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轉錄] 台劇產量大爆發的隱含意義:迎來全盛時

時間
最新2023-06-08 18:22:00
留言186則留言,20人參與討論
推噓27 ( 270159 )
台劇產量大爆發的隱含意義:迎來全盛時期,還是即將戳破泡沫?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108/7197163 徐佑德 關注台劇的觀眾近來應該有發現一個現象,從媒體得知的台劇量非常多,卻有許多劇等了 又等,都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這是發生了什麼事呢?事實上並不只台劇,這兩年韓 國也面臨類似的狀態,究竟產業發生了什麼特殊現象,導致劇集產量爆增,卻又有這麼多 劇不確定播出平台、定不了檔呢? 國際平台隨疫情大爆發,疫情過後紅利不再 過去兩年,隨著疫情肆虐,許多人不敢出門或難以出門,串流平台迎來相當大的疫情紅利 ,在疫情期間追劇不但變成一個少數可行的娛樂行為,它還扮演了唯一可以用來社交交流 的共同話題。然而隨著疫情結束,人們開始報復性消費,把手邊的金錢大量花費在旅行、 外出、甚至重回電影院。 現在連串流商業大片是否還是一個硬需求都值得懷疑,因為院線大片正在復甦,《星際異 攻隊3》在美國本土已經賣到近三億美金、全球六點多億美金,《玩命關頭10》更是來勢 洶洶,隨後還有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超級大片《奧本海默》。總之,先前串流 的榮景,看來不少成分仍是疫情紅利的期間限定,未來串流在短期內必然面臨紅利結束的 利空,長期下來是否利多,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來證明。 因此,在疫情期間勉強續著的大灑幣不但正式結束,回歸基本盤,Netflix面臨訂閱戶成 長趨緩,已祭出抓共用帳號這招來救市,近期確定美國本部已決定大幅縮減預算,相信並 不令人驚訝。Max更名爲HBO Max近期才塵埃落定,進軍亞洲尚待評估,Disney+也面臨內 部重新調整,下一步都要等等。 於是當疫情紅利讓《魷魚遊戲》紅遍全球,讓《誰是被害者》帶起台式懸疑的風潮,亞洲 國家因為國際平台的落地,許多影視團隊都希望能得到國際平台的青睞,突破既有的電視 劇尺度與規格,夢想很豐滿的同時卻得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 當大家都一窩蜂地去做高規格國際平台劇,等做出來時卻發現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時的 剛需可能已是昨日黃花,就落得一地寂寞。串流平台動向與市場瞬息萬變,是需要回歸站 穩腳步的時候。 M型化更趨嚴重:好的更好,賠得更兇 當然,國際平台還是需要基本營運,不管如何都會繼續推出在地化的影視內容,但在嚴重 失衡的產製與需求過程中,就變成捉對廝殺,只有最特別、最優秀,或者對最對國際平台 口味的極少數劇集能夠脫穎而出。尤其在每部劇都想要因應國際水準,把規格再次拉高的 時候,國際平台變成只能把預算賭在更少量的作品上。 這樣的狀況導致的就是原先最早台劇一集國際平台以六百萬台幣購入,一年也許可以買個 五、六部,但當一集台劇已經高達一千萬甚至兩千萬的時候,一年可能只有三部。這讓劇 集的市場更趨向M型化,最菁英的台劇可以拿到更好的資源與預算,往上挑戰新高的規格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同時卻會有更多高預算的台劇只能被擠在窄門之外。 由於預算已經拉高,認賠的金額自然也會比過去更多,要怎麼不嚇跑投資者呢?這也是為 什麼從2022年第四季,當大家發現累積定不了檔、無法對接到市場平台的劇集已經超過五 十部的時候,但不代表未定檔就是賣不掉,而是暫時不能透露花落誰家,但有一半不明朗 就很危險,業內開始傳出泡沫化的警訊。過去幾年所有人「撲著」高規格國際平台劇集去 的方向,恐怕要撲了個空。 台劇卡關在哪裡?如何重新找到轉機 在危機之際我們重新來省思為什麼台灣影視團隊會對國際平台如此趨之若鶩,尤其在「台 劇」這個格式上呢?回過頭來看,是因為傳統的台劇平台——主要是電視台,後來還加入 少數台灣本土的串流平台,其實可以做的題材和對本土市場的商業劇想像仍過於趨向一致 。許多新題材難以得到青睞或被拍攝出來,觀眾也漸漸對千篇一律的台灣偶像劇倒盡胃口 。 於是當國際平台成功做出新類型的台劇時,許多觀眾和創作者都感到振奮,紛紛希望被壓 抑許多的渴望能夠透過國際平台這個新玩家來實現。但過度依賴,反而失去自我,造成的 更嚴重的問題便是「自己人打到自己人」。 但回過頭來想,如果連自己的平台和觀眾都不支持自己的產業,台劇要怎麼有未來?在通 訊的河道拉得更廣的同時(傳出有韓國OTT也來參戰),進來的水也變得更多,如果台灣 無法自己把內容做好,觀眾自然會往外去看韓劇、美劇、日劇等外劇,然後本土內容產業 反而進入惡性循環。 另一個潛在的問題則是,過去影視內容都有很強的在地性,當我們的影視投資者、平台、 製作方、創作者過去幾十年來思考的都是台灣本土市場的喜好,這和美商國際平台看案子 的眼光,中間有相當大的落差。譬如國際平台更看重類型跟跨國卡司,如《華燈初上》跟 林心如,或者IP擴散性《初戀First Love》跟《模仿犯》。台灣本土市場的喜好更靠近《 牛車來去》、《花甲少年轉大人》等需要台灣在地文化脈絡跟背景才能有感的作品。但許 多人可能輕忽了其間的鴻溝,沒意識到所謂的「國際化」有多難找到正確的方向,也再次 暴露台灣產業工業化跟產業鏈的不足。 從這個角度出發,台灣產業應該要先能長出自產自銷的健康產業鏈,回歸到在本土市場能 成功投資與回收,或是自己創建出對接國際市場的路線並能正確評估國際市場的回收機制 。要做到這件事,《文創法》修法已經開了第一槍,企圖為台灣影視產業帶來國內的新玩 家,開創源流。接下來是要讓失靈已久的市場銷售機制重回健康體質,或創建新的對外銷 售的策略與管道。為了達成這兩個目標,政策上如何調整台灣本土平台播出本土內容的比 例,如何了解國際對台灣內容的需求和期待,都是文化部和文策院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 置底文章 一堆已拍攝完畢 卻還未定檔的眾多台劇表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217.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86017651.A.A87.html

