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時間
留言115則留言,75人參與討論
推噓78 ( 78037 )
   簡單回覆一下兩年前的這篇討論文。  關於   現在臺中有「北屯區」「西屯區」「南屯區」,   為何沒有「東屯區」?  原PO與長輩聊過之後,已大致有個明確的說法,即  「舊市區幅員不敷使用,於是人民分別向北西南等方向『屯墾』」。  此處有兩個小地方可以再仔細梳理一下:  1、「屯」字   用現行國語的思維,   看到「屯」字忍不住會造起「屯墾」、「屯軍」、「屯田」之類的詞彙。   但套用到「大屯山」一名,   總不能照字面解釋為大屯山是先民屯墾之地。   臺灣很多地名起初是由定居或移墾該地的不同族群語言而來,常常是   「音讀」>「字面(望文生義)」       轉頭看看南投有個地方叫「草屯」,光從字面很難推知命名由來,   而「草屯」舊名是什麼?     草鞋「墩」=草「屯」   亦即,現在臺中的「北屯」、「西屯」、「南屯」區,   1920年代行政區域改革時,跟「草鞋墩」一樣,   由「墩」字改為「屯」字(此處偏向改用比較簡單易懂的音近音同漢字吧?)   所以,西「屯」原本是西「墩」,   墩,大墩也。   (知道「西屯」地名由來的人,請包容一下開場有點長...)  2、舊市區      推薦大家載個「臺中歷史地圖」APP,來看看1895年的《臺中省城圖》   清末的舊市區 大墩街在這裡 https://imgur.com/ub0vf1D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不同年代的古今地圖可以疊合比對,非常方便對照,   走到哪就比對到哪……(除了臺中,還有臺北臺南歷史地圖)   話講還頭,從相對位置來看,   「大墩街」的北、西、南向,      大致是今日的「北屯」、「西屯」、「南屯」區,   以此類推,   「西大墩」即「西屯」「東大墩」就是「東屯」,   若要列個「東屯區」,應在此圖的「大墩街」以東……?      等等,跳太快了。回到原文再看一下,   
kevin28 : 其實就是太平03/21 09:17
timeaftime : 可視為在大里太平03/21 09:18
lays520 : 覺得應該有歷史演變的過程 (找了一個小時QQ)03/21 09:20
rochar : 請先搞懂一下“屯”的意思03/21 09:21
kevin28 : wiki就有了...南北西屯延用舊名,當時東邊早已是大03/21 09:22
kevin28 : 里太平,所以也繼續沿用03/21 09:22
popolon : 太平、大里,去看一下地圖啦03/21 09:22
 原文裡有幾位版友推文  提到「東屯」其實可視為「大里」和「太平」,  現在這兩區的位置,與上圖「大墩街」的相對位置,  若以「東屯」稱之,似乎偏東南了點。  再者,「大里」舊名「大里杙」,「太平」舊名跟「屯/墩」系列較無關,  幾個老地名好像跟「東屯」連繫不上。  那麼,臺中真有地名叫「東屯」嗎?  縱使行政區域之中不見「東屯」,  在當地人的稱呼裡,除了西大墩、東大墩外,  是否曾存在過「東屯」一名?      這裡請來了一位今日臺中的鄰居(?)  彰化鹿港的老前輩施梅樵先生(1870-1949,著有《捲濤閣詩草》、《鹿江集》)   臺灣記憶「施梅樵」:https://reurl.cc/LaNMK  分享一下他的詩作〈東屯公園即景〉:   「老至休嗤步履遲,山光湖綠沁心脾。    行吟領略天然畫,收拾風情入短詩。」(《全臺詩》24冊,頁412)  https://imgur.com/puKjll9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詩題中的「東屯公園」,  很快就會讓人聯想到  臺中在地人很熟悉的臺中公園,就在前述的「大墩街」旁(詳前圖),  而施梅樵逕以東屯公園稱之。  (此詩作於20世紀初,當時臺中應該只有這個著名的公園)  今日的「臺中公園」,百年前的「東屯公園」,  舊市區的大墩街一帶,也許就是「東屯」?  還是,「東屯」約當今日的「大里」或「太平」?           有請施梅樵先生,再分享某次搭縱貫線的經驗吧,  這首古詩題為〈由臺中將之大里,候車殊久始至,作此以示古戟〉:   「人生萬事鮮如意,半日待車車不至。    東屯大里咫尺間,一面之緣慳難致。    雙魚曾寄約行期,恐君怪我匪來易。    平昔踐約期不愆,詎料驅車今昔異。……」(《全臺詩》24冊,頁220)  https://imgur.com/kIS6BH1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東屯」若即「大里」(、「太平」)一帶,  施梅樵就不用在臺中驛苦等誤點的汽車XD     此處,詩題與詩句互文,  「東屯」和「臺中」畫上等號,應該沒有太大疑慮,  可以推測  日本時代的「東屯」,應在大里(、太平)←→西屯、北屯、南屯的範圍  約當今日(2019年)的「東西南北中區」=「東屯」。  