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時間
最新2024-01-27 14:53:00
留言78則留言,32人參與討論
推噓32 ( 32046 )
新年新希望 祝各位新年快樂,年年有餘 好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4428678.A.2A5.html 嘗試使用不同的觀點,從頭到腳檢視一款產品 對創見不滿意的玩家也可以停下來看一下,還是會有不錯的收穫 ================ 創見是消費市場上為數不多還在做M.2 SATA和mSATA規格SSD的廠商 M.2 SATA的MTS系列更提供了2280以外還有市場極少見的2260、2242 以設計來說2280是最常見的規格,正反面最多可貼八片顆粒 2260稍微少見,正反面最多只能四片顆粒 (這裡說的數字皆為mm:22代表寬度,80為長度) 2242設計限制就更大了,正反面基本上只能貼兩片顆粒 https://i.imgur.com/6lB2bvU.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來源:isunshare.com) 不用DRAMless主控或BGA SSD偷吃步的話對PCB設計要求極高 容量也做不大,因此2242規格從以前到現在普遍只做到256GB 512GB要到3D NAND時代才能見到 而1TB到3D TLC和疊die技術爐火純青的近兩年內才有出現 畢竟正反面只能貼兩片顆粒,等於顆粒密度高達512GB,甚至1TB 再加上這些只能插2242的M.2插槽普遍出現在筆電預留WWAN槽 WWAN卡主要走USB,少數廠商會預留SATA/PCIe訊號給快取碟用 但僅能由用戶測有無預留訊號,適用的機種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例如ThinkPad X240、W540、T450的都有預留SATA訊號 如此前提下注定M.2 2242規格的SSD會是冷門規格 結果反倒是更小的M.2 2230有Steam deck和一些輕薄筆電會用 剛好BGA SSD、緊湊型設計發展起來還比M.2 2242常見 但M.2 2230新品都是NVMe(PCIe),沒有對應到SATA 代表SATA舊機種的用戶只能乾瞪著空插槽,直到整台淘汰都沒用到 當時是有不少小於128GB的SSD拿來當HDD快取 但大容量2.5” SSD普及後就沒啥意義了,也很少有大於128GB的款式 剛好看到創見有在賣MTS430S就直接買一條當玩具了 蠻高興還有繼續顧及舊機需求的台廠,看哪時候也將NVMe款式導入 (我猜創也經營工業級SSD就順便撥出產能做消費級) ================ 而我們要選購一款產品前可先參考官方網站的描述 https://i.imgur.com/Qi8x4J5.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https://i.imgur.com/EgZJYmK.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MTS430S強調快取DRAM 也算是保底不會偷料換DRAMless主控 因為420、425、820、825都是用DRAMless的設計 MTS430S這樣已經是更上一層樓的大升級 ●容量部分提供了128GB~1TB 有512GB和1TB實屬罕見(前面已解釋) ●其它像是ECC、GC等就都是客套話,SSD本身會有的設計 沒寫沒差,但有寫會讓入門用戶覺得很厲害 ●SSD廠商通常只會保證耐久度、性能和顆粒種類(不會寫廠商) 其它不寫的細節代表廠商保留更動的可能 但只要有符合寫死的的帳面規格(或照片)就不算廣告不實 這對模組廠來說這是很常見的,因為不像原廠級有固定合作來源 例如模組廠保證3D NAND 實際拿到可能是三星、新帝或美光的3D NAND,並可能是自封顆粒 自封顆粒也代表消費者信任的不是原廠掛保證的那個標 而是轉嫁到賣這款SSD的模組廠(較有爭議性的則是Spectek顆粒,以後有機會再寫) 看看OCZ Technology怎麼死的,就知道顆粒不是地上撿都能用在SSD上 不過現在主控糾錯功能是強了不少、加減能carry爛顆粒,但SSD依舊不能馬虎 就以創見來說來源為三星、新帝或美光,統一打上創見自家代號 明顯不是來路不明的顆粒,極少數批次的SSD亦可見到美光、新帝正片 不過看新聞才知道創見也有投資典範半導體,不知道有沒有負責3D NAND的封測 再來,雖然創見也有QLC型號(後綴Q如SSD 110Q、SSD 220Q) 但當今”聞QLC色變”的消費級市場 我認為創見可以多多標榜TLC NAND,讓消費者更安心 畢竟128GB:70TBW對應五年保 這樣的耐久度也是TLC範疇,保證一下不會少一塊肉吧 畢竟也有什麼都沒寫,還可能TLC與QLC混雜的SSD 這並非空穴來風的說法,金X頓NV2和X帝P210就有被抓包抽抽樂 廠商放個神秘標和保固貼就好了? flashid了解一下,不用拆殼和MPTool也能起底好嗎 抽到TLC爽歪歪,抽到QLC苦哈哈484? ============== 要購買創見這些特殊SSD只能從電商購買 因為有零售創見SSD的實體通路很少了,有也只會進熱門款(如MTE-220S) 這次挑戰不用第三方電商購買,而是在創見的官方購物網下單 以B2C來說現在都馬用蝦皮商城來簡化上架門檻 經營官方購物網會是多一個穩定、安全的入手管道,有利無弊 除此之外創見也有店面數較少的直營店(也負責產品送修的環節) https://i.imgur.com/3fFjMVp.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出貨方真的是創見;1000元以上免運,物流業者為新竹貨運 從下單、付款到貨交到手上總共花了3個工作天,考慮到B2C這效率很不錯 https://i.imgur.com/gwhV6N9.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內容物有使用氣泡袋做保護 https://i.imgur.com/9LregeI.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創見在2019年將外包裝大改,簡化為記憶卡那樣的掛卡設計 值得一提型號下方標註DRAM Cache,對消費者來說看到後眼睛直接亮起來 (但當然只看有無DRAM Cache並非評斷一款SSD好壞的唯一標準) https://i.imgur.com/Z5mMn3z.