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討論] gf1.gx7.gx9.小米13u raw跟jpg

時間
最新2023-05-14 08:38:00
留言30則留言,7人參與討論
推噓10 ( 10020 )
https://tinyurl.com/7sduphn2 除非你本身具備有raw檔處理能力 而且對攝影.器材等等有議題有一定興趣 並且很有可能會寫出評測或是心得報告 不然不建議下載 給更適合的人下載 下載後 可以任意使用 主要是想提供給想寫評測心得的人用的 裡面範例有國際牌的 GF1 2009.9月推出 GX7 2013.9月推出 GX9 2018.2月推出 CM1 2015.6月推出 以及 小米的小米13Ultra 2023年4月推出 jpg檔隨raw檔都會輸出一份 基本上範例直接從iso 1600起跳拍攝 到其硬體最高iso 我關注的焦點只有感光元件隨著時代 是否有相對應進步 尤其是手機 經歷過10多年後 是否能夠和早期中低階(m43.asp-c.asp-h)機種感光元件足以相提並論 所以一定得拍攝raw檔 才能見真章 另一方面同時間一併直出的jpg檔 也可以看看當時候機身去躁能力 都是以光圈f/4.0拍攝 但M43那幾台是用20MM定焦餅乾鏡 CM1 28MM 小米13U焦距23MM (這邊都是指等效焦距) ...... 目前看一看 比較迷樣的是小米Ultra 13...開專業模式拍攝 選擇50mp raw檔紀錄 不管是 raw檔 或是 jpg輸出 老實說跟傻瓜模式設定成夜景拍拍 都慘上很多 而且拍出來的dng在lightroom上 看顯示資訊都是iso 800 目前不確定是lightroom沒有正確處理小米13ultra的raw檔 還是小米高iso 其實都是基於iso 800 推出來的 還要再確認 (目前正在下載新版adobecameraraw...) https://helpx.adobe.com/tw/camera-raw/kb/ camera-raw-plug-supported-cameras.html 2023年4月 才開始支援小米13ultra的raw檔 所以我雖然舊版可以開 但可能沒有正確處理之類的?? 目前大概是猜測 小米13ultra設定成夜景模式有黑科技在處理 在專業模式反來沒被觸發 所以劣化.... 估計在去躁和維持細節資訊前提下 充分利用50mp降轉12mp 雖然解析度降低了 但最終成果反來非常理想 所以目前覺得50mp適合低iso使用 高iso下 交給手機去黑科技處理 最終成果反來比較理想 關於小米13ultra處理 尚且有一些地方不太確認 但總之先等adobecameraraw更新完 和Adobe DNG Converter下載完 重解後再看看狀況 「拯救」DPReview 內容感動管理層,官方最新表示會為網站存檔!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35046 其實我有點想做類似DPReview的評測網站...但主角是手機 不過缺乏一些量化統計的專業設備和計算專業 我的想法是 以前單眼盛行時代 先不談鏡頭那塊測試 對感光元件的測試 其實最在乎的就是動態範圍跟雜訊 但現在手機評測幾乎都是在討論機身直出調出來的整體感受 傾向很不一樣 我想把以前單眼評測那套搬到手機上試試看.... 提個構想 想創業的人 可以模仿DPReview 弄一套台灣版的手機DPReview網 我用cm1手機時代 是把cm1當相機用 拍出raw檔後續自己處理好用 但cm1作為手機的體驗相當糟糕 而且後期耗電很可怕 也很卡 到htc u11時代 發現直出跟cm1白天時候沒差很多 然後也可以輸出raw 但自己解htc u11的raw檔進行後續處理 發現一些怪問題 反來乾脆讓htc u11直出jpg好 到sony xperia 1 ii時代 cm1感覺又回來了 尤其夜拍 壓低iso長曝很好用 但後來懶懶的 多數就直出jpg了 到小米13ultra 其實我期待的是感光元件有本質上的巨大提升 但目前初步測試 感光元件硬體或多或少有技術提升拉 但主要是黑科技加持 藉由高pixel當後盾 因為原本細節就夠多 去躁後抹掉一些細節資訊 降低到12mp 效果依然比原本就是12mp的好 但如果拍成50mp 高iso就滿慘的.. 目前心得 還要再更多摸索 PS.剛確認過了 重拍12MP的RAW檔 畫質瞬間一個大幅度提升 也就是說一般認為DNG RAW檔應該是像機原始訊號 但實則原始訊號應該產生是50MP的RAW檔 12MP的RAW檔已經經過去躁和重取樣一些計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195.1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83907245.A.C9B.html

30 則留言

※ 編輯: erspicu (27.247.195.198 臺灣), 05/13/2023 00:05:19
※ 編輯: erspicu (27.247.195.198 臺灣), 05/13/2023 00:15:06

RieX, 1F
你這沒搞頭吧,而且感覺也搞錯手機的優勢了,不管是jpg還是

RieX, 2F
raw,演算法介入的多幀處理才是手機的強項

stephen2232, 3F
所以去除掉了手機的多幀處理,單論硬體層面做測試,

stephen2232, 4F
好像也沒啥問題?