除了施梅樵將臺中(今日舊市區)稱為「東屯」外,  是否還有其他例子?  有的,只是比起「東屯」,  大家更習慣稱之「東墩」(東大墩)。  日治時代,臺中州的古典詩詩社林立,  其中有名為「東屯吟社」、「東墩吟社」(1929創),後者較著名,      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   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search.html#allKeyWord      「東屯吟社」、「東屯公園」見於《臺灣文藝叢誌》第3年第6號(1921年3月15日)   https://imgur.com/pCMPltj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東墩吟社 創立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1月9日,日刊4版   https://imgur.com/dsMtKFX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https://imgur.com/6BstZeO
Re: [請益] 有西屯、南屯、北屯,為啥沒東屯?
 「東墩吟社」創社地點即在臺中市,時常於天外天劇場雅集,  社員或居於柳町(中區)或落腳在火車路孔附近,  曾任社長的李櫻航(施梅樵弟子,住新富町)詩集即名《東墩詩草》。    且直至1970年代仍有臺中在地的詩社,  還在使用「東墩中州吟社」這類的稱呼(有時不冠東墩二字)。    (雖然,戰後的中州吟社是創於南屯區,仍會使用東墩指臺中)  【小結】
WDYY : 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03/21 11:25
   「東屯」或可說即「臺中舊市區」(不知在地人如何定義「臺中的舊市區」)  約當上圖的「大墩街」(或稱「東大墩街」,見《臺中市地名沿革》P3)。  (案:日本時代的「街」是行政編制的「街庄」之意,非「街巷」意)  洪敏麟《台灣地名沿革》(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9年初版,1985年再版)  云「大墩街」沿革如下:   「現臺中市中區錦添、錦花、大墩、中墩等里,原稱大墩街。    初期聚落建於臺中盆地中部柳川、綠川之間的孤丘『東大墩』故名。    大墩街原為巴布薩平埔族貓霧〔手束〕社(Babusack. Babosack. Babausak)    之社域荒埔,其社址在現南屯區春社里舊稱番社腳處。大墩街之形成聚落,    可能在雍正初年,漳、泉、汀、粵各籍移民,      在柳川(昔稱邱厝溪)和東大墩孤丘間聚居。    雍正十年(一七三二),貓霧〔手束〕巡檢司署千總駐劄於此。    從彰化縣志載有『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據大墩街,陷官軍事』可以證實,    乾隆末年,街肆已形成。……」(P57-58)   日本時代「(一八九六)四月,日人建『新町』一排於現三民路二段向北右側,    為本市洋式店舖的濫觴,翌年,在左側建『富貴街』,    後來合併稱『新富町』,住民全數為日人。」(P59)   1905年,「縱貫鐵路開通,    市區向火車站方向伸展,並繼續向後火車站擴大。」(P59)    (案:此範圍應即施梅樵、李櫻航詩中所云的「東屯」,       當時在地人所熟悉的「東墩」)   又據「大墩街(東大墩)」的相對位置,   重新區畫犁頭店街、三十張犁一帶,分別改為「南屯」、「北屯」之名。    三十張犁,「因位於東大墩之北,且海拔高一百公尺以上,          高度堪與東大墩丘陵(八九‧四公尺)相比」          1920年時「改稱為『北屯』。」(P101)    西屯,「因位於東大墩街之西北方,故稱西大墩街。」(P102)    犁頭店街,1920年時「因其位於東大墩之南,故改稱『南屯』」(P102)     直至戰後,   「臺中市區因省府遷移中興新村(民國四十五年),    又完成臺中港築港工程,使市區更為擴大,    (案:1980年代)不斷向三屯區(北屯、南屯、西屯)擴展中。」(P59)     ----- 讀施梅樵詩畧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102.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chungBun/M.1554573024.A.F2A.html

