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Baseball
標題

[閒聊] 謝長亨FB 為何近代投手改小揮臂動作

時間
最新2021-08-27 09:24:00
留言53則留言,32人參與討論
推噓32 ( 32021 )
https://www.facebook.com/155953148373431/posts/779696602665746/?d=n 投手揮臂的軌跡大致分為 短揮臂:手肘較為彎曲,如捕手般的動作, 可以更快的將手臂抬起。 長揮臂:手肘關節角度超過90度,手臂看起 來像是往二壘或一壘延伸。 80/90年代之前的投手,大部分揮臂的軌跡是大的,揮臂小的投手並不多見。近年來,棒 球導入科技後,因有科學證據支持短臂方式,所以許多大聯盟的投手也開始縮小揮臂動作 ,讓下肢、軀幹動力鍊的累積力量能夠盡快到達發力點,跟上軀幹動作,也可以降低手肘 及肩關節的壓力。 2020年美國MLB兩個賽揚獎得主: 比柏(Shan Bieber)和鮑爾(Trevor Bauer) ,正好都修改為短揮臂(圖一)。鮑爾這位被譽為「被棒球耽誤的科學家」會改為短揮臂的 投球動作,想必一定經過自己的一番科學化的推演。 短揮臂的優點可以歸納為: 1讓下肢、軀幹動力鍊的累積力量能夠盡快 到達發力點,跟上軀幹動作 2.投球動作更具一致性 3.降低手肘壓力 台灣目前職棒投手短揮臂的並不多見,富邦悍將陳仕朋是改為短揮臂(圖二)的成功例子, 古林睿煬在3/13日先發投球時,我覺得有嘗試用短揮臂方式投球,可惜因為不固定反而影 響控球。 這樣說來,是否投手都要改為短揮臂的投球方式? 我個人比較支持TopVelocity訓練機構的說法: 須依照選手的下肢、軀幹動作決定要使用短揮臂或長揮臂。 #短揮臂 #運動表現和運動傷害的平衡 #如果我還是選手我會嘗試短揮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36.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18292186.A.116.html

53 則留言

w82814704, 1F
張誌家那個推鉛球算什麼揮臂?

ShoTime17, 2F
爪爪感覺蠻多投手揮臂都很短?

VVizZ, 3F
算短阿 舉到L型90度然後整個身體下壓

qscxz, 4F
廖家兄弟改一下吧 反正都這麼爛了 不會更慘

VVizZ, 5F
其實那就是老一派教練說的內野手的投法

jusay2002, 6F
昨天在看下巴辣大叔跟Josh合拍新的那集也有提到短揮臂

VVizZ, 7F
我覺得對天分差的選手是有用的 天分好的不一定

zxzx0521, 8F
這篇文不錯 給草總推

VVizZ, 9F
這裡講的天分包括控制能力跟柔軟度

frank123ya, 10F
張99那是天生神臂 推鉛球還能吃韓國跟在中職討飯

donkilu, 11F
短揮臂好像比較容易上手

VVizZ, 12F
姜建銘轉業餘玩票上來丟的時候也改短揮臂了

VVizZ, 13F
但張跟姜都是因傷不得不改 對身體負擔小

VVizZ, 14F
健康的投手還是以最大威力跟控制力兼顧的姿勢為主

ui, 15F
有概念給推

VVizZ, 16F
如果投不出威力那小揮臂不容易受傷也沒用 因為沒成績

CHUN787, 17F
爪 羅傑斯應該算大揮臂?

Luxyboy, 18F
爪好幾個有改 老王調的 魏碩成用

ohmyya, 19F
阿草有點東西

Magicbears, 20F
以選手適合的為準 就跟打擊抬腳一樣

VVizZ, 21F
縮小揮臂動作跟路徑表示利用甩鞭效應的程度降低所以同時

phix, 22F
短揮臂應該比較不會受傷

VVizZ, 23F
需要支幹核心力量旋轉爆發 訓練方向會不一樣

VVizZ, 24F
要達到一樣的球速(先不講綜合球速轉速旋轉軸的威力)

VVizZ, 25F
其實就已經不簡單

iverboy, 26F
江少慶 算是很典型的短揮臂

FRANKYCHang, 27F
草總真的愛棒球

oaoa524, 28F
王建民受傷前跟傷後好像就有差

kazzak16, 29F
達比修也是改的很成功

kawhi5566, 30F
有料欸阿草

Trystill, 31F
月月的投球姿勢真的不錯

mercurychen, 32F
好像真的是耶

sg1987, 33F
之前變投鉛球的大多是有受傷只好這樣投降低壓力

VVizZ, 34F
因為這個丟法不是天生的 靠本能丟不出來

KaientaiDojo, 35F
陳仕朋啊,一改變成邦邦本土ace

VVizZ, 36F
正常的投擲動作都是把甩鞭效應利用到極限最有效率

KaientaiDojo, 37F
抱歉原來內文有哈哈

VVizZ, 38F
但是甩鞭效應造成應力集中在肘部 人體畢竟不是為了投擲

VVizZ, 39F
設計的

aslk8261, 40F
吳世豪好像也改小揮臂

VVizZ, 41F
我覺得要的話從小訓練就要做起 才能變成習慣 不然

VVizZ, 42F
受傷過才練其實容易出現其他部位代償的傷害

x4068, 43F
topvelocity很屌

dicky2003, 44F
草總師大畢業的 當然有東西

menan, 45F
看到內野手丟法想到外野底吳佳榮用長揮臂守內野

kyokofan, 46F
老王主教的都會改成短揮臂阿,王奕凱也是

kyokofan, 47F
但是陳琥好像不是很習慣,看漁夫youtube覺得姿勢常常不

kyokofan, 48F
一樣

JYHuang, 49F
總覺得臂長也會影響

zaza1128, 50F
江少慶好像也是後來才改短揮臂

kenkenken31, 51F
推個

JYHuang, 52F
突然想到以前的涂鴻欽就是短揮臂的投法

iPolo3, 53F
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