Chdolodocha, 5F
目前我知道最佳應該是手中米11ultra 50mp用gcam

Chdolodocha, 6F
疊出來的raw檔,我只是說我知道的,沒說贏其它手機
※ 編輯: erspicu (27.247.195.198 臺灣), 05/13/2023 01:00:30

square4, 7F
人家Lr導入描述檔就顯示apple proraw,拍攝顯示編輯一條

square4, 8F
龍,多幀算法hdr介入早就從趨勢變成手機raw行業標準
現在的RAW越來越不是我以前觀念中的RAW... 以前我對它的認知應該是HEADER+METADATA+機身最原始的數位訊號紀錄 但現在的RAW輸出DNG不但可以疊偵還可以加入去躁和RESZIE..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RAW都不RAW了...包括像是小米13 ULTRA的DNG檔 50MP才是真正原貌 12MP的已經在機身內去躁和重取樣了
※ 編輯: erspicu (27.247.195.198 臺灣), 05/13/2023 01:04:26

RieX, 9F
所以才說這個沒搞頭 = = 感覺你搞錯手機目前進步的方向了

RieX, 10F
大感光讓演算法上限更有餘裕,軟硬體一起作動,而不是傳統

RieX, 11F
光學那種一翻兩瞪眼的模式

BadGame, 13F
目前似乎除了華為還沒弄多幀RAW OPPO VIVO 小米都弄了

stephen2232, 14F
感覺到後面變成在吵定義了= =,相機單張輸出raw vs

stephen2232, 15F
手機疊圖+演算法後輸出raw

BadGame, 16F

stephen2232, 17F
但不得不說,現在各家raw的目的,都是希望能提供更

stephen2232, 18F
多資訊,讓後製的上限提高,我認為R大所想表達的應

stephen2232, 19F
該是這個?

smena, 20F
如果資金是無限的,反而建議根據大量不同光源成分反差濃度

smena, 21F
的混合場景混合主體做交叉測試,先探測jpg的傾向再研究raw

smena, 22F
的修正極限,以上的作業去配置器材組合攜行方式與拍攝手順

smena, 23F
衡量20年前數位相機發軔時期的社會效率和成家撫養壓力程度

smena, 24F
寫給一般人看的網站已經從數字的整理具象為實際行動指南,

smena, 25F
我覺得一般人其實也不是不想好好研究攝影,實在是從零開始

smena, 26F
連分析資料都困難重重十分容易做白工遇到挫折

smena, 27F
舉例像GF1的色彩傾向較GF2之後顯得平淡沒精神,但這個特性

smena, 28F
你要用手機或更新的機器模擬實在吃力不討好,還不如二手收

smena, 29F
一台GF1和也走平淡路線的老鏡來得有趣味,關鍵是不包山包海

hitsukix, 30F
沒搞頭+1 手機重點是誰修的最討喜

erspicu 作者的近期文章

[討論] Fotorgear外接鏡頭
剛好上面推文有資訊提到這東西 查了相關資訊 是對岸一位神人的相關作品 應該是光學模組開發相關業內人士 反正有能力自己開發一些簡單鏡頭 甚至商品化量產 看了他的YOUTUBE 已經好幾年沒出現那種有神快拜的感覺又出現了 我買了 等對岸寄過來
[討論] 榮耀magic6至臻版 感光元件
目前好像是這台首發搭配 ov50k感光元件 通常都拿去跟 sony lyt900相比 就片幅大小來說 sony lyt900贏 比一寸還略大一點 1/0.98 ov50k 只有 1/1.3 但看了ov50k相關技術介紹和網路對照影片 ov5
[討論] 老外的小米平板5改裝實測
小米平板5 其實硬體依照現在標準來看不太給力 不過可以看看依照小米平板5的效能跑WIN11跑一些遊戲或是軟體的表現如何 覺得遊戲瓶頸主要在GPU上 如果換成最新8GEN3下去跑 這些軟體或是遊戲應該很順了 Retest GTA V http
Re: [問題] 手機/平板 當桌機使用的可能
※ 引述《se2422 (庫帕)》之銘言: : 我是在想一個問題就現在有人用手機或平板 : 外接螢幕鍵盤滑鼠這樣 當成桌機使用 : 現在的手機效能跟平板足夠應付日常的使用了 看到之前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
[問題] android手機防丟tag方案
目前能用防丟tag的,好像只有蘋果的air tag和其他第三方廠的tag ,以及android 三星手機的smart tag , 我是其他廠牌的android手機似乎沒有其他方案可以用? 意思是說android用戶要用防丟tag,只有換手機
[問題] 中低價手機4k60fps錄影
目前想買一個平價機 主要是錄影需求 因為小米13ultra太重了 用在手機穩定器不是很理想 因次想找輕薄一點的手機 但我發現4k60fps好像是旗艦機種專屬的錄影規格? 似乎到現在還沒下放給中低階手機..... 不知道有沒有例外 價格大概在
[討論] 手機生態攝影
目前手機旗艦最高到5X光學變焦 大概是120或是125MM 一直覺得希望光變可以在拉更近一點 好比說 到6X光變 那就到150mm 拍生態攝影會更好用 下面是Sony Xperia 1 ii拍攝 錄影還算ok... 但那代最長焦對焦不準 畫
[討論] 現在手機可惜的地方
之前用小米平板5跑過win11 算是目前win11 arm驅動最完整的 但後來覺得儲存空間實在太小 有些時候也還是android操作方便 原本有想研究看看雙系統切換 但儲存空間小 光安裝一個win11 和幾套基本商業軟體後空間就快被吃滿了
更多 erspicu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