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https://i.imgur.com/vj8Cca3.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2242真的非常緊湊,創見在這裡依舊使用比較傳統的供電設計 要再加強整合度就得使用PMIC了(題外話這條居然去年11月出爐的,超新) https://i.imgur.com/kZY33XV.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https://i.imgur.com/ne9vWAL.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與不同規格相比真的非常小 M.2 2242(SATA, M+B key), M.2 2280(M key)和2.5” SATA SSD https://i.imgur.com/BrPvCuZ.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手邊沒有mSATA SSD所以用無線網卡替代,mPCIe大小都一樣 真正適合當mSATA接班人反而是2280與2242之間的2260,結果2280成為最終贏家 https://i.imgur.com/cmjkKb2.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CrystalDiskInfo已經將SMI一整套SMART都辨識出來 至於有flashid可以看就不將貼紙撕下惹,確認為SM2259+SanDisk BiCs 112L 3D TLC TLC若兩片顆粒就達到1TB那只有512Gb die才能辦到,因為要用到16DP封裝 但可以在小容量見到最新製程的顆粒還是相當新奇 https://i.imgur.com/5gieCpm.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測試平台,測試時上面會放一顆80mm風扇加強散熱 https://i.imgur.com/1nMF0iG.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快餐跑分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AM0lvB0.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CrystalDiskMark https://i.imgur.com/cSyMUCB.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TxBench https://i.imgur.com/S0WQlkf.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H60H1MK.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撇開這都是SLC快取內的速度,大致上屬於主流性能 再來是Iometer進階測試(請點圖看PPT說明): https://i.imgur.com/SnkeBBF.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這裡加入了一些大小不等的舊SATA SSD,順便參考性能差距有多大 DC S3700和730算是放爽的,就當MLC頂級貨的參考點 本測試中的2-bit MLC產品皆無支援SLC快取,都仰賴純硬體性能 https://i.imgur.com/OfHUjJl.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1.)循序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https://i.imgur.com/XQa25xJ.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2.)隨機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https://i.imgur.com/Mnvp8dD.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3.)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 128K循序 https://i.imgur.com/9j7Y4pl.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4.)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 4K隨機 https://i.imgur.com/ECChLCC.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SP550屬於練功等級的TLC SSD 隨機混合讀寫的QD趨勢還可以,畢竟有快取DRAM加持 但循序混合讀寫就很差勁了,因為這顆用臭名昭彰的美光16nm 2D TLC 主控和顆粒的搭配和美光BX200相同,而BX200就當年的墊底王 就算有SLC快取還是救不回那悲劇的循序混合讀寫性能 SP550還有海力士16nm 2D TLC的款式,性能應該會稍微好一點 我這顆SSD Plus是最初的MLC舊版,還沒被WD偷成隨身碟等級的款式 SM2246XT+SanDisk 15nm 2D MLC 主控算很慢了,也不支援SLC快取這樣複雜的功能 在當年屬於沒特色就是最大特色的設計 SSD Plus在換料前的品質還算穩定 畢竟慢沒關係,起碼比試水溫那批TLC SSD還要好就贏了 而DRAMless的罩門可從硬體接近、但具備快取DRAM的創見SSD 420i看出來 隨機混合讀寫的性能要好上一大截 可惜我這顆創見SSD 420i太小,循序寫入性能不夠力 老金這顆A400有不同硬體搭配,我的是群聯主控+美光64L 