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Military
標題

Re: [新聞] 高超音速飛彈被爆「言過其實」

時間
最新2022-01-21 21:51:00
留言78則留言,14人參與討論
推噓13 ( 13065 )
這篇之前別的地方有人討論過,紐時原文就講的不清不楚,自由時報轉過之後更是慘不忍 睹。然後推文被某個人發的低等連結攪亂了,整個歪樓掉(推文不對稱作戰?),所以想 在這邊認真討論一下目前極音速武器的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威脅的嚴重性。 一下是依據個人理解與經驗整理,如果有錯誤或是不準確懇請指正。 -- 目前已知在發展極音速武器的國家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還有印度)。 美國從2001 Prompt Global Strike 到2005年X-51成功試飛,到現在的C-HGB與ARRW,一 直在追求相關的技術,但是目前沒有產品服役。有些是有ICBM彈體(Minuteman,如PGS) 加速,有些是空射專用火箭(Pegasus,如X-51)。 俄羅斯是宣稱服役最早的,現在有海面發射/潛射的 SCRAMJET 發動機反艦飛彈 3M22 Zir con,與空射固體燃料飛彈 Kh-47 Kinzhal,都號稱可以達到馬赫9以上。 印度與俄羅斯在共同發展的 BrahMOS 極音速版本預計幾年後服役。 中國則是有DF-ZF(北約代號WU-14),從2014開始有六次試射,設計上貌似是用東風17的 彈體加上極音速滑翔彈頭。 -- 先說一下優勢。 這種武器相較於傳統巡弋/反艦飛彈,速度更快(5-10馬赫),難以被現有防空系統攔截 。因為速度很快所以「幾十」秒鐘就可以穿過數百公里的距離進行打擊,守方難以防範。 另一方面,相較於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就會達到20馬赫以上的ICBM,極音速武器「理論上」 大部分時間在大氣層內飛行,高度更低、軌道非拋物線,會更難在早期就偵測到,所以不 適用反ICBM的防空手段。 假設一個5馬赫速度飛行的極音速武器,如一般巡弋飛彈在200公里外偵測到,整個防空系 統只有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可以反應。 還有目前有些極音速武器號稱不只可以打定點座標,還可以反艦(如 Zircon),也是與 傳統BM(撇除某架空航母殺手之外)不同的地方。 因此不少國家都對這樣的武器有興趣。 -- 再來說反面。 首先是速度造成的問題。SR-71在3馬赫飛行的時候,機身溫度會高達攝氏600度,因此必 須用昂貴的鈦金屬復合材料製作。目前太空載具與ICBM再入大氣層時,則因為高溫甚至會 解離氣體分子,造成電磁通訊的「黑障」。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極音速武器必須克服的。前 者必須使用昂貴的耐熱金屬,或是笨重的隔熱材質。後者要嘛就打固定座標,要嘛就減速 到可以進行電子通訊。以上都會減弱極音速武器的殺傷力、成本,還有與彈道飛彈相比的 優勢。 再者,目前極音速武器大多用BM甚至ICBM當作加速的工具,讓武器本身提升到RAMJET/SCR AMJET 可以運作的程度。雖然有更複雜的系統,如 Dual Mode Scramjet 正在發展,但是 現在發射方式還是如傳統彈道飛彈為多,這就抵銷了「發射不如彈道飛彈容易偵測」的優 點。 再來是各方宣稱的「可機動性」是否為真。雖然在飛行過程中極音速武器或許可以做部分 的機動,但是回到SR-71的例子,在8萬英呎高空+3馬赫的情況下,迴轉180度的所需直徑 大約要80NM(148.1KM),可以看出機動 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極音速武器機動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是戰略與政治考量。目前極音速武器很多宣稱可以搭載傳統與核子彈頭(如 Kinzhal ),又有不少是用ICBM彈體發射,所以從戰略上來說,很難界定他是戰略還是戰術武器, 容易導致衝突升溫甚至擦槍走火的核武器意外。但是如果限制其使用在短程(1000公里內 )與非核武對手(台灣)身上,依然可能是一個威脅。 -- 綜觀上述優點缺點,極音速武器限制不少,其功能又可以由已經成熟的巡弋飛彈/反艦飛 彈/彈道飛彈組合滿足,整體上的優勢不是特別明顯。 但是為什麼各國還是對它興趣濃厚呢?可能大家寄望於它未來發展可能不需要依賴現有的 ICBM載台,或是可以克服黑障與材料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的話,極音速武器還是非常可 怕的。 即使各國政府真的在此有所突破,很有可能我們要10、20年之後才有機會知道。 -- 以上是這幾天針對極音速武器閱讀之後的感想整理,還沒有很深入,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與 討論。我覺得極音速武器雖然問題多多,但是潛力還是很大,值得關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9.136.166.112 (比利時)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10971668.A.8DC.html

