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轉錄] 從《火神的眼淚》談 台劇 「公民影集」

時間
最新2021-05-18 15:25:00
留言332則留言,49人參與討論
推噓65 ( 683261 )
原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ckckyang12/posts/207093304588590 黑桃.花 /神經質影痴 最近開始在看公共電視和myVideo 合製的全新影集《火神的眼淚》 我得先說一件很好笑的事:其實在看到Netflix 選擇的預覽片段後,我承認我原先是抱著 看《戀愛是科學》的心情來看這部劇的,但其實這部戲意外地不會太差,所以我覺得這方 面得怪Netflix 選的片段有點太糟(隨便選一個劉冠廷的片段都比那段來得好) 我知道很多人喜歡特級放大檢視台劇任何古怪的缺點,但這部(大部分)能說出來的缺點 很多其實也是海外極多影集會犯的錯誤,《火神的眼淚》故事線並沒有你我想像中的那麼 差,當然沒太驚豔的地方但真的不算差,而且這以過往職人劇的水準來講已經算是可圈可 點了 但這部戲有種很難言喻的「平面感」,那種「平面感」其實也是公視出品到目前為止給我 的最直接印象,不會難看但也沒有什麼興趣會想真的繼續看下去,即使斷點安排得再妥當 ,似乎一直沒有足夠強大的勾子去吊起觀眾的好奇心 但這方面不單單只是因為,這種2003 年代的題材,以現在國際上來看已經有點過時(女 性工作權的發聲、煽情化的刁民、家庭/工作的抉擇、職業上的風險與辛勞),而是這些 公視、台視、植劇場出品的這些單元劇和電視劇背後,潛伏著一個更深的癥結,而這個問 題在我看了《火神的眼淚》編導蔡銀娟女士的訪談後我才終於有所體悟: 我發現現在台劇(特別是公視出品),很喜歡「先寫意義、再寫故事」,而非「先有故事 ,才有意義」 更準確來說,就是為了主題/意義去創造故事,而非透過故事去傳達意義,就是以「教育 意義」作為撰寫動機的起點,而非以故事或角色為重,使作品變成類似「宣導片」的概念 而片中的角色就變得有點像「議題上的歸類」,不是角色,這種狀況就是這樣:這個角色 代表的是「女性工作權的發聲」、這個角色代表的是「家庭與工作的衝突」、這個角色代 表的是「對付愚蠢刁民的英雄」、而那個角色則是代表「上個世代的思想觀念」 而且,照《火神》劇情方向來看,作品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宣傳用的「煽情化」(這個問題 電視界已經算是屢見不鮮了,特別在韓劇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邊所謂的「煽情」,就 是把人塑造成惡魔(妖魔化),成了完全捨棄人類行為的說教工具,這種「煽情化」寫法 大概是用來製造張力最容易、最有效(最廉價)的編排方式,像《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 、《屍速列車》、《與神同行》都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返校》電影包括在內) 這確實讓觀眾很容易就看得出來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完全不需要多餘的編排或設計,但 這種劇本非常缺乏層次感(也就是最不用腦寫出來的劇本),因為將人物「非黑即白」( 極端地)去體現、去批判一個社會現象,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畢竟你需要他多壞就有多 壞、多無理就有多無理,他成了編劇想要批評的現象或體制的一種化身,等同是將社會批 判具體化,作為一種在故事模型當中的宣洩管道 剛好這種寫法在前面所說的「文以載道」公式中特別容易發生,因為如果以「意義」為先 作為創作動機,由於自己滿腦子就只想傳達這個特定的觀念、特定的訊息、特定的「教育 意義」,故事「樣板化」的情況就特別容易發生,因為你每一個設計都會是一個「想法的 投射」,而不是「故事的投射」,所有角色、場景都是為了這個教育意義所創造出來的, 整個故事都是以它為中心在編造,但故事也因此就失去了討論與解釋的空間,最主要就是 因為他要說的事情實在"太明顯了",都已經這麼明顯了何必再去做思考呢? 我很喜歡稱這種叫「教條化」,因為這種片讓我感覺不像在看一部片,比較像在看課本。 