼、數字 1 到 10,或是眼睛、頭 、手、腳等身體部位。 因此,如果還能發現動物、植物、生活器具的同源詞,代表這些事物是曾經長時間存在的 文化,才得以跨越千年時空在語言中留下印記,成為一窺南島語族原初生活環境的線索。 語言學家從原始南島語、原始排灣語、原始泰雅語、原始鄒語彙整出 100 個基本同源詞 ,當中包含許多指稱農作物、野生動植物、生活日用品的字詞: https://i.imgur.com/94riYRh.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原始南島語同源詞反映之自然與文化特徵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何大安與楊秀芳, 2000: 17-22 從上述同源詞可推測,原始南島語族應該是以稻作維生,擅長紡織與編織技藝,生活周遭 可見「露兜樹、甘蔗、藤」、「河鰻、田鼠、蒼蠅」等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的動植物。 這些同源詞所反映的自然與文化特徵,對解答南島語族發源地問題具有相當大的啟發。 此外,從某些同源詞的語意轉變還可看出指稱的是外來事物。例如鄒語的「水牛」叫作「 ’ua chumu」,「chumu」是指「水」,但「’ua」最初並不是指「牛」,其真正的意思 是「鹿」。換句話說,水牛應該是外來物種,推測鄒族先民看到外來的牛,跟鹿一樣都是 四隻腳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因而發生「指鹿為牛」的情形。 古老的焦點系統:聽第一個字就知道重點是什麼 除了從同源詞可以證明臺灣南島語較接近原始南島語,語言學家還發現,比起其他地方的 南島語言,臺灣南島語保存最完整的「焦點系統」。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法,在世界其 他語言中並不常見。 焦點系統是用來凸顯一句話中想要強調的焦點,主要分成主事、受事、處所、工具共 4 種焦點,每種焦點都有相對應的動詞詞綴變化,並會在重點字詞前方加上格位標記 a。 由於南島語言習慣將動詞置於句首,等於你聽到第一個字就知道說話者想強調什麼。以下 為 4 種焦點在排灣語的使用方式: https://i.imgur.com/Z8amtVX.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排灣語焦點系統應用,句首動詞 qaljup(打獵)會因應不同焦點而加上不同詞綴,焦點 前方也會加上格位標記 a 來指稱重點。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何大安與楊秀芳, 2000: 8 想修飾動詞卻沒有副詞?別擔心!輪到「副動詞」登場 最後一個臺灣南島語較為古老的證據在於,其詞類相當有限,主要是動詞、名詞的應用, 沒有真正的副詞、形容詞等修飾詞。但是當有需要用到修飾用語時該怎麼辦?這就輪到特 殊的「副動詞」登場! https://i.imgur.com/n8i0Qzw.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副動詞顧名思義是指:具副詞作用的動詞,是臺灣南島語經常使用的詞類。張永利秀出排 灣語和馬來語的句子,進一步說明副動詞與一般副詞的不同: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張永利 排灣語的「g<em>alju」就是一個副動詞,意思是「慢」,之所以看出它是一種動詞,關 鍵在於它跟後頭表示「吃」的動詞「k<em>an」有一樣的詞綴變化「em」。而中間的連繫 詞 a 亦可應證「g<em>alju」與「k<em>an」應同屬於動詞。此外,「g<em>alju」的後面 連接附著代詞「aken」表示「我」的意思,附著代詞一般會貼在動詞上。 值得注意的是,古老的副動詞在臺灣南島語言普遍保留下來,但是在臺灣之外的南島語言 ,如馬來語,卻通常都已經丟失。 綜上所述,從同源詞複雜度、焦點系統完整性、使用詞類有限等語言證據可知, 臺灣南島語在目前已知的上千種南島語中,其古老排名可說名列前茅,也代表臺 灣可能是南島語族早期的祖居地。 張永利表示:「綜合歸納現在的語言和考古證據,我們可以畫出南島語族遷徙路徑,基本 上是從臺灣遷徙出去,先遷往菲律賓群島,再往南到婆羅州一帶,隨後一分為二,分別往 東方太平洋和西方印度洋遷徙。」 https://i.imgur.com/kB2xJ5w.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南島語族遷徙路徑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Bellwood, 2011 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千年不墜的文化瑰寶! 對張永利來說,越深入研究就越能體會,臺灣南島語真的是臺灣千年不墜的國寶!除了持 續在學界發表臺灣南島語的概念運用規則,張永利也會到原住民部落推廣族語,多年來也 跟國內語言學家一起編寫鄒語、噶瑪蘭語、賽德克語等族語教科書。 