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uddhism
標題

Re: [地道] 身見,又稱為薩迦耶見,見道時斷除 (11)

時間
留言58則留言,3人參與討論
推噓7 ( 7051 )
: 摘自:《入菩薩行論》第八品 靜慮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 首先,先是緣空性的比量(以比量通達空性),之後慢慢的串習觀修,之後是緣空性 : 的現量,那時候是現證空性,以道地而言就是見道位(見道根本智是現量空性的智慧)。 : 當見道位的聖者現證空性時,所斷的煩惱是屬於遍計煩惱的部分,之後,再透過修道 : 的現證空性的智慧,慢慢的斷除油然而生的煩惱──俱生煩惱。(薩迦耶見(身見)有遍計 : 執與俱生執,見道根本定智斷除遍計執薩迦耶見,修道根本定智斷除俱生執薩迦耶見。) ------------------------------------------------------------------------------ 無明我執的薩迦耶見(身見),要靠瑜伽現量才能斷除,聖者才有現證無我空性的瑜伽現量 摘自:《宗義建立》洛桑卻配格西教授 廖本聖老師翻譯 見諦法師編輯 以下介紹擇滅,擇滅也就是四聖諦裡所說的第三個聖諦「滅聖諦」(滅諦)。擇滅跟 滅諦是同義詞。(擇滅是心識上依於現證無我的瑜伽現量(道諦)斷除所斷的離繫(滅諦)。) 這個擇滅的「擇」字面上來看是「思擇慧」。擇這個字解釋開來就是思擇慧,換句話 講就是無我慧,也就是了解無我的智慧,或者說了解無我的般若(現證無我的實相般若) 。透過這個了解無我的智慧,斷除所斷的煩惱以及種子,所證得的就是滅諦,也叫擇滅。 這種了解無我的般若,當我們在現觀無我(現證無我的實相般若)的狀態下,它能夠 斷除所斷的煩惱及其種子,當每斷一個煩惱及其種子,就會得到一個滅諦(擇滅)。 無我慧(現證實相般若的智慧屬於道諦)本身是無常法,但是透過無我慧,斷除所斷 的煩惱及其種子,這個斷除的部份(滅諦),它(滅諦)卻是一個常法。 也就是說,斷除一個煩惱及其種子所得的滅(滅諦),它(滅諦)本身是歸到常的事 物當中(常法的定義:非剎那性與法的同位。常法的事例:滅諦、補特伽羅無我)。 非擇滅並不像擇滅一樣是透過思擇慧,或是經由無我慧斷煩惱及其種子而證得的,所 以它只能被稱為是假名的滅(名稱上取名的滅),真正的滅是擇滅(具定義的滅)。 非擇滅只能算是假名的滅(名稱上取名為滅,不是具定義的滅),因為它(非擇滅的 滅)並不是透過思擇慧或是無我慧斷煩惱及其種子而證得的。有關於非擇滅的講法,只有 毗婆沙宗的宗義才會這麼說的,在其它的三部宗義裡沒有這樣的講法。 舉個例來講,比如我們現在的眼識,它能夠看見黃色,看見黃色的眼識,在這同時就 沒有辦法看見青色,所以我們可以說,看見黃色的眼識生起的同時,它永遠障礙了同時看 見青色的眼識,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於可以看見青色的眼識來講,我們就說得到非擇滅。 這種非擇滅,並非透過思擇慧或者透過無我慧,去斷所斷的煩惱及其種子而證得的, 只是被其它的緣所障礙而沒有辦法產生(例如看見黃色的眼識生起的同時,障礙了同時看 見青色的眼識,此時對於可以看見青色的眼識來說被滅除了),所以叫作非擇滅。 再舉個例子來講,不論是大乘行者或是小乘行者,當他進入了資糧道,進一步到達加 行道,加行道有四個階位(加行道四善根位:煖、頂、忍、世第一法),其中(加行道) 的第三個階位,也就是加行道的煖、頂、忍、世諦一法當中第三個忍位的時候,不論是小 乘行者或者大乘行者到了加行道的忍位時,行者已經不會再墮三惡趣了。 