如此的劇本寫法現在在台灣確實屢見不鮮,就是那種看了海報、看了片名,你就已經大概 知道這部作品要說什麼、要講什麼了,甚至連怎麼傳達的方式都已經大概能夠猜到,南韓 雖然在商業上特別愛賣弄煽情,但你看得出他魅力在哪,他亮牌時機都抓得很準,你看不 出來他想說的是什麼,而是跟著故事在流動,即使再怎麼慢都還是以人物為主體在創作 當故事變成像是「教育意義」的載體,作品就不會有自己的靈魂和個性,同時也缺乏創作 的勇氣和膽量,因此寫出來的劇本才會這麼沒記憶點,就很像那種學校蓋章核准可以在班 上播放的教育作品,而現在很多台劇也有類似狀況,只是可能同樣的劇本,台詞修得比較 好、編排做得比較優秀、演員也好很多(《火神》演員基本上是靠林柏宏、陳庭妮、劉冠 廷三位在撐的) 但這是不管畫面再華麗、題材再大膽、成本再高,都還是無法改正的問題,因為這得從最 根本的節目體制/劇本審核上說起,至於要不要改變就得看創作產業有沒有心了 但我得說,這不是只有台灣才出現的問題,全世界都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還正持續發生當 如果常看歐美影集的觀眾,可以發現其實每年美劇產量高得離譜,但在這個數量裡面生存 下來(續訂)的又有多少? 但至少有一點是台灣地區獨有的狀況,那就是台灣特別不注重「角色」,這一點無論公視 、台視、NETFLIX,甚至是國片,都存在這種狀況,而剛好「角色」完全就是這種「議題 為主、故事為輔」最不需要注重的東西,而國內大部分的作品,在看完後(了不起一週內 ),要回想裡面的內容,人物就會變得跟《王牌冤家》裡面記憶喪失那段的人臉一樣,什 麼眼睛鼻子嘴巴全都消失殆盡,長什麼樣子幾乎完全記不得,只記得「哦對,這個社會很 糟糕」、「媒體很糟糕」、「刁民很糟糕」,其他的東西忘得一乾二凈,完全空白... 我很喜歡簡稱這種影集叫「公民影集」(公民課可以播的影集),意思是大家都能看的影 集、沒什麼個性的影集(或是,換一個說法,符合政府廣電規定的影集),我說的符合廣 電規則不是說「不能有裸露鏡頭」、「不能有血腥暴力場面」、「抽煙喝酒需要有警語」 這種形式上的規則,而是通常他們都會照著某種固定的劇情路線、固定的角色設計、固定 的背景設定去「規劃作品」 (就如前述所說的「教育意義」就是其中最受寵的美嬌娘,台灣特別愛強調「教育意義」 這一環,就跟作文比賽一樣,只是這次是訂個主題寫部電視劇) 這種規劃出來的作品,如果你覺得這種狀況有點耳熟的話,其實幾乎所有公視影集都是這 個狀況,至於其他像《女兵日記》、《天之驕女》、《戀愛是科學》這種三立電視劇(沒 有特別針對三立,只是名稱比較為人所熟知),則是由於主題/劇情上的規則太多,因此 「愛情/浪漫喜劇」就是最保險、最安全的作品題材,不僅存在固定觀眾群,而且劇情內 容也不會有太多偏離的狀況發生,萬眾皆歡喜,因此電視台才會這樣浪漫題材滿天飛 也不是說「公民影集」就不會有優質的作品出現,只是狀況非常稀少,大多節目都是處在 一種「泡沫化」的狀態,數量再多也只是風往哪吹樹往哪倒,而像公視就是少數比較注重 作品的製作商,口碑效應才會傳得比較開,因為他有在創作上確實做出投資,鼓勵創作者 挑戰不同題材、不同表現方式 但是即使如此,如我所說:他的作品一樣沒辦法太有個性 有點像美國八零年代,我們也有屬於台劇的黃金時期,而大多台製的知名偶像劇也是在千 禧年代當時紅遍東亞的,《流星花園》、《麻辣鮮師》、《鬥魚》、《惡作劇之吻》、《 終極一班》和...(咳咳)《紫禁之巔》,只是跟美劇一樣,這種狀況無法持久,不光光 只是因為有線電視逐漸式微,還有就是:自製原創太花錢了,特別在台灣電視產業鏈如前 所述的「規則」太多,製作商不是放棄了原創就是繼續出保守牌濫製偶像劇和鄉土劇 當然,台灣電視臺除了可以自製節目,另一個安全的選擇就是「購片」,畢竟如果播放海 外劇集比較保險,何必自己製作戲劇?但還是要強調,這種事情不是只發生在台灣,這是 全世界電視台都會面臨的問題,差別只在如何做出回應 台灣以前老三台其實是先購買美劇起家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長輩都會看過《三人行》 和《馬蓋先》這種美式八點檔或肥皂劇,因為以前播映版權確實就是「以美劇為主」的策 略在做購片,後來美劇版權貴了起來,台灣電視台開始在九零年代後期大量購買日劇,但 進入千禧年後,日劇版權也貴了起來,電視台就開始瘋狂購買韓劇、陸劇,而這方面也持 續地在影響整個台灣的收視文化,而剛好串流出現時台灣就斷在這股韓劇熱潮當中,因此 觀眾層才普遍比較熟悉韓劇,因為千禧年後的電視寶寶就是看韓劇長大的 而這點雖然有點太過於「商業考量」,但要知道電視產業在當時(特別在八零、九零年代 )完完全全是商業取向的,因為假如頻道(廣告)沒曝光率基本上就G了,所以在串流/ 有線電視(或像HBO這種完全不care的頻道)出現以前其實影集發展是很有困難的,太過 實驗性的作品就會死得很慘、成本太高的作品在當時還可能慘到可以拖垮一座華納,當時 哪有人敢蠢到去製作一部《權力遊戲》或《屍戰朝鮮》?