https://i.imgur.com/uB1WlBB.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張永利研究員持續研究臺灣南島語的概念運用規則,多年來編寫多本族語教科書,更前往 部落推廣族語。 圖|研之有物 在與族人互動的過程中,張永利發現,年輕族人為了溝通方便,有簡化族語的傾向,以致 某些傳統用語漸漸流失。 以鄒語為例,傳統上在說 11 這個數字時,老人家會講 maskx veiya ucni,「maskx」是 10、「ucni」是 1,中間的「veiya」是「回來」的意思,翻譯成中文就是「10 回 1」 ,可見鄒族會使用十進位來算數,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通常會省略「veiya」的用法。 另外名字的說法也發生簡化現象,例如有一位鄒族人的名字是 Pasuya、家族名是 Tiakiana,老人家會講 Pasu’e Tiakiana,大致的意思是「來自 Tiakiana 家族的 Pasuya」。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直接講 Pasuya Tiakiana,身分證上的名字也這樣登記。 面對日漸普遍的族語簡化現象,張永利有感而發的說:「年輕人覺得只要聽得懂就好,但 我會跟他們說,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很多說法只存在特定族群中,想復振傳統文 化就要講道地的族語。」 一般人常將語言視為溝通工具,認為只要能有效溝通就好,然而深諳語言奧妙的張永利卻 有不同看法: 語言也是一種文化資產,不論是臺灣南島語、華語、臺語或客語都有其文化特色, 具有身分識別作用。 「母語能留著就是你的寶藏,現在『特色』就是你最重要的資產!」母語是臺語的張永利 不僅在學術場域研究語言,更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多使用母語來保存語言資產。「語言不是 只寫在教科書、或在課堂上唸,一定要積極使用,這樣語言才能真的活起來!」 千年以來,臺灣這座南島語族的原鄉發展出眾多語言文化各具特色的族群,如今在族人及 語言學家的努力下,族語的復振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許多正名成功的族群紛紛從族語找 回身分認同,找回值得守護的南島語族寶藏。 https://i.imgur.com/3Ff9OB7.png
[分享]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噶瑪蘭族自 2002 年 12 月 25 日正式被認定為原住民的第 11 族,其族語至今依然被族 人保存使用,並編印成噶瑪蘭語辭典、語法書,作為學校鄉土教學的教材。 圖|Wikimedia 2023-07-10 採訪撰文|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延伸閱讀 中研院語言所張永利研究員個人網頁 https://tinyurl.com/2sabnsem 【演講】千年不墜的瑰寶—源遠流長的台灣南島語言 https://youtu.be/nhqkpSsQEA4
張永利(2023)。基數謂語與台灣南島語言類型特徵。台灣語言學期刊 No.21.1,頁 95- 138。 張永利、潘家榮(2018)。鄒語語法概論。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 Peter Bellwood (2011). Holocene Population History in the Pacific Region as a Model for Worldwide Food Producer Dispersals. Current Anthropology, 52(S4), S363–S378. 張永利(2010)。台灣南島語言語法:語言類型與理論的啟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12 卷 1 期,頁 112-127。 張永利(2000)。噶瑪蘭語參考語法。遠流出版。 張永利(2000)。賽德克語參考語法。遠流出版。 何大安、楊秀芳(2000)。叢書導論:南島語與臺灣南島語。收錄於《臺灣南島語言叢書 》,頁 1-36。遠流出版。 Robert Blust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lizabeth Zeitoun and Paul Jen-kuei Li (ed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1-54. Taipei, Taiwan: Academia Sini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1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692751069.A.D01.html