但是這個行者(到達加行道忍位)不墮三惡趣,並不是因為他現觀無我慧去斷所斷及 其種子讓行者不墮三惡趣,是因為透過到達忍位之時,行者百分之百就不會墮惡趣。 在這個階段(加行道忍位),行者不會投生於三惡趣的這種滅叫作非擇滅,因為它並 不是透過無我慧斷除所斷及其種子所證得的,所以行者在這時候還是凡夫,還不是聖者。 因為要透過無我慧斷所斷及其種子,必需要聖者的階段(聖者現證無我空性的瑜伽現 量根本智才有辦法斷除煩惱種子),也就是見道的階段(見道獲得實相般若的瑜伽現量)。 所以這時候,行者不投生於三惡趣,純粹是因為忍位的力量,而阻礙了他墮於三惡趣 ,這時候不投生於三惡趣的情況,就是非擇滅。 見道位(見道是現證實相般若的瑜伽現量)有無間道跟解脫道,當行者到達見道位解 脫道的階段時,是透過現觀無我的慧去斷所斷的煩惱,這時候的所斷是遍計的煩惱及其種 子,所得到的滅(伴隨見道解脫道心識上的滅)就是擇滅(具定義的滅,也就是滅諦)。 (註:見道之前,雖然已經有比量通達空性,甚至有修空性的止觀雙運,但都還沒有 斷除無明煩惱種子的能力,只能夠暫時壓伏煩惱。 等到獲得瑜伽現量現證空性,現證空性的根本智才有能力斷除無明煩惱種子。現證空 性根本智的瑜伽現量,只有聖者心續中才有,聖者心續中獲得現證實相般若的瑜伽現量屬 於道諦,依於瑜伽現量現證空性(實相)根本智的道諦,才有能力斷除無明的煩惱種子。見 道時斷除的是無明遍計我執的煩惱及其種子,斷除之後,生生世世不會再有遍計我執。) ------------------------------------------------------------------------------ [1] <攝類>:「滅諦的滅」與「生滅的滅」二者相違 滅諦,是由道諦(現證無我實相般若的瑜伽現量)斷除所斷的滅,即四聖諦的滅諦, 依道諦斷除所斷的滅諦,聖者心續才有。無常生滅的滅是後剎那自然滅的滅,不是滅諦。 [2] 要現證空性,首先要於空性產生比量(事勢比量)的證知(文字般若),再加以止、 觀串習(觀照般若),當能夠用現量而非比量證知無我空性,獲得了聖者的瑜伽現量 (實相般若),依於聖者現證實相般若的瑜伽現量(道諦)才能夠斷除所斷獲得滅諦。 [3] 摘自:達賴喇嘛《覺燈日光》 滅諦功德是怎麼形成的呢?第一次獲證滅諦是在見道解脫道。見道無間道現證空性的 智慧(即現證實相般若的智慧)正對治見道所斷,所以在第二剎那見道解脫道才有辦法證 獲第一次滅諦。所以先有道諦,後有滅諦,這個道諦是現證空性的智慧(屬於瑜伽現量)。 要怎麼形成現證空性的智慧(現證實相般若屬於瑜伽現量的根本智)?必須先通達空 性(事勢比量通達空性,文字般若),成辦緣空性的止觀雙運(觀照般若),接著長時間 反覆觀修,慢慢地稀釋淡化緣空性時所產生的二相(空性義共相),等到能夠以現量而非 比量的方式看到空性,就叫作現證空性的智慧(實相般若,瑜伽現量現證空性的智慧)。 現證空性之前要以比量一再串習空性(先以事勢比量通達空性)。在修空性時,有所 謂義共相,這個義共相要透過加行道(止觀雙運)的煖、頂、忍、世第一法慢慢稀釋,最 後才現證空性(現證空性的見道,屬於聖者瑜伽現量的智慧,是現證實相般若的智慧)。 (註:見道位聖者現證空性的瑜伽現量,所斷的煩惱屬於遍計我執煩惱的部分,之後 ,再透過修道位現證空性的瑜伽現量,慢慢的斷除油然而生的煩惱屬於俱生我執煩惱。最 後,當沒有剩餘的斷除完俱生我執煩惱之時,獲得無學道的滅諦,無學道的滅諦即涅槃)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2226768.A.CB4.html

