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最新2024-05-26 20:40:00
留言16則留言,9人參與討論
推噓6 ( 6010 )
本篇影片與文章外觀分享有許多不同的畫面,並花費許多時間製作請訂閱支持: https://youtu.be/NAQ4VxaP32M
Intel於年初推出14代桌機板Non-K系列,主要定位在中低階市場。 快速分析一下LGA 1700腳位支援12~14代這3個系列的差異: 12代最高時脈約為5.2~5.5G,首次於桌機上導入混合核心架構與Intel 7製程,也就是 10nm SuperFIN。 13代採用新架構至少要到13600K等級以上,主要是提升L2快取容量與最高時脈可達 5.8~6.0G;13600K以下沿用原12代架構,而中階13500多了4顆E-Cores是較為超值的版本 。 14代為Raptor Lake Refresh版本,簡單說就是沿用13代系列,最大不同則是同級型號的 最高時脈提升200MHz,對於採用正統13代架構則為14600以上,跟13600K相比有往下降一 階,但這部分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影響不大。 另外14700系列也比上一代13700多了4顆E-Cores,是14代中唯一核心數增加的型號。 https://i.imgur.com/RxsEvzp.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本篇主角為Intel 14代中階平台,主機板採用BIOSTAR所推出的B760MZ-E PRO,尺寸為 Micro ATX,屬於產品線中Standard系列,支援DDR5。 https://i.imgur.com/vJI99Lj.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定位為B760晶片組入門級主機板,僅有簡易散熱片,沒有M.2專屬散熱片,市場上常見的 入門主機板,優勢在於價格可以再降低一點,規格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也還算堪用。 https://i.imgur.com/1shloW1.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B760MZ-E PRO左下: 1 x PCIe 4.0 x16(x16 mode)、1 x PCIe 3.0 x16(x4 mode) 、1 x PCIe 3.0 x16(x4 mode); 2 x M.2 PCIe 4.0 x4 (快拆扣具設計)、1 x M.2 (E Key)支援WiFi 6 & 6E無線網卡,無 內建網卡。 有些中階主機板分為有WiFi與無WiFi版本,兩者差異造成些許的價差,常見無WiFi版本並 沒有擴充插槽設計,BIOSTAR此款提供擴充插槽還算不錯。 音效採用Realtek ALC897晶片,有線網路則為Realtek RTL8125B晶片。 https://i.imgur.com/XInSf25.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B760MZ-E PRO右下: 4 x SATA III, 內建簡易除錯燈號提升便利性。 https://i.imgur.com/3exX83N.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B760MZ-E PRO右上: 4 x DIMM DDR5,支援4800與5000~6000+(OC),前置1 x USB-C 3.2 10Gbps、1 x USB 3.2 5Gbps。 1組12V RGB LED Header與2組5V ARGB LED Header。 https://i.imgur.com/YxVCNnf.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B760MZ-E PRO左上: Intel LGA1700腳位,採用共10相供電設計搭載散熱片。 入門級主機板依規格、用料、散熱模組不同,較適合搭配Core i5以下的CPU為主。 https://i.imgur.com/2OT8zHZ.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IO配置: 左起1 x VGA / 1 x DVI / 1 x DisplayPort / 1 x HDMI / 1 x PS/2(Keyboard / Mouse) / 2 x USB 2.0 / 3 x USB 3.2 (Gen2) / 1 x LAN / 3 x Audio Jack。 IO位置配置建議重新規劃,將USB位置適當分流,讓需要多款USB裝置安裝環境下不受干擾 。 https://i.imgur.com/IPxl0QJ.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電腦市場開始流行白色零組件已有一段時間,舉凡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機殼、鍵盤 、電源供應器都有,大概是這幾年繼電競系列後另一種新趨勢。 本篇PSU使用InWin P85 White Edition,第一眼最大特色當然是白色外觀,採用全模組化 扁平化線材,13.5公分風扇採用液態軸承(FDB), 20%負載以下開啟零轉速模式,關機後降溫模式讓風扇持續運轉60秒,兼顧散熱與靜音的 平衡。 https://i.imgur.com/WKrGs0S.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InWin P Series具備5V和3.3V DC-DC設計,提供穩定電壓輸出;通過80 PLUS金牌認證讓 轉換效率高達90%;採用100%全日系高可靠度105°C電解電容。 實際使用時有相當不錯的穩定性,大瓦數也能預留未來的升級空間。 https://i.imgur.com/TFpoGGo.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機殼同樣採用InWin今年初推出的新型號F5,顏色有黑與白兩種,照片中為白色款。 顯示卡支援橫豎兩種方式安裝,最高長度410-435mm;CPU散熱器高度支援180mm,兩邊側 板使用免工具僅用手指即可拆便利設計。 同時也支援ASUS BTF 和MSI ATX 的背插式主機板。 https://i.imgur.com/l7tlZsx.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前面板為標榜自由替換風格的設計,並搭配大範圍散熱網板;右側、頂部皆有散熱孔。 https://i.imgur.com/ly6bjk6.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上方IO面板搭載1 x USB 3.2 Gen 2×2 Type-C 、2 x USB 3.2 Gen 1、1 x HD Audio Combo,旁邊為白色電源按鈕。 https://i.imgur.com/1p2Ort7.