頂多只會有一部《星艦奇航記》 或幾百部《Murder, She Wrote》 (所以現在很多甜劇才會搞出那堆牛鬼蛇神的來作視覺包裝,但是他本質上都還是跟以往 偶像劇一樣的概念,都存在制式化、樣板化、明星制,不同的是現在每集片長都需要拖( 釋:無意義的慢)成一部《林肯》) 可是,這也不需要擔心,因為這種窘境全世界都有,此時此刻無論美劇、韓劇、日劇、粵 (or越)劇,全部都還是有這種「大眾影集」的存在,但差別在於:假若以北美舉例,即 使存在這種環境,但它並沒有將自己設限在如此制式/單一的主題框架,舉例像《良善之 地》、《富家窮路》、《辦公室瘋雲》、《這就是我們》當然他們還是有《實習醫生》 、《急診室風雲》,但他們不會只限縮在傳統「電視劇」的形式當中,而是在種種限制當 中發現創意,即使沒有那個成本也能創造驚人效果 而這種情況來到台灣就有點奇怪,我之前跟某位朋友聊起台灣電視劇就會笑說「台灣幾乎 每一部都是《這就是我們》」 雖然只是一個比喻,可是雖然形式上不太一樣,但那種親情上、個人上的「道德掙扎」、 「社會正義」,美劇也許只有一部《這就是我們》,但到了我們台灣電視卻每一部都是《 This is Us》,不管好的壞的,只要是非喜劇、非浪漫,就都是《這就是我們》,而問題 就出來了:我們不能只靠單一製作商在撐... 排除掉HBO 或AMC 等等比較大的製作廠商,北美節目製作商發行的影集,通常都會有自己 個人印記在裡面,其中可能有大膽的、有暖心的、有家庭為重的,但他們不會只靠單獨一 家HBO 在撐,像Lifetime 頻道的影集題材通常講的都是「恐怖情人」的感情議題(ex. 《安眠書店》首播頻道)、Showtime 則以「犯罪心理」為重居多,而台灣國內目前無論 八大電視台、三立、公視、TVBS,幾乎每一家都還停在同一個格式概念上方打轉,不然就 是選擇輕鬆一點、過目即忘的偶像劇用來濫竽充數... 這時候,公視就變得有點像那種放牛班裡面的第一名資優生,全班所有平均分數都靠公視 在那邊狂撐 而MOD 或其他寬頻上的台灣頻道廠商則就不用說了,幾乎沒有任何原創製作的打算,全是 以購買版權(播映他人作品)為主,如此透過跨出廣電灰色地帶一刀未剪播映韓劇、陸劇 、美劇 然而有一點必須強調的是,這方面鄉土劇算是一個例外,因為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鄉 土劇,那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有電視就會有鄉土劇和八點檔,然而台灣目前的問題是:我 們是只有鄉土劇,外加一堆沒用的偶像劇,以及一個「公視」(咱們的資優生) 但是,想來想去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悲觀:由於受到歐美現在「電視做得越來越大, 比電影還大」的刺激,台灣電視過去幾年開始有漸漸走出舒適圈的傾向,甚至技術上已經 存在一定的水準,這方面如果不信可以直接看看《火神的眼淚》第一季前幾分鐘消防車駛 進巷弄中的鳥瞰鏡頭,單就那個運鏡來講,其實已經可以追上東亞地區數一數二了,而且 無論剪接、對白、演員(配角除外)都已經有看到很大幅度進步的成熟和穩重,這是我之 前看《天橋》和現在的《火神》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即使還有需要加強的部分,但至少可 看到有人正努力在改變現況 然而,台灣目前出品的影集,還是得回歸到原先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劇本依舊脫離不了以 往的保守/單一,在同樣議題的框架上打轉,而劇本中的場景設計,也還是停留在2003 年的狀態,這方面即使看Netflix 合作出品的《罪夢者》和《誰是被害者》都還有一樣的 問題 這麼說並不是在說不能有這種劇本概念,或是不能沒有社會批判,而是不能只有社會戲劇 、不能只以意義為重,台灣不能只有《這就是我們》 國內目前還屈就於保守、安全的觀念當中遊蕩,也許時不時會有像《我們與惡的距離》或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驚喜出現,但整體來講,如果電視全靠一家製作商、全靠同個「儒 家式拍法」在撐,這個產業絕對扛不住,而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可能真的就看不到, 台灣超越歐美影集或韓劇的一天了 至於像Netflix、愛奇藝網路電視方面:Don’t worry, I’ll come to that, just not the time yet. ========== 期待台劇的題材類型能更多元 如 恐怖 動作 音樂 情境喜劇 科幻...等 觀念也能夠更當代 如 階級差距 性別 網路議題 ...等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20882625.A.F84.html