3D TLC 這顆PS3111-S11內建32MB的SDRAM,不過據說僅用於數據buffer而已,沒用在FTL 勉強還能夠挽救隨機混合讀寫的性能,但依舊不敵顆粒慢但帶快取DRAM的SP550 仗著仰賴顆粒性能的優勢,便在循序混合讀寫中反殺SP550 老話一句:預算夠請買MX500 放爽的Intel兄弟檔DC S3700和730具備相同DNA,高壓越挫越勇的性能趨勢也一樣 算是表現出當年那個敢衝敢玩的Intel風(用韌體調校+硬體搭配車過去性能瓶頸) 尤其730還是超頻過的顆粒和主控,在80%隨機讀寫QD表現特別強勁 最後是主角MTS430S,使用SM2259和SanDisk 112L 3D TLC這樣的主流搭配 在密集讀取和低QD的環境表現優異,但性能表現到QD=4就停止成長了 畢竟家用更多的是爆發式的讀取環境,爆發性能調校也是SMI的強項 相較之下Intel兄弟檔就有顧及到高QD的環境 SLC快取測試 https://i.imgur.com/PaDcUjE.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固定SLC快取大小15GB,直寫速度穩定在164MB/s還可以(畢竟容量小) 至於1400秒噴的那個大概是磁碟空間占滿造成的,不影響日常使用 當然這是用風扇直吹才測得這極限性能 實際上不貼散熱片又操那麼久肯定過熱,這是M.2介面設計上必然會碰上的問題 筆電用戶可在SSD主控底部貼導熱墊片導至主機板 這樣可以吸收一些廢熱,延長SSD可發揮最佳性能的時間 PCMark 8測試 https://i.imgur.com/5iQUcFI.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相較於快餐跑分,PCMark的儲存裝置測試更偏向日常使用的現實表現 畢竟現實表現的環境更為複雜,時常會有混合讀寫的情況 大致上SATA SSD高於4900就很不錯了,高階MLC SSD落點在4950以上 Iometer的話MTS430S在家用條件看起來都贏730 但MTS430S取得4960,略遜於730的4972 當然主流TLC SSD能直逼高階MLC SSD是利用SLC快取和更快的硬體搭配達成的 730是用企業級硬體、耗電量和韌體優勢車過去,造成實際性能略勝一籌 至於A400會那麼低應該是120GB的SLC快取太小 創見SSD Scope是全能型的工具箱 包含韌體更新、健康度、性能測試、錯誤檢測和系統轉移是應有盡有 https://i.imgur.com/mWgYlaR.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系統資料和性能測試應該是給客服用的參考資料 https://i.imgur.com/TMuVrTE.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https://i.imgur.com/kJFU90Y.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錯誤檢測僅支援SATA SSD https://i.imgur.com/LkHpKvD.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個人最喜歡的是系統轉移功能,無須安裝第三方軟體就能用 https://i.imgur.com/9d5v33E.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沒有也沒差,有的話更好的一些選項 https://i.imgur.com/OsctwV0.pn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空間有允許的話mSATA用戶亦可使用轉接卡,這裡用ThinkPad X230當示範 可以不用買三年保的MSA230S,但相對的MTS430S價格會比較高 WWAN卡槽插入M.2 2242轉mSATA轉卡並鎖上,帶指紋辨識的手托亦可蓋下 需要注意裝在手托後實在靠太近,SSD主控的發熱量可能會造成右手不適 https://i.imgur.com/yXY2r3E.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成功抓到且可以選擇當開機碟 https://i.imgur.com/3xvuqO6.jpg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客觀評價: 以M.2 2242 SATA來說沒什麼好挑的,不過這性能表現不錯 有快取DRAM加持的話確實是不錯的賣點 最大缺點就512GB和1TB小貴,但你也沒得挑 畢竟在台灣沒有其它競爭對手,要比就剩中國那邊的白牌貨 主觀評價: 沒有正片顆粒當然是比較可惜的 不過私心來說比起威剛、十銓等模組廠自封顆粒,還是比較能接受創見 這次我是買到SanDisk 112L TLC,真的是頗爽 也難怪有辦法做到512GB和1TB這麼大的容量 性能的話可圈可點,因為個人十分排斥DRAMless SATA主控 之前創見在X20系列(如MTS820、420)用SM2258XT就覺得很可惜 所以新款升級成”有DRAM的主控”很值得肯定,沒有為了成本做出妥協 畢竟沒快取DRAM的乞丐級TLC SATA SSD真的很慢 可從隨機混合讀寫看出缺點在哪,這要是Windows更新跑下去會直接卡到爛 不過MTS430S初期款是用SM2258,應該是近期才更新到SM2259 換料升級當然是爽,但不能當常態 畢竟換料後以前的驗證會成為一場空 可以的話就像MX500一次就將生產線改為新版,而非不同方案混在一起 當然換料改型號會是最好的做法 Pros: 少見的M.2 SATA 2242規格 承上,並提供此規格極為罕見的1TB容量 保證帶快取DRAM的主控 提供SSD Scope工具箱 台灣製造,五年保 Cons(雞蛋裡挑骨頭): 希望至少保證TLC顆粒 價格小貴(但2242也只有這個選擇) 非正片顆粒(至少為創見自封) -- 姊姊 姊姊 我們好像變成簽名檔了 雷姆 雷姆 好像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6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4428678.A.2A5.html