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主機板最大支援尺寸可達E-ATX,當然向下標準ATX與 Micro-ATX也都有支援。 內建3顆AN140P靜壓風扇,最高可擴充至9顆散熱風扇,強調多重散熱宇宙並有效提升散熱 能力。 上方左側寬廣的電源配置空間 、下方黑色防塵濾網,中央線材為黑色,若能白化會更有 整體性。 https://i.imgur.com/ArPEroe.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14500 MB: BIOSTAR B760MZ-E PRO DRAM: TeamGroup DDR5 6000 16GX2 VGA: Intel Arc A750 Limited Edition 8GB SSD: ZADAK TWSG4S 512GB POWER: InWin P85 White Edition Cooler: Intel Laminar RM1 OS: Windows 11 23H2 * 效能分數表現會因使用情境、配置及其他因素而異,僅供參考。 CPU使用Intel Core i5-14500,由開頭說明可了解是沿用12代架構,採用混合核心架構, 由6 P-cores+8 E-cores組成,實體為14核心,其中P-core支援HT技術,簡稱14核20執行 緒。 基礎時脈P-core 2.6G、E-core 1.9G,Max Turbo最高分別達5G與3.7G, Intel Smart Cache 24MB、Total L2 11.5MB、PL1=65W、PL2=154W。 以14500預設值搭配DDR5 6000做測試,後方括號對比先前測試過7600X預設值搭載360一體 式水冷與DDR5 6000。 CPUZ:單線執行緒 => 762.2 (742.7);多工執行緒 => 8781.5 (5795.2); CINE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 18589 (14261) pts; CPU (Single Core) => 1816 (1943) pts https://i.imgur.com/QnFZGwb.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Geekbench 6: Single-Core Score => 2633 (2882); Multi-Core Score => 15404 (13422) https://i.imgur.com/2Ih4X04.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m 20s (1m 41s); x264 FHD Benchmark => 89.9 (72.4) https://i.imgur.com/3vZnkgt.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CrossMark: 14500總體得分2184 / 生產率2014 / 創造性2369 / 反應能力 2182; 7600X總體得分2067 / 生產率1963 / 創造性2292 / 反應能力 1771 https://i.imgur.com/flfRuwe.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PCMARK 10 => 7106 (8026) https://i.imgur.com/0xppHFV.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14500 P-Core單核最高可達5GHz,而7600X最高可達5.3G,若以同時脈來看效能互有高下 ,也就是AMD 7000系列IPC表現約等同於12代P-Core效能。 以上單核測試7600X較佔有優勢,全核多工效能則是14500較有優勢,主要在於兩款CPU最 高單核時脈不同與核心數多寡而定。 由於7600X時脈拉得比較高,溫度表現與所需散熱器等級也比14500要高,另外每款軟體對 Intel混合核心架構的優化程度不一,兩款CPU效能各有優劣勢,這部分就看個人喜好與使 用環境而定。 DRAM時脈與頻寬效能: DDR5 6000 開啟XMP CL38 38-38-78 2T 1.300V, AIDA64 Memory Read – 84230 MB/s、Write – 77609 MB/s。 https://i.imgur.com/mSlNJvY.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BIOS開啟進階選項提升Latency與頻寬, AIDA64 Memory Read – 93696 MB/s、Write – 85407 MB/s。 https://i.imgur.com/oHmynDK.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目前Intel在記憶體頻寬表現會比AMD較佳,雖然AM5平台先前優化過可提升時脈到DDR5 8000,但頻寬增幅沒有預料中的高,且極限時脈還是較為落後。 不過Latency表現目前是AMD平台表現普遍較佳。 測試中BIOS開啟Enhanced Memory Latency選項,搭配XMP預設參數與電壓,在運行少數測 試項目時無法通過,這點就需要使用者多花些時間做參數微調或提高電壓再試試。 畢竟每款DRAM體質不一,提升效能雖有開啟功能選項之外,不同的設定與體質的搭配才能 達到更穩定的狀態。 3D效能測試採用Intel Arc A750 8GB公版卡, Intel公版在設計有別於市場上許多顯卡品 牌的設計,讓外觀具有Intel自家特色。 3DMARK Time Spy score => 13062 https://i.imgur.com/xKfaRuW.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3DMARK Intel XeSS feature test 1080p=> XeSS mode Performance XeSS off 28.12FPS、XeSS on 69.48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147.1%。 https://i.imgur.com/hUA11ha.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Intel XeSS技術標榜可實現高效能或高真度視覺的效果,類似nVIDIA DLSS或AMD FSR,透 過硬體加速與AI演算化技術用以提升效能與更高畫質的視覺效果。 提供Ultra Quality、Quality、Balanced、Performance等4種設定模式,看過有無開啟的 對比照片,可讓3D貼圖更為細緻,同時效能再提升,增加遊戲順暢度。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畫質設定Ultra – XeSS開啟Performance 1440p=> Average FPS 78.70 https://i.imgur.com/H1bEyUv.