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閒聊] 我們與惡的距離 影像暗喻與批評(有雷

時間
最新2019-04-16 16:29:00
留言243則留言,40人參與討論
推噓52 ( 520191 )
EP4為止看到的影象暗喻和批評(有雷 看到台灣的戲劇能夠逐漸打開接觸議題,以及能夠發展海外的潛力,真的是很開心。 不是要賣老,但從吐司男之吻開始斷斷續續看劇,從《吐》劇發現的問題到這兩三年的整 體水準,讓人覺得台灣戲劇還是很有發展空間。長期看美日劇的家人,也逐漸被我影響而 嘗試花時間進場觀戲。 好扯遠了,這篇想先說的是用影像做的某種暗喻。 也許是我過於主觀,但李曉文回到雙親身邊時,李父背後那幅《得‧舍》掛字頗有含意。 先忽略潦倒家庭何以有這東西,這是在李曉文看到二房東坦白家境後、鼓起勇氣回家處理 的片段,而客廳頹廢的老父,與曉文的勇氣、對李曉明事件的立場,正好成了強大隱喻。 放下過往的桎梏,才能面對剩餘的人生──這也許反映李曉文當下的價值觀,也是導演希 望傳達給李家的生活方式。 另一幕則是李曉文自問,是否當時多關心哥哥,就能降低案件發生的可能?母親沒有回話 ,鏡頭也帶到瓦斯爐的火焰數秒。 當時帶到的火焰是紅橘色,而非藍色,這是瓦斯未完全燃燒的狀態,是否代表著李曉文未 能多關心兄長的「未竟之事」呢?又或者,結合李母正在下廚的場景,是否代表仍有照顧 子女的「天倫之責」、甚至李家雙親無法盡情生活的「生命之憾」? 再來是看到目前,有點微詞的地方。 首先是運鏡,抱歉非本科無法精確形容。近距離拍攝時,鏡頭總會無意義的嚴重搖晃,且 該情形明顯不是為了營造緊張或匆忙的氛圍,比較像拍攝當下無法固定鏡頭。例如EP3開場 的某兩演員對手戲,專注演員表情的同時,還要承受鏡頭或短或長的搖晃,私心覺得比平 常更易暈眩。 接著是政治不正確的部分。 看的出來導演想以案件當支點,探討加害人與被害人雙方的背景與後續生活,但這部戲影 射了許多真實案件,而導演的觀點,未必就是該事件裡雙方真實/應有(其實不能有這心態) 的反應,這是戲劇,是導演的角度,但是否會有許多觀影者看完劇後,開始完全用導演的 觀點,詮釋過往發生的那些事? 捷運無差別殺人案,其中一個死者跟我有數面之緣,我也在上香後看到家屬真實的反應。 直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會用不打擾他們的方式,關心他們家屬的後續生活──而真實裡, 被害者家屬未必有那麼多可以免除悲痛、罪惡感或是放下的契機,因為被害人真的就是單 純地從生活消失了。 我不是家屬,沒有立場為他們辯駁什麼;但必須了解的是,導演也不是家屬,他的畫面只 能表述他自己。 劇裡或許可用兩邊摸頭、各打五十大板等方式處理。但現實生活裡,被害者一方未必不再 需要同情;加害者一方未必情有可原而不須進一步負責。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美好。 畢竟我從片尾字幕看到的顧問判斷,似乎不是兩方都有參酌──我講得很委婉。 至於精神病患者的問題,更加政治不正確,所以就不寫了。 但根據好友轉述家庭狀況,這的確會遺傳,他們家算到父執輩已經遺傳三代,第四代會不 會有類似狀況,他本人也相當緊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8.225.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54091574.A.8D1.html