Re: 回文串

3278
> [開箱] M.2 2242救星-創見MTS430S(+老SSD亂鬥)
PC_Shopping01/23 07:04

78 則留言

k5648550577, 1F
我猜樓下留言 用創見....

pcfox, 2F
幫QQ

NorAku, 3F
2280的版本(MTS830S),不加散熱片的情況下,會飆到85度

NorAku, 4F
反而是2242的沒那麼高溫?
2242的不會比較涼,我測試的時候還放一顆80mm風扇在上面吹確保不會降速

justice2008, 5F
用創見!!!
我真的有在用創見!! (以前開的MTE110S和MTE220S都還在奮鬥中)

TrueX67, 6F
論文等級推推

chenglin0978, 7F
未看先推

jeta890119, 8F
三樓,2242這片也有機會衝到80的

TrueX67, 9F
早期2280搭散熱好些 硬插沒多久就熱當

jeta890119, 10F
近兩年我買了十幾片,裝在elitebook840G1/G2

jeta890119, 11F
每次裝完系統就差不多70 80度那邊

jeta890119, 12F
貼導熱貼拿底殼當散熱片才壓到50出頭

jeta890119, 13F
MTS420當時便宜大概三百 也有買過一些

jeta890119, 14F
相對的溫度就沒那麼高
主控性能更好換來的確實是較高的溫度表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glen246, 15F
我去年買的時候全台都沒貨,只好買MTS420S

glen246, 16F
自己另購導熱貼片直接傳導到鋁合金外殼就行了,溫度基本

glen246, 17F
上都在40幾50幾

glen246, 18F
整塊D蓋都是鋁合金,散熱不錯
M.2裸著的短板就在這,雖然筆電結構本身不利於SSD散熱 但巧妙利用機身材料也能夠強化散熱效果

jeta890119, 19F
後來我自己用MTS400就沒那麼熱了

jeta890119, 20F
那時在網拍還有收到PLEXTOR M7V 2242的

jeta890119, 21F
也是涼涼的

charlesovo, 22F
認真分析 推一個

JamesForrest, 23F
一樓+1

Klauhal, 24F
珍惜____ 遠離____

Klauhal, 25F
品牌廠把TLC和QLC混在一起抽獎真的很哭
便宜嘛

fmp1234, 26F
新年快樂
紅的喜氣

xiaotee, 27F
推C大認真測試

xiaotee, 28F
希望新的一年也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優文

xiaotee, 29F
還好某個鬧板的已經被捅了
不同聲音還是尊重、包容、友善;只能說過於主觀,未考慮進客觀評語

jeta890119, 30F
以模組廠來說 創見還算蠻愛惜自己羽毛的

Cubelia, 31F
雖然SD卡時代的評價褒貶不一

Cubelia, 32F
但非常贊同jet大說的創見愛惜自己的羽毛

Cubelia, 33F
幾年前黑芯、BGA316之亂,僅創見和極少數台廠未誤入歧途

Cubelia, 34F
光是這點就讓我對創見刮目相看,也看清某些廠牌的真面目

qwwww, 35F
t430也可以裝誒,推

Saza, 36F
創見2242 其實很多交換機也有在用

mesmerising, 37F

mrme945, 38F
以前小時候不懂3C就是創見最常聽到

Cubelia, 39F
感謝各位支持

AbeNana, 75F
推推 M.2 SATA2280的MX500服役中
M.2 SATA稀有種,MX500還導入銅箔貼紙來強化散熱

henryliao, 76F
好奇DC S3700和730 以及860PRO跟extreme pro 這些SATA

henryliao, 77F
硬碟的較量
末代MLC皇者要分出勝負就看重載和混合讀寫了 沒摳摳買860 PRO和大一點的DC S3700,不然就能測一測
※ 編輯: Cubelia (1.173.168.233 臺灣), 01/27/2023 00:21:58

jeta890119, 78F
末代MLC我記得我還有好幾片 要不我翻出來借你測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