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留言105則留言,52人參與討論
推噓12 ( 261465 )
話說晶片熱不熱 從手機外殼去測感覺不太合理 舉例來說 像是電競手機之類的 都會強調手機的導熱效果 導熱結構 https://i.imgur.com/mjFuytf.jpg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所以導熱快 導熱快自然手機表面 手機外殼的溫度 自然也容易升高 就像用80度的熱水 裝在紙杯裡 你拿紙杯可以馬上感受到熱度 裝在保溫杯裡 你拿保溫杯感覺完全沒熱度 https://i.imgur.com/hxPo5Ik.jpg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https://i.imgur.com/wxAKlJB.jpg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明明同樣都裝80度的熱水 所以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應該轉念一想 手機表面熱才好 代表熱有導出來 以前有很多金屬材質手機 金屬材質的手機 表面溫度也是升的快 但現在幾乎沒有金屬材質手機了 很多都改用塑膠材質手機 導熱差 表面溫度升的慢 溫度都被鎖在裡面 但是金屬材質有一個缺點 就是影響訊號 所以現在大多都是邊框採用金屬材質 背蓋不用金屬 其實我覺得一些評測soc和晶片和cpu的 如果用測手機表面溫度來參考soc熱不熱 其實不太對啦 就跟紙杯和保溫杯的道理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194.1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711497684.A.0FE.html

105 則留言

drummers, 1F
但裡面你摸不到,殼溫太燙才是真的有感的

ssshleo, 2F
火龍晶片用紅外線攝影機去看真的是會有一塊

ssshleo, 3F
很紅

frank77830, 4F
發燒也不會把頭殼剝開量溫度啊,所以才有額溫、耳

frank77830, 5F
溫做測量

toon885, 6F
不同人的額頭材質一樣,不同手機的導熱材質不一樣

WOGEchidna, 7F
中國手機被動散熱堆滿的解熱能力也就6W,iPhone是

WOGEchidna, 8F
可憐的4W,本質上還是得靠晶片性能,低耗能效要上

WOGEchidna, 9F
去才能有效改善使用者體驗,然而高通聯發科蘋果的

WOGEchidna, 10F
低耗能效都半斤八兩,架構就那樣,低耗再怎麼改也

WOGEchidna, 11F
就那樣,全靠台積電製程提升帶來的紅利。

Ron51320, 12F
你以為廠商怎麼搞發熱降頻,裡面都有感測器

bang71013, 13F
因為人家不是要測cpu溫度而是測手機滿載時燙不燙手

greg7575, 14F
跑分的時候放你卵蛋上面,就知道要燙還要涼

lancerjump, 15F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lancerjump, 16F
幫各位會回味一下火龍,可以煎蛋的75度

cena41, 17F
這種測試的重點在手感舒適度,就拿你自己說的紙杯保

cena41, 18F
溫杯來說,你可以拿著保溫杯一個小時慢慢喝,紙杯你

cena41, 19F
能拿多久?

qazxc312, 20F
熱力學第零定律,不可能SOC的溫度比機殼溫度還低

SHENG2014, 21F
機子沒作成保溫杯的效果,不就是機子的問題

saimeitetsu, 22F
三爽的4nm真的灌水超大

jessieL, 23F
可是cpu不需要保溫啊 需要散熱啊

nekoares, 24F
不一定。對裸機的人來說就很重要,甚至比CPU溫度還

p40403, 25F
旁邊三台都正常,只有IQOO溫度高不就是vivo問題嗎,

p40403, 26F
還要看電池溫度

p40403, 27F
[討論] 其實CPU熱不熱,測手機表面溫度不對吧?

newline, 28F
本來想說些什麼的...

linfon00, 29F
薛丁顎的CPU

nekoares, 30F
重要。反過來說如果你裝殼,那比起CPU溫度,效能更

nekoares, 31F
重要

linfon00, 32F
...基本上設計都是要把熱導在外殼來加速散熱,所以

linfon00, 33F
看發熱測試 是你自己要考量外殼的導熱效果產生的影

linfon00, 34F
響,畢竟拿到用戶手上就是以整機出售不會沒有外殼

tsai1453, 35F
熱力學第零定律哪有說SOC溫度一定比手機殼高。 只

tsai1453, 36F
是通常外殼散熱比SOC快

flydogzzz, 37F
冷氣是看出風口溫度還是整個空間溫度

MAKAI7492, 38F
辛苦了

poqaz, 39F
我很認同…下一次有人量你的體溫..請大膽抬起你的屁

isaka, 95F
以使用者體驗來說量表面溫度沒啥問題,要看soc 本身

isaka, 96F
溫度就去看極客灣

isaka, 97F
連機身解熱能力都測給你看

rogergon, 98F
又不是保溫杯,放久了還是會導熱的

kkcity59, 99F
熱水不會持續發熱,如果你放支電湯匙在熱水裡

kkcity59, 100F
用紙杯或者金屬杯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dkambition, 101F
舉的例子似是而非,邏輯不通。另外測殼溫度的時候

dkambition, 102F
很多人都會提到低溫燙傷的問題,那才是重點好嗎?

midone740903, 103F
我網路是不是又用太多了

lu1626, 104F
一知半解亂舉例 導熱好不好看熱阻啦 還在那邊溫度

lu1626, 105F
高導熱好 笑死 熱學有學過?
※ 編輯: PPAPwww (27.247.194.156 臺灣), 03/29/2024 1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