243 則留言

book8685, 1F
雖然是對大眾播出的戲劇 但劇組跟編導都有說

book8685, 2F
這畢竟只是個人觀點的選擇 有一些東西還是得依賴

book8685, 3F
某些特定的概念(不一定難懂) 所以才會多了一點台詞

sleepyrat, 4F
畫面搖晃是因為手持攝影的關係,再加上很多近拍人物

sleepyrat, 5F
,畫面看起來會更晃~~
我也是這樣想 但專注演員時晃太明顯 所以特別提出來 老話一句 嫌貨才是買貨人

book8685, 6F
營造生活感 我覺得問題是你如何從戲劇創作看待個人

rain0212, 7F
故事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對社會有點敏感度的 看到這句 不會覺得真的就是巧合

book8685, 8F
生活 重大刑案或許離我們很遠 但生活場域每個人都會

sleepyrat, 9F
這也是李安最近一直沉迷在未來3D技術的原因

rain0212, 10F
沒注意這部有沒有這句,但有也不奇怪,導演也許有他

rain0212, 11F
想傳達的但的確那是導演該承擔風向的地方。觀眾需

rain0212, 12F
自行承擔思考,所以這部是輔12+
只能希望觀影者都能產生自己觀點 而非全盤接收了

citpo, 13F
推瓦斯+字畫觀察

book8685, 14F
觸碰 重點還是呈現社會方式跟能力 至於劇組的觀點

book8685, 15F
喜不喜歡 那當然是個人言論自由 實在不用考慮

book8685, 16F
寫個評論 要合乎到底某些人喜不喜歡
呈現社會當然可以 但如果取材自真實事件(甚至是悲劇)時 對於敘事的拿捏 個人覺得該有更細膩的掌握 文化人→導演→傳媒→公廣集團,責任的層遞讓我不禁抓緊這方面的陳述 至於評論的迎合,畢竟是公開場合的文字,還是要有所注意 保護閱覽者...同時也自保吧我想
※ 編輯: tsmcprince (124.8.225.171), 04/01/2019 12:23:28

book8685, 17F
我覺得編劇就是考慮到一定會有取材的侷限

book8685, 18F
才會用較大量的對白跟特定事件去抓出各種角度

book8685, 19F
不然離開小學那一場戲 在一般傳統戲劇的對話

book8685, 20F
應該會被批判 但就是某的情緒立場被呈現

book8685, 21F
影像本身只是傳輸的媒介 重點還是人本身

book8685, 22F
我反而覺得雖然已經是明顯的取樣改編真實事件

book8685, 23F
但尖銳的描述已經有點被磨平了 重點還是要有一個

book8685, 24F
溫柔展現對話的空間 雖然 膝跳反應真的很真實
虛構的社會案件 呼籲對話等的主軸當然沒有問題 但真實案件的取樣 有這種訴求就該考慮雙方的存在性與意願 被害者家屬有想被代言嗎? 加害者家屬是否突然無償被包容了? 我想說的是這個

book8685, 25F
上三四句有跳 但如果我們完全把社會事件的連結拿掉

book8685, 26F
光看這五個場域 新聞台 被害 加害 精障/醫師 律師

book8685, 27F
角色本身的人物狀態仍然具有可觀性 畢竟拍這檔戲

book8685, 28F
目的還是建立到傳達 值少要被看到
同意 我把標題加註EP4為止
※ 編輯: tsmcprince (124.8.225.171), 04/01/2019 12:39:33

Saber92, 29F
被害人家屬怎麼走出傷痛跟是不是無差別殺人的關係?

Saber92, 30F
我們不是被害者家屬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體會也不想體會

Saber92, 31F
但有一點可以思考 死於鄭捷的被害者

Saber92, 32F
如果是死於一場意外連環車禍 難到就走得出來嗎?

Saber92, 33F
鄭捷的律師在有話好說上有表達他的觀點可以看看

book8685, 34F
我覺得重點還是社會大眾自己 你說被害+加害有直接

milk250, 35F
你很勇敢 我給推

book8685, 36F
可能被代表 但其實每個人物都有各式各樣的符碼被取

book8685, 37F
用 不一定是職業婦女 或是要去醫院法院的人

purintachi, 38F
精神疾病的確有遺傳的可能,但這齣戲的其中一個觀點

purintachi, 39F
是對抗精障者的污名化

chiachia1031, 239F
去同情每一個加害者家屬,而是希望大眾不要任意評斷

chiachia1031, 240F
批評對家屬扣帽子

yaiwuyi, 241F
明明就一堆人怪家屬,有人在平行世界嗎

yaiwuyi, 242F
另外我覺得這篇已經預設立場了

omg6999, 243F
我也覺得原po才是預設立場 什麼叫做「政治不正確」

omg6999, 244F
?你所謂的正確才是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