38 則留言

MilchFlasche, 1F
之前張老師上原視Zalan見識南島節目時我有稍微看

MilchFlasche, 2F
排灣語保留的焦點系統還有詞綴跟原始南島語算蠻像了

Tahuiyuan, 3F
好奇,為什麼複雜度高的會被認為是起源,而不是移居地

Tahuiyuan, 4F
,或地理空間隔離造成的分化現象呢?

jcwang, 5F
樓上這只是個假說

jcwang, 6F
起源研究的學科 還有分子人類學、考古學不同學科跟研究方

jcwang, 7F
法的結論傾向有點差異。

annisat, 8F
複雜度高不一定就是起源,但在目前所有的理論中,移居地

annisat, 9F
理論如果相關證據力道沒有起源地強,那當然就選最可信

annisat, 10F
例如我提出南島來自也有焦點的菲律賓,但是詞彙分化台灣

annisat, 11F
南島語就比較高,那是代表菲律賓的變化被抹平嗎?因為菲

annisat, 12F
律賓平原比較多嗎?就會需要有這些證據來支持才有力

annisat, 13F
啊我也是回Ta大,不是回本文 XD 希望不要造成誤會

Tahuiyuan, 14F
原來如此,謝謝解惑!

jcwang, 15F
但台灣南島語的語法複雜性也比其他地方高啊。不過我也不

jcwang, 16F
太認同這個假說,很難證實正確或是不正確,只能說它代表

jcwang, 17F
了某種程度的詮釋。

jcwang, 18F
不過,我覺得有必要先討論一下把複雜性跟起源地關聯的假

jcwang, 19F
說怎麼來的,我猜是從生物學借過來的概念(社會學科跨學

jcwang, 20F
科借用蠻常見的)

jcwang, 21F
這種假說我猜忽略了地理上的影響,跟歷史偶發性事件的後

jcwang, 22F
果。還有假設了“語言等於族群”。

annisat, 23F
的確是借用生物上起源地分化時間長所以,所以複雜性高的

annisat, 24F
理論,不過就像我上面推的,對立理論要有其他證據

annisat, 25F
漢語就是因為有歷史記錄加上我們知道它在平原,所以不會

annisat, 26F
去假設它在中國南方起源的~

s925407, 27F
語言不一定等於族群沒錯,但是南島語族目前就是一群以語

s925407, 28F
言定義出來的人群,目前這些研究的對象都是這一群說著這

s925407, 29F
類語言的人

snocia, 30F
南島語族最特別的就是他以語言來定義,很多南島民族明顯

snocia, 31F
混了其他民族的血統,但說南島語言和維持南島文化,例如

snocia, 32F
美拉尼西亞人膚色偏黑。更極端的,馬達加斯加的馬拉加西

snocia, 33F
人,血統上東非黑人過半但都是南島人,連膚色全黑的亞族

snocia, 34F
也是,因為他們講南島語且接受南島文化

Tahuiyuan, 35F
對欸,近一點的他加洛人看起來混歐美,遠一點的爪哇人

Tahuiyuan, 36F
許多看起來混印度。雖然跟語言板無關,多年前馬偕醫院

Tahuiyuan, 37F
做的遺傳研究,可能無法為平地人的平埔成分提供解答,

Tahuiyuan, 38F
因為無法排除類似娘惹峇峇的情況…

CCY0927 作者的近期文章

[演講] 臺灣客語的語言活力評估與客語復振
https://www.drnh.gov.tw/p/423-1003-449.php?Lang=zh-tw 專題名稱:臺灣客語的語言活力評估與客語復振(同步線上直播) 主講人:陳秀琪(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時間:
[新聞] 激發母語文學創作動能 國藝會推補助辦法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10260180.aspx 激發母語文學創作動能 國藝會推補助辦法 2023/10/26 15:13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6日電)為鼓勵母語文學創作,國藝會推出「
更多 CCY0927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