Re: 回文串

65332
> [轉錄] 從《火神的眼淚》談 台劇 「公民影集」
TaiwanDrama05/13 13:10

332 則留言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05/13/2021 13:18:55

w871221, 1F
推這篇,但是我認為與惡和天橋其實也是作者所謂的意義先

w871221, 2F
行,說教感大過其中的情節。

MyDice, 3F
我也覺得與惡教條化很嚴重啊

MyDice, 4F
與惡的概念其實也是保守安全

l81311i, 5F
這篇寫的太好

MyDice, 6F
另外我自己也不喜歡整部戲很沈重寫實 然後給個光明充滿希

MyDice, 7F
望的結局 XD 這會讓我感覺教條化到極致

sodabubble, 8F
該怎麼說,或許就刻板印象吧,然後簡單地一分為二,

sodabubble, 9F
大眾直接分bad ending、happy ending,或將人非黑即白

sodabubble, 10F
,例如無聲的小光、火神的眼淚裡的醉漢老吳。

christinasy, 11F
作者的意思不是不能有意義 而是不能脫離戲劇本質

christinasy, 12F
而且他也強調,這不僅僅是台劇的問題

sodabubble, 13F
所以,我才不喜歡「洗白」這個用詞。

w871221, 14F
其實一堆歐美影集也會這樣,但是這邊討論的畢竟是台灣大

w871221, 15F
成本的旗艦劇,應該要提高標準檢視。

MyDice, 16F
其實火神的眼淚這四集大家到這些包山包海的業跟刁民 但是

MyDice, 17F
慢慢鋪成 前兩集是介紹老鳥菜鳥跟帶出四個主角的家庭狀況

MyDice, 18F
三四集則帶出民代跟消防局更高一層的白科謝科對消防隊的影

MyDice, 19F
響 漸漸把視角拉遠 其中有一段是分隊跟邱sir去ktv(?)募住

MyDice, 20F
警器 有一幕值得玩味的是兩人抽菸&茫然 連經驗老到的分隊

MyDice, 21F
都感到特別無力 後面會怎麼鋪成? 很期待

pommpomm, 22F
昨天也有看到這篇,怎麼說呢,台灣其實也有不少種類的

pommpomm, 23F
戲劇,可能公視這幾部關注度高所以會被加強檢驗,但幾齣

pommpomm, 24F
跟N家、H家外國平台合作的,也是挺多種類的呀

pommpomm, 25F
文章得有文眼、創作得有主軸跟意義,這應該是很合理的

pommpomm, 26F
事吧...我同意有時候有些創作者會意義先行、人物在後、

pommpomm, 27F
、故事時有時無(?),但火神這部目前還沒有這感覺耶...