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Call of Duty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 – XeSS開啟效能 1440p=> 平均幀數 85 https://i.imgur.com/rraY32C.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以上A750安裝5382版本驅動做測試,從去年開始Intel在Arc驅動程式做更新優化,每月都 有提供驅動更新,對於多款遊戲有顯著的效能提升。 Arc A750初期標榜接近RTX 3060效能,如今3D效能對於更多遊戲應能有優勢,除了1080p 在多數遊戲開啟最高特效擁有很不錯的幀數表現之外, 1440p在多數遊戲特效開到高以上 還是可以勝任。 此外專屬軟體與穩定度也有明顯進步,不過對於VRAM使用率偏高還有優化空間。 若遊戲支援XeSS開放技術將會有更高的效能表現,也希望未來能繼續推廣XeSS技術應用到 更多款遊戲。 最後測試部分是將上述平台裝入InWin F5機殼中,因為是尺寸比較小的平台,安裝過程算 是相當順利,打開側版的內部一覽。 https://i.imgur.com/Wez2uV9.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燒機溫度與耗電量表現,室溫約27度蓋起側板進行燒機測試: 14500預設值搭載風冷Intel Laminar RM1散熱器。 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 AIDA 64顯示CPU電壓約1.232V;CPUID HWMonitor顯示CPU功率115.21W。 P-core約92~100度,時脈約4~4.3GHz;E-core約83~88度,時脈約3.2~3.4GHz。 https://i.imgur.com/7YS6FCF.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左思右想還是花了些時間,將B760 ATX主機板、白色240一體式水冷與GIGABYTE 4070 Ti SUPER都拿出來安裝。 除了搭較大型的零組件來觀看內部空間之外,同時也讓水冷呈現更多白色元素。 https://i.imgur.com/VdCVICm.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更換完成後進行燒機測試,14500預設值搭載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 Illusion一體式水冷。 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 AIDA 64顯示CPU電壓約1.282V;CPUID HWMonitor顯示CPU功率105.9W。 P-core約64~81度,時脈約4589MHz;E-core約64~66度,時脈約3691MHz。 對比先前7600X預設電壓搭載360一體式水冷,AIDA64燒機時CPU電壓1.353V,功率108.5W ,全速時約93度,最高約95度。 https://i.imgur.com/j9FNUoK.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14500換上240一體式水冷,散熱能力約等同於雙塔空冷散熱器,不免好奇對比Intel Laminar RM1和7600X搭載360一體式水冷相比如何? CPUZ:單線執行緒 => 14500 786.4(240水冷)、762.2(RM1)、7600X 742.7(360水冷); 多工執行緒 => 14500 8815.6(240水冷)、8781.5(RM1)、7600X 5795.2(360水冷); CINE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 14500 21011(240水冷)、18589(RM1)、7600X 14261(360水冷) pts ; CPU (Single Core) => 14500 1867(240水冷)、1816(RM1)、7600X 1943(360水冷) pts https://i.imgur.com/1OL1KOX.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以上對比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在高負載較長時間燒機環境改用240一體式水冷,P-Core時 脈提升到4.6G,E-Core也同樣有提升,溫度明顯也降低許多,居然連功耗也能降低,感覺 好像換了更高階的散熱器讓考試都一百分了..XD 上面14500跟7600X相比,雖然用了較低一階的240水冷,不過溫度跟效能表現都較佳,估 計14500在一般使用環境若用品質不錯的單塔散熱器就能有很不錯的表現,此外14500在 CPUZ單線程效能超越7950X讓人有點驚訝。 隨著Intel與AMD這幾年將核心數與時脈越拉越高,也伴隨著溫度與功耗的提升,一般使用 環境雖然不會像燒機程式那樣高負載,但還是建議搭配相對應的空水冷散熱器,除了讓 CPU擁有更好的效能與穩定度,溫度表現也能看起來相對舒適。 效能與數據表格: https://i.imgur.com/Xa0HJi1.pn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去年已經分享過13500完整效能,市場上價位差不多的7600X評測也曾分享過兩次。 有關7600X一次是預設值效能,另一次則是降壓分享,運用BIOS做適當的降壓會有較佳的 表現,透過電壓降低也可讓原本需要360一體式水冷才能壓制也能降為雙塔空冷足夠勝任 。 回到14500身上,優勢在於P-Core效能等同12代水準,也與7600X互有高低,多工則是要看 軟體需求跟支援度,理論上總核心數達14核心多工會較佳許多。 DRAM有DDR4選擇與頻寬較高也是Intel平台優勢,雖然AM5平台後續將DRAM頻寬優化提高, 但還是略低一些。 未來支援度這部分當然是AM5比較吃香,畢竟Intel 1700腳位僅推出到14代,未來將推出下 一代新腳位。 最後主機配置還是要看每個人的預算、喜好、使用軟體或環境而定,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 平台或零組件。 https://i.imgur.com/2NbQdZM.jpeg
[測試] BIOSTAR B760M搭載Intel 14500與InWin F5
以上是windwithme先前就想分享的Intel中階定位較高CP值的Core i5-14500效能、Arc A750新版驅動表現與感想、InWin推出外型簡約搭配散熱出色的F5白色機殼,將手邊硬體 組裝起來放入機殼來完成這篇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做為參考,覺得有幫助的也請訂 閱Youtube頻道,接著是即將到來的Computex 2024新品分享,敬請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1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16545431.A.7CE.html