186 則留言

georgio, 1F
這篇寫得不錯 可惜結論太八股

funnykapa, 2F
看湯昇榮他們上節目提到文創法通過應該能對產業幫助不

funnykapa, 3F

tinmar, 4F
台灣市場太小 大家都要製作高成本戲劇 自然供過於求

tinmar, 5F
瞄準全球市場更沒意義 那是千載難逢的機率

tinmar, 6F
除了美劇英劇韓劇 有哪個國家能常態提供全球市場等級戲劇

tinmar, 7F
不以正常商業心態出發 一定造成產業虛胖

kuroshizu21, 8F
讀完文章看完最後的結論, 原本想說點什麼, 甚至把想

kuroshizu21, 9F
法打在記事本了, 結果發現變得落落長, 再重新看一下

kuroshizu21, 10F
想說的內容, 除了不適合用推文回, 講了可能也會逆風

kuroshizu21, 11F
被爆打, 想了想還是先不發好了 XDDDDDD

kuroshizu21, 12F
但上面T大有提到一些跟我想法接近的地方就是 XD

vivian02100, 13F
也就是說要製作高成本劇,那首先就不能把市場只放在

vivian02100, 14F
台灣,必須要說相對國際化的題材才好這樣玩?

kakashi71, 15F
因為有國際平臺,當觀眾看習慣國外高成本高質感的劇的

kakashi71, 16F
時候,看本國劇也容易用相同標準去比較,所以我覺得高成

kakashi71, 17F
本高質感劇也是必要的存在

Cliffx, 18F
內容差 當然沒人要買

AGODFATHER, 19F
看不懂這篇寫什麼 哪部戲沒上?

papafrita, 20F
還記得當時模仿犯很多人說不喜歡,結果在多個國家都進

papafrita, 21F
入前十

Saber92, 22F
蠻想回文這篇的XD

Saber92, 23F
現在國際平台也都在打在地化本土化影視內容

Saber92, 24F
錢只會越砸越多,東南亞市場更大

Saber92, 25F
不多砸錢,還會被東南亞超過去

NICKSHOW, 26F
實話殘忍 我不敢說泰劇 畢竟我很少看 但泰影我覺得早就

NICKSHOW, 27F
超過台灣很久很久了

Saber92, 28F
不敢說質量,但東南亞看自家本土劇人口占46%

Saber92, 29F
臺灣自己看本土劇的比例不知道多少?