115 則留言

Joye, 1F
專業推

gm79227922, 2F
太專業了吧

BWhite245, 3F
專業推

mercuryash, 4F
所以大約就是今日的東區?
  個人看法:   約當今日(2019)的東西南北中區舊市區=東大墩=東墩/東屯

rollbanana, 5F
好強

wupeishane, 6F
東屯系XDDDD

spurs928, 7F

x007, 8F
東屯大大

pass9487, 9F
那東勢呢(??

pass9487, 10F
想知道台中為什麼分那麼多區?
 這次只有查了臺中市的地名沿革,  詳細的臺中縣地名由來,  可參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的《台灣地名辭書‧臺中縣》(卷12,有二冊)  圖文並茂,講得蠻詳細的。個人很喜歡這套辭書XD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62381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85565  或者參考簡易說明:http://www.dyps.tc.edu.tw/web_dali/06_extend_03.htm  臺中發展算早啊,分區那麼細,跟城市發展歷程有關。  舉個人比較熟悉的臺南為例,  現有 中西(原為中、西2區)、東、南、北 →中西區大致在清代城牆內  (明鄭時代還未有城牆,   但這個古老的城市已有西定、東安、南寧、鎮北坊之分,   範圍約以今日的中西區為中心,比當今的4區加起來更小)  隨著城市發展(清代臺灣府→日治臺南市→現在2019年)向四方擴張,  漸漸將清代城牆外的地區納入    臺南有形的城「牆」約於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陸續拆除,  但無形的區域畫分仍存在,  最近(2018年)才打算將最小的中西區北區合併,預計改名「赤崁區」。  

sqin, 11F
好猛 希望原Po多講一些台中的在地人文歷史

timeaftime, 12F

sometony99, 13F

tauym209, 14F
台中屯王非你莫屬 害我看一個失眠

EggAcme, 15F
專業文

Mimiqui, 16F
原來如此 太專業了

als8855, 17F

talk5566, 18F
pass9487想知道台中為什麼分那麼多區? 因為沒有

talk5566, 19F
整合啊,以文章中的北屯為例子,其實包含四張梨水

talk5566, 20F
湳軍功水景等等,清朝的北屯只有一小塊,印象是台

talk5566, 21F
灣體院這塊地。

talk5566, 22F
就是還沒整合完而已
   感謝釋疑~

curry562, 23F

talk5566, 24F
東屯還有一說就是東邊從來都不是屯墾區,只有少塊

talk5566, 25F
部分可以耕作(現今鐵道街)這裡,太平有原住民,

talk5566, 26F
旱溪到大里溪這裡也不易耕作,都是爛泥地,所以並

talk5566, 27F
無屯區(種稻米)之功能。
 對「(西/東)屯=屯墾區」此一說法有所保留。  比如「草屯」,很難用「屯墾」的意思解讀通順,  該地的「原名」為「草鞋墩」似乎比較容易理解些。  (解讀臺灣地名由來時,很怕忽略歷史脈絡,用現今思維或通行國語去套、去解,楊渡解那什麼「玉井」地名由來,在地人看了就規腹肚火kui-pak-tóo-hué)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631547  「東屯」若與「屯墾」有關,  何以「西屯」、「南屯」、「北屯」的「舊名」(以1920年代為界)  分別為「西大墩」、「犁頭店」、「三十張犁」,  而不是開墾之初就以「屯」為名呢?  再者,  「東邊從來都不是屯墾區」,  「旱溪到大里溪這裡也不易耕作,都是爛泥地,所以並無屯區(種稻米)之功能」    不易耕作、從來都不是「屯墾區」的地方,  若名以「東屯」,總有些說不過去之處。

matrichx, 28F

zamp, 29F
專業推

uke28, 30F
屯系是你!好厲害~b

blue12568, 31F
太厲害了!

tim312tim, 32F
推專業又認真

yrc108, 33F

raindayla, 34F

cobra7369, 35F
屯屯系

cuteVictor, 36F

chiliyo, 37F

lsj049, 38F
專業推

laigeorge89, 39F

eternalmi16, 116F
儘可能更改農業感重或含有不雅字的地名,推測當時

eternalmi16, 117F
日本政府對於犁頭店跟三十張犁這兩個農業感超重的地

eternalmi16, 118F
名該怎麼雅化沒有頭緒,直接把東屯西屯的方位跟屯字

eternalmi16, 119F
帶入定名為南屯跟北屯,歸在同時設置的大屯郡內,

eternalmi16, 120F
跟當時豐原(葫蘆墩)一樣都是沒有歷史脈絡的新造地

eternalmi16, 121F
名。如果台中錢夠多還真希望把台中市改名為大墩/大

eternalmi16, 122F
屯市。
 感謝eternalmi16大細膩的解說。  偶然看到「東屯」,google之後沒找到比較完整的說法,  才想要翻查資料XD  後來想想,「東屯」見於行政區域改革的1920年代初(如「東屯吟社」一稱),  「東屯」之所以沒有廣為使用,堙沒如斯,  可能是老前輩們也比較認同「東」一名,  是以蔡子昭、蔡梓舟兄弟與黃登高、林建寅等人於1929年成立詩社時,  採用的是與老地名聯繫較深的「東墩」,而不是「音同/近」的「東屯」。

maple0425, 123F
推優文 漲知識
※ 編輯: lupins (175.180.120.21 臺灣), 11/20/2021 16: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