16 則留言

Luciferspear, 1F
VGA耶1.171.236.122

airbone0407, 2F
新架構 ? 電到縮缸灰燼新架構嗎61.230.105.13

SPDY, 3F
其實沒要衝5Ghz別電到6GHz的話36.225.32.58

SPDY, 4F
純P核能做到電壓1v多些許就夠 但效能沒贏面36.225.32.58

SPDY, 5F
明明CPU電壓 有P/E/Ring這3組VID的體質衡量36.225.32.58

SPDY, 6F
卻只能屈就體質最差的VID值電壓電這3個區塊36.225.32.58

SPDY, 7F
導致哪怕P核體質再頂 只要1個E核差就也被電36.225.32.58

ABA0525, 8F
14500不是會電爆嗎?220.132.95.162

mrme945, 9F
14500也會電爆?!111.71.216.40

sdbb, 10F
一直分不清那是狗還貓112.104.64.201

windwithme, 11F
是水晶貓X..D111.71.212.32

sdbb, 12F
感謝回答112.104.64.201

Dcpp2015, 13F
微星很喜歡在入門板子搞一大堆型號。36.238.110.93

Dcpp2015, 14F
然後比性價比又比不過小廠,真的沒什麼36.238.110.93

Dcpp2015, 15F
意義。36.238.110.93

bubunana, 16F
推 風大220.136.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