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uddha
標題

[心得] 阿含經說的「有身」是什麼意思? (2)

時間
最新2020-02-16 21:41:00
留言99則留言,4人參與討論
推噓5 ( 5094 )
阿含經講的「有身」是什麼意思? 私以為, 一個最簡單的理解方法是這樣: 比如說, 佛陀在雜阿含經第69、70、71經中說: 「云何有身? 謂五受陰。」 往下讀第72、73經, 則又可以得知, 佛陀在72經說:「云何所知法? 謂五受陰。」 佛陀在73經說:「云何重擔? 謂五受陰。」 佛陀的說法, 常常有一種特殊而固定的內在理路和格式。 常看就會看得出來。 在阿含經中, 佛陀也常常這樣說: 「云何苦? 謂五受陰。」 「云何世間? 謂五受陰。」 「云何一切? 謂五受陰。」 「云何生滅法? 謂五受陰。」 …等等。 這個理路跟格式就是「云何X? 謂五受陰。」這樣 這個 X 是借用數學上的代數。可以依對象、場合或情境而替換或套入。 X本身有一個範圍跟框架, 跟說法當時的對象、場合或環境有關。 所以 「有身」跟「所知法、重擔」..等等一樣, 「有身」也跟「苦、世間、一切、生滅法」…等等一樣, 其意義, 都在這個範圍跟框架之內, 彼此相連又相通。 既然都在同一個範圍跟框架之內, 那麼, 「有身」的意思, 應該也就不難理解了, 才對 :) 在正常情況下, 會射向箭靶裡的東西 都是箭才對 尤其佛陀又是一位射箭高手 同理, 如果我要理解「所知法、重擔」的意思, 如果我要理解「苦、世間…」等等的意思, 也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理解。 這是第一種理解方法。 這種理解法, 容或可以暫時跳過那些繁瑣而複雜的解經註釋及論疏 直接「以經解經」 不過這種方法也是有其限制跟缺點, 留待後文再詳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73.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80054257.A.387.html

99 則留言

Bonaqua, 1F
名詞其實很多,領會文句中所指的方向,還滿重要的。

Bonaqua, 2F
如阿含描述這麼多,用意在於 "放下執著"。

Bonaqua, 3F
有執著,接著會衍生憂、悲、惱、苦,輪迴,三界世間..等~

Bonaqua, 4F
執著是什麼在執著 ? 心在執著。心離不開受、想、行、識。

Bonaqua, 5F
所執著的,多半是色。色即是物質現象。

Bonaqua, 6F
心理 + 物質,便涵蓋了一切法。

Bonaqua, 7F
理解也是一種想法,這種念頭要不要放下 ? 仍要繼續放下。

Bonaqua, 8F
心理與物質都只是一種工具,工具可以使用,不可執著。

Bonaqua, 9F
佛法不容易也是在這裡,要不斷的練習放下。

Bonaqua, 11F
上述跟本文可能有點岔開話題,但阿含經故事選滿推薦的。

cool810, 12F
佛教講的我執,有兩種: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補特伽羅

cool810, 13F
我執一般口語略稱為人我執,所以也可以人我執、法我執。)

cool810, 14F
我執的相違品是無我慧,斷除我執要以無我慧才能夠斷除,

cool810, 15F
補特伽羅我執的相違品是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法我執的

cool810, 16F
相違品是法無我,也就是要通達兩種無我:人無我、法無我

cool810, 17F
《百法明門論》:「云何為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

cool810, 18F
羅無我,二、法無我。」

cool810, 19F
有無明就有我執,無明是不了解無我的真實義,十二緣起支

cool810, 20F
當中說到,以無明緣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緣行是以無

cool810, 21F
明我執為動機造作能引業的行為,屬於集諦,引生導致的純

cool810, 22F
大苦聚集屬於苦諦,這樣的苦諦是周遍一切五取蘊本質的行

cool810, 23F
苦,五取蘊是由有漏業與煩惱引生的苦諦,所以說有漏皆苦

cool810, 24F
,有漏業與煩惱屬於集諦,有漏業來自煩惱,煩惱的根本是

cool810, 25F
無明我執,斷除集諦也就是斷除無明我執,斷除我執要以無

cool810, 26F
我慧才能夠斷除,所以說諸法無我,透過修持無我的智慧,

cool810, 27F
斷除所應斷才能獲得滅諦,涅槃屬於滅諦,所以說涅槃寂靜

cool810, 28F
以上略說四法印當中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次第

cool810, 29F
又,經典當中提到五蘊,有時候會說五蘊、有時候會說五取

cool810, 30F
蘊,針對世間凡夫而言,無明凡夫的五蘊,是五蘊也是五取

cool810, 31F
蘊,所以針對無明凡夫的五蘊而言,五蘊和五取蘊沒有差別

cool810, 32F
無明凡夫的五(取)蘊(苦諦)是由有漏業與煩惱(集諦)引生。

cool810, 33F
但是針對聖者而言的時候,例如佛聖者的五蘊,是五蘊但不

cool810, 34F
是五取蘊,對於佛的五蘊而言,五蘊和五取蘊就不能通用,

cool810, 35F
對於佛聖者而言,只能說五蘊,不能說五取蘊。

cool810, 36F
所以閱讀經典時,要看對誰講,是誰的五蘊,如果是無明凡

cool810, 37F
夫的五蘊,無明凡夫的五蘊是五蘊也是五取蘊。

cool810, 38F
<攝類>:「五蘊」與「五取蘊」二者有三句差別。

cool810, 39F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法是所知、所量、存在,存在的才能

cool810, 86F
(無常法具有剎那轉變的性質,有為法是由因生果的無常法,

cool810, 87F
無常剎那轉變,一切的果隨因轉,因為我們的有漏取蘊是由

cool810, 88F
有漏業與煩惱引生的緣故,有這種無明的因,產生的果就不

cool810, 89F
離苦諦的本質,這不是有個本來清淨原始的造物主造成的,

cool810, 90F
不是像其他有些宗教說世間是由原始清淨的造物主所造,也

cool810, 91F
不是有個不具有剎那生滅的性質、不具有觀待支分的性質、

cool810, 92F
不具有觀待因緣性質而常一自主的我,也沒有這種常一自主

cool810, 93F
的我享用的我所,我(補特伽羅)僅僅只是依於五蘊為施設處

cool810, 94F
而施設安立,五蘊的續流是剎那轉變、心識的續流剎那轉變

cool810, 95F
,前前因產生後後果,要產生善妙的果,獲得增上生乃至決

cool810, 96F
定勝的果位,於因位就要培養與無明相違的智慧,才能離苦)

Sorge, 97F
回B大德您講這些, 害我後面的文章 寫不下去 哈

Sorge, 98F
好啦, 就先打住。我要換去寫別的

budalearning, 99F
我認為原貼的解釋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