58 則留言

aneshsiao, 1F
什麼是瑜珈現量?

aneshsiao, 2F
現證空性的意思是什麼?

aneshsiao, 3F
我都不懂,真的沒讀書,不要笑我

cool810, 4F
這半個月來本版才剛po了系列文可跟讀:

cool810, 5F
《心類》:量與非量—現量:瑜伽現量 (1)~(10)

cool810, 6F
《心類》:量與非量—現量:意現量 (1)~(4)

cool810, 7F
《心類》:量與非量—現量:根現量 (1)~(3)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6/16/2020 07:56:17

aneshsiao, 8F
謝謝

ykkdc, 9F
隨喜

cool810, 10F
比量的部份也有po系列文:

cool810, 11F
《心類》:量與非量—比度,比量 (1)~(8)

aneshsiao, 12F
“現”即「離分別」,“量”是「新起非欺誑之了別」

aneshsiao, 13F
。具備“現”與“量”二個特色,才是「現量」。

aneshsiao, 14F
這句我完全看不懂,看到大動無明妄念

aneshsiao, 15F
我文言文閱讀力算是還可以,結果我完全看不懂

aneshsiao, 16F
我業障重

aneshsiao, 17F
為什麼這文章的用字要那麼不直接?不懂

aneshsiao, 18F
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這是什麼?

aneshsiao, 19F
對不起,我再多花時間瞭解

aneshsiao, 20F
相宗綱要說:「對所緣境,無分別心,逼附境體,顯現量

aneshsiao, 21F
知,此則現量是也。

aneshsiao, 22F
這個敘述比較好懂,上面寫的我能力不足,動了無明妄念

aneshsiao, 23F
深感報歉

aneshsiao, 24F
抱歉

cool810, 25F
要多聽聞思惟,佛法不是文學,要拋開過去文學的慣性思惟

cool810, 26F
此系列文關於量與非量的介紹,是從底下開始:

cool810, 27F
#1Um6yIak [心類] 七種心類:量與非量 (心的性相)

cool810, 28F
#1UmHOcmY [心類] 七種心類:量與非量 (七種心類)

cool810, 29F
#1Unnj63K [心類] 《心類》:量與非量—現前.現量

cool810, 30F
#1Unoc1ok [心類] 《心類》:量與非量—無分別知與分別知

cool810, 31F
系列文是接續上面四篇,要先看過以上四篇

cool810, 32F
(此處的現指現前了知,例如五根知是現前了知對境的覺知)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6/17/2020 14:18:08

aneshsiao, 33F
文字是要讓人看懂,文句能通順才能文以載道,法義懂不

aneshsiao, 34F
懂是另外一回事,講法義而文字鋪陳讓人不懂是讀的人文

aneshsiao, 35F
字造詣不夠,是法慢?

aneshsiao, 36F
你每句都看懂?這裡很多句子是不通的

aneshsiao, 37F
我回去查原文,字義清楚通順,反而........

aneshsiao, 38F
現前是什麼當然知道

aneshsiao, 39F
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這是什麼?

cool810, 40F
我自己也不是初學就懂,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學習思惟

aneshsiao, 41F
這是什麼中文?

aneshsiao, 42F
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這是什麼?

cool810, 43F
並且結合生活經驗的觀察,才逐漸懂得這些教授的義理內涵

aneshsiao, 44F
不是義不懂,是文字敘述,你不懂我的中文嗎?