MyDice, 28F
其實他說的2003年代的題材 現在還是充斥在電視電影裡 這些

MyDice, 29F
並不過時啊

pommpomm, 30F
不過可以GET到文中那句,很多台劇是This is Us XDD

MyDice, 31F
另外原作認為這些民眾是妖魔化 其實也是暗示這位作者無法

MyDice, 32F
接受這些例子是真實發生而且還是屢見不鮮

pommpomm, 33F
看這齣戲只是血壓高,最想嘆氣的時候是看到現實中的消防

MyDice, 34F
我覺得有些作品的確在台詞或是劇情教條化或是想文以載道

MyDice, 35F
但是不等於"先寫意義、再寫故事"啊

pommpomm, 36F
員說劇中95%是真實日常,而且還有更誇張的...

pommpomm, 37F
旁觀都覺得無奈...

MyDice, 38F
我的結論是這個作者也有鯛的體質 哈哈 開玩笑!

MyDice, 39F
老實說一些台劇或戲劇台詞劇情教條化也是擔心觀眾看不懂

mindy201, 320F
良民太少(很配合的天使父母、爺爺奶奶),而使得負面

mindy201, 321F
印象太強烈,可是,這些就是這工作本質的一部分。戲還

mindy201, 322F
沒播完,也許可以看看後面的發展。

mindy201, 323F
也覺得消防員可以上來聊聊自己的看法,增進大家的理解

mindy201, 324F

as457858544, 325F
火神最大敗筆就是故事被剪成一段一段很瑣碎,情緒難

as457858544, 326F
以延續

MyDice, 327F
剪成一段段因為這是群戲 每天每個人都有好幾個業務 我覺得

MyDice, 328F
一段段才合理 早年看ER也很習慣

sodabubble, 329F
推樓上。

lupins, 330F
推樓樓上。

lupins, 331F
每週看完 情緒滿到溢出來了...沒有難以延續的問題XD

bibo188, 332F
板規A

filmwalker 作者的近期文章

[新聞] 會拍片還要會賣片 文化部百億資金如何不淪
會拍片還要會賣片文化部百億資金如何不淪為煙火?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107/106375 到底這2年有多少台劇「滯銷」,被原來預期的買家拒絕呢?20或30部,也可能是60或70 部,
[情報] 近三年 公視 台劇平均收視 TOP 9
TOP 1:《火神的眼淚》 2.26 / 2021 TOP 2:《牛車來去》 2.16 / 2023 TOP 3:《斯卡羅》 2.13 / 2021 TOP 4:《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1.53 / 2022 TOP 5:《茶金》 1.48
[情報] 2023年 台劇 台灣網友最愛榜
http://tinyurl.com/29utybk3 資料來源 : Line TODAY, 1萬人投票 1.《模仿犯》 12.77% |Netflix 2.《有生之年》 10.18%|Hami, MOD隨選, 愛奇藝, Netflix 3
[情報] Netflix《愛愛內含光》性愛台劇火辣預告
《愛愛內含光》 | 正式前導預告 | Netfli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UK_fxwy55M 個性外向活潑的邱家小女兒,邱曖,在當蜜蠟除毛師之餘,積極經營夢想的性知識社群 頻道。秉持著只談性不
[新聞]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 盡收金門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 盡收金門風光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2310270181.aspx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靈感源自韓劇「海岸村恰恰恰」等劇,將拍下金門風光 ,演員郭雪芙
[新聞] 《人選之人—造浪者》公視拍板10/28起密集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5296 《人選之人—造浪者》公視拍板10/28起密集播 台灣首部政治職人劇掀討論 公視、大慕影藝共同出品,於本屆金鐘入圍14項大獎的戲劇《人選之
更多 filmwalker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