78 則留言

emptie, 1F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但黑障問題不像是能繞過的……

mmmimi11tw, 2F
以前面對黑障的導引方式比較可行的有兩種,一種是用

mmmimi11tw, 3F
功率超高而且無線電傳輸的頻率要高過高溫電漿本身頻

mmmimi11tw, 4F
率的導引系統,另外一種是從電漿影響較少的部位透過

mmmimi11tw, 5F
中繼的方式來減少訊號損耗

mmmimi11tw, 6F
黑障不能繞過,只能減少他本身的影響

skybug, 7F
航天飞机和飞船返回舱这种要靠空气阻力减速的形状

skybug, 8F
有黑障合理。但是弹头这种追求尽量减少阻力的形状

skybug, 9F
还有黑障吗?
黑障應該說是程度的問題,不是有或沒有 速度夠快都有可能早成電漿形成

mmmimi11tw, 10F
只要地球還有大氣層存在,物體跟大氣層高速摩擦生熱

mmmimi11tw, 11F
就一定會有黑障效應存在,只是影響大小而已

mmmimi11tw, 12F
直到減到一定的速度之下,跟大氣的摩擦不足以產生足

mmmimi11tw, 13F
夠的電漿阻擋通訊,這時候黑障效應就會消失而且恢復

mmmimi11tw, 14F
通訊

kuma660224, 15F
幾秒鐘就可穿過數百公里的距離打擊?

kuma660224, 16F
你要不要再多想3秒 這可能嗎?

kuma660224, 17F
很多敘述其實”言過其實”的部分

kuma660224, 18F

ARCHER2234, 19F
10倍音速是3400m/s歐,揪咪
這個部分算是我用詞不清吧,修正成「幾十秒」或許比較好一點 以5馬赫來說,飛行100km 約需要一分鐘時間 若俄羅斯宣稱的8-10馬赫為真,那只要30秒 對防空系統會是很大的挑戰

kuma660224, 20F
且在大氣層內飛近10馬赫是無法導引的

kuma660224, 21F
因為沒雷達罩能扛住那個超高溫

kuma660224, 22F
速度要先明顯降下來再冷卻一下

kuma660224, 23F
不如大概得用慣導+大顆核彈頭彌補誤差

kuma660224, 24F
閃黑障也其實不難 就降高度減速...

kuma660224, 25F
避開某段超高速+高高度的窗口

miname, 26F
同樣三倍音速的mig-25就只用了便宜不鏽鋼

kuma660224, 27F
無法攔截那段完全是錯的 只是沒升級

kuma660224, 28F
的防空系統會很難攔到而已
我從頭到尾沒有說「無法攔截」喔 只是更高的速度會導致反應時間縮短,更難攔截 尤其我國海軍目前防空系統依然仰賴傳統旋轉式雷達與Mk26發射器 接戰能力如何需要仔細檢視 是說每次看 kuma 大長篇推文都可以學到不少,是不是考慮發個文一次整理出來以正視聽

t72312, 29F
降低可攔截的次數

kuma660224, 30F
至於幾秒飛幾百公里 你需要不是極音速

kuma660224, 31F
而是科幻曲速引擎

t72312, 32F
當然有把握ㄧ發入魂是沒差

IMGOODYES, 33F
等等,MiG-25用的不鏽鋼可不是普通貨色,而是蘇聯專

IMGOODYES, 34F
門研製的

t72312, 35F
增加攔截成本

kuma660224, 36F
幹嘛管Mig25 它又不是極音速載具

kuma660224, 37F
而且它極速是2.85馬赫 不是3馬赫

kuma660224, 38F
緊急時可超過但會縮缸掛掉...

kuma660224, 39F
即使它局部用到鈦合金來抗高熱

maniac0630, 78F
黑鳥轉彎半徑我記得是引擎的關係,轉彎過急會導致

maniac0630, 79F
引擎氣喘甚至熄火,然後因為兩座引擎離中線軸距遠,

maniac0630, 80F
正常的引擎會讓飛機似戰鬥陀螺旋轉,駕駛員頭跟艙罩

maniac0630, 81F
親密接觸數次至暈眩失能,一切只在短短幾秒內完成

mmmimi11tw, 82F
速度跟引擎都有關係

mmmimi11tw, 83F
雖然引擎自動控制系統會在很短的時間重新點火,但這

mmmimi11tw, 84F
時間產生的震動足以讓駕駛撞來撞去
關於這個我看到的是因為高度的關係 黑鳥極速3馬赫是在70,000~80,000的高空達成的,這裡空氣過於稀薄 飛機本身的翼面以直線加速為主的設計又不適合高度機動,所以迴轉半徑才這麼大 目前看起來大多數極音速武器也是在高空飛行,所以應該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Yanrei, 85F
感謝分享
※ 編輯: mikee3216 (109.136.166.112 比利時), 01/20/2021 21:10:02

patrickleeee, 86F
那些國家的艦隊 沒到反艦飛彈打不下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