Beandou, 30F
其實泰國電影這兩三年也有發生事情,泰國電影上次輸出亞

Beandou, 31F
洲外也是快五年的模範生,後來爆發金天鵝抵制事件,政府

Beandou, 32F
也為難一些獨立電影,泰影其實工業化的比台灣早,但制度

Beandou, 33F
有一在扯後腿的感覺,泰劇最近紅的應該是天生一對,但台

Beandou, 34F
灣人很少看的感覺,是一部古裝偶像劇的感覺

Beandou, 35F
[轉錄] 台劇產量大爆發的隱含意義:迎來全盛時

Saber92, 36F

Saber92, 37F
看看東南亞競爭之激烈~ 台灣這邊...

sodabubble, 38F

sodabubble, 39F
不用想著「每一齣(連續劇、電視電影長片、短片)臺劇

sonora, 176F
回文吧,比較完整

emenime, 177F
最後一段癡人說夢吧 不出去討飯吃 只單靠國內 也不是沒有

emenime, 178F
去看八點檔啊

sodabubble, 179F
三立的天道、台視的美麗人生,有賣到馬來西亞AstroOTT

Miseryz, 180F
很多人嫌棄覺得土/俗氣的八點檔本土劇往往收視不差,演員

Miseryz, 181F
和製作多能賺錢,這些劇本重點主要能拉動觀眾情緒,撒狗

Miseryz, 182F
血也沒關係,還會製造出流行用語,現在還能商品置入也不

Miseryz, 183F
會太突兀,製造出來的商機比很多戲劇強多了

book8685, 184F
?

sodabubble, 185F
有些八點檔本土劇的商品置入,其實也有非前述類型的

sodabubble, 186F
臺劇的商品置入都同樣突兀。商品置入的界線我仍在猶豫

sodabubble, 187F
kuro大,回文分享想法吧~

sodabubble, 188F
若欲幫補PTS聽海湧的資金缺口的投資人,請洽林佳儒。

filmwalker 作者的近期文章

[新聞] 末路愛情台劇《塑膠花》6/28日中華電信獨
末路愛情台劇《塑膠花》6/28日中華電信Hami Video獨家首播! 金馬影帝吳慷仁首染金髮最衝擊演出 情牽李沐共譜亡命虐戀 https://www.maplesslab.asia/blog/6-28-hami-video 由金馬影帝吳慷
[新聞] 《都市懼集》找了78位演員! 一字排開都
《都市懼集》找了78位演員! 一字排開都拿過金鐘金馬 https://tinyurl.com/47hdzvu5 CATCHPLAY+攜手大慕可可13日宣布,即將推出新型態短影音台劇《都市懼集》,集結多位 金馬、金鐘得主,一共78位演員呈現「
[新聞] 會拍片還要會賣片 文化部百億資金如何不淪
會拍片還要會賣片文化部百億資金如何不淪為煙火?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107/106375 到底這2年有多少台劇「滯銷」,被原來預期的買家拒絕呢?20或30部,也可能是60或70 部,
[情報] 近三年 公視 台劇平均收視 TOP 9
TOP 1:《火神的眼淚》 2.26 / 2021 TOP 2:《牛車來去》 2.16 / 2023 TOP 3:《斯卡羅》 2.13 / 2021 TOP 4:《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1.53 / 2022 TOP 5:《茶金》 1.48
[情報] 2023年 台劇 台灣網友最愛榜
http://tinyurl.com/29utybk3 資料來源 : Line TODAY, 1萬人投票 1.《模仿犯》 12.77% |Netflix 2.《有生之年》 10.18%|Hami, MOD隨選, 愛奇藝, Netflix 3
[情報] Netflix《愛愛內含光》性愛台劇火辣預告
《愛愛內含光》 | 正式前導預告 | Netfli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UK_fxwy55M 個性外向活潑的邱家小女兒,邱曖,在當蜜蠟除毛師之餘,積極經營夢想的性知識社群 頻道。秉持著只談性不
[新聞]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 盡收金門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 盡收金門風光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2310270181.aspx 台韓合製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靈感源自韓劇「海岸村恰恰恰」等劇,將拍下金門風光 ,演員郭雪芙
[新聞] 《人選之人—造浪者》公視拍板10/28起密集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5296 《人選之人—造浪者》公視拍板10/28起密集播 台灣首部政治職人劇掀討論 公視、大慕影藝共同出品,於本屆金鐘入圍14項大獎的戲劇《人選之
更多 filmwalker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