aneshsiao, 45F
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這是什麼中文

aneshsiao, 46F
要寫文言文就好好寫,寫這是什麼中文

cool810, 47F
佛典是翻譯的語文,如果懂得其義理內涵,會知道這樣翻譯

aneshsiao, 48F
回到我又動無明妄念

aneshsiao, 49F
賴給翻譯?玄奘法師會哭

cool810, 50F
並沒有錯,如同剛剛說過的,必須要透過耐心的聞思學習,

cool810, 51F
這不是一蹴可機,末學在板上有po過不少學習資源,可參考

cool810, 52F
《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理路幻鑰》(楊化群翻譯):

cool810, 53F
p100「新起非欺誑之了別,為量之性相。」(量分現量與比量

cool810, 54F
現量再加上離分別不錯亂的條件,意謂不是透過義共相了知)

cool810, 55F
本版po文《心類學顯要善說》(倉忠仁波切教授):「已離分

cool810, 56F
別且不錯亂之新、不欺誑的了知是現量的性相,分類有四.」

cool810, 57F
這兩本教科書中文用字上稍有差別,但是內涵上一致。

cool810, 58F
推文中補推的那四篇教科書課文,要先看過,再看系列文。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6/17/2020 18:16:12

cool810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摘自:2018年7月30日《入菩薩行論》從第七品開始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l7cZMuLBI 現在念第7句,透過了暇滿大義(人身暇滿大義難得),還有念死無常的思惟,所以 我們
Re: [法語]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有為法與無常法同義,何謂無常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剎那轉 變的有為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果隨因轉,若因是無明煩惱,則其產生的結果是苦諦。 生滅滅已--滅除了生死流轉的行苦;寂滅為樂--獲得涅槃安樂。例如,阿羅漢聖者滅
[分享] 天眼通不是眼識,天眼、天耳等神通是意識
坊間媽祖信仰,會很形象的畫上千里眼、順風耳,然而,天眼通、天耳通等是屬於意識。 例如,佛陀的弟子當中,被稱作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是在眼睛瞎了後證得天眼通。 眼睛瞎了怎麼證得天眼通?我們提到,現量的分類,神通屬於意識的意現量,天眼通、天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摘自: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五取蘊(五蘊和五取蘊的差別):「梵語pañca upād : āna-skandhāh,巴利語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 : 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蘊與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我們的五蘊是無常法,無常法是剎那轉變由因生果的有為法,果隨因轉,凡夫由過去 : 世無明緣行(以無明我執造作有漏業行)引生此世六道隨一取蘊的異熟果報,這樣的取蘊 : 本質是苦,我們並非不依蘊安立的存在,我們依於這樣的取蘊安立不斷後有故是輪
Re: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應多重視內心的價值
(...接續上一篇...) 達賴喇嘛尊者:什麼叫修?1995年1月9日於印度達蘭薩拉寢宮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dalailamaworld 止修 現在讓我們練習專注一境的心,通常最好在噪音聲較少的地方,如
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就是說,每個人(每個補特伽羅)都稱自己為我,這樣的我,各自都 : 是依自己的五蘊安立,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立的我,例如,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 : 立的佛聖者,佛聖者並不是不依於自己五蘊的常一自主,沒有這樣的我即
Re: [分享] 周利槃陀伽典故
: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善知識品〉第二十 : 然此掃[打-丁+彗]復名除垢,朱利槃特復作是念(思惟): : 「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淨也。」 : 復作是念(思惟):「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當思惟此義。」 : 以思惟此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與空正見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釋論》 所謂勝義菩提心,是在世俗菩提心生起的基礎上,現證空性的智慧。 上根者先有空正見,才生起菩提心;下根者先有菩提心,再修空正見。寂護論師(即 靜命論師)《中觀莊嚴論》也有說,即使生起出離心,上根者都會先了解空性
Re: [請益] 在家居士如何“禪修”?
※ 引述《olite (olite)》之銘言: :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請問各位前輩大徳,都如何修習&quot;禪定&quot;呢? 所謂六度,要有菩提心的發心(為利他願證佛果菩提)攝持,才稱為「度」(波羅蜜多)
更多 cool810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