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SAN
標題

Re: [討論]關羽北伐路線有這麼神嗎?

時間
留言63則留言,18人參與討論
推噓24 ( 24039 )
※ 引述《lukasama0303 (巡音女王萬歲)》之銘言: : 有一篇文提出吳蜀聯盟即便沒有互相猜忌,不走關羽北伐路線就注定會失敗......... 文章會這麼寫,代表作者完全沒看之後歷代北伐的歷史,其內容毫無意義可言。 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就看之後南朝北伐較有名氣、且深入北方/中原的幾次: 桓溫枋頭北伐、謝玄淝水戰後北伐、劉裕北伐後秦(成功)、宋文帝幾次北伐 哪一次主力是從襄陽出發的?答案是0,沒有半次。 主力全在東線,從淮水流域出發向北進擊。 為何這麼做?最主要原因就是後勤補給,也就是水運。因為只有從這邊出擊,才 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河流運兵及補給。 東線淮水流域當時周邊河流眾多(即使現在也是),且往南可接長江流域(例如 :至巢湖走濡須水入長江,或是再往東走邗溝也可入長江),往西北可利用水運 深入中原核心地區(在此主要指今天河南省及安徽省北部),往正北可進入今天 山東省西半部,甚至在部分地段修築運河後,還可以進入黃河(劉裕北伐那次, 其艦隊即在淮水流域整備後,先進清水,再轉沂水,最後進入黃河)。 所以軍隊主力完全可以在淮水流域集結後,依托河流前進及運送補給。 那從襄樊北伐呢?到宛城一段還可以用白河補給,再深入就是洛陽外圍的山地群 ,抱歉,自己走陸路運吧。 兩相對比,腦子正常的一定優先選擇把主力放在東邊,如果兩邊都能發兵,還把 主力放襄樊北上的,除非是要走武關道直擊關中地區,否則那叫腦子有洞。 : 我想文中想表達的是:1.最好的情況是吳蜀平分南州,聯軍攻打襄陽作為北伐起點!2.若是不願平分南荊州,吳軍也應該全力從襄陽北伐.......... 如上所述,除非沒選擇,不然腦子正常的都不會這麼幹。 以東吳來說,利用上述河流運補不好嗎?以蜀漢來說,只要能支撐到控制隴右, 甚至控制關中,利用黃河、渭水運補不好嗎?為何主力有河流不用硬要從襄樊北 進? : 文中拿關羽北伐水淹七軍,嚇得曹操差點遷都當作證明~ 哪是因為關羽出乎意料之外的大勝,短時間嚇到曹操,不是從襄樊北伐比其他方面 北伐要好。 歷史上以襄樊為基地主力北伐卓有成效的,只有岳飛那次,但那其說是襄樊那裡當 出發基地好,不如說是岳飛的防守區就是襄樊,他也只能從那出發,他沒得挑。 : 直指孫權陸遜不只不願平分南荊州共同從這裡北伐!自己獨佔南荊州也不全力攻打襄陽......直接把吳蜀聯盟伐魏唯一的勝算給葬送了~ : 各位是否同意?北伐魏國從襄陽真的是唯一王道嗎? 那只代表那位作者根本沒想過為什麼南朝北伐主力全放在東邊。 : 原文網址系統不讓我貼!敬請見諒~ --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 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春秋‧齊國‧管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9.153.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74920187.A.72D.html

Re: 回文串

2463
> Re: [討論]關羽北伐路線有這麼神嗎?
SAN01/28 23:36

63 則留言

abacada, 1F
桓溫第二次北伐一度打下洛陽就是出襄陽
1.桓溫當時的地盤在荊州地區,跟岳飛一樣,他沒得選。到北伐枋頭時,他已經 控制揚州地區了,就改成從淮水流域出擊,不再考慮襄樊了(當然,我同意這 也跟他要打的對象是前燕有關---核心區在鄴---,但當時洛陽也在前燕手中, 桓溫還是可以考慮從襄樊出兵,先打洛陽再繼續北上啊,關鍵還是哪裡適合運 補)。要是他當時的地盤已經包括揚州地區,那我認為他選擇從淮水流域出發 的可能性,要大於從襄樊出發的可能性。 事實上,桓溫這次出擊,有請求東線配合作戰,以徐豫兵搭配舟師從東路進攻 ,只不過謝尚生病最後這一路沒出動。這更可見桓溫很清楚當時從淮河流域出 擊的便利。 2.桓溫這次出兵,攻擊的是叛晉自立的姚襄,而姚襄又正在圍攻自立的周成(控 制洛陽周邊),換言之,桓溫基本不必擔心會有其他強大勢力的援軍趕來支援 敵人(前秦建國者苻健才剛死,苻生剛接位沒多久,還在忙著對內搞暴政,沒 空干預;前燕還在穩固河北的統治,也沒空干預),這應該是他敢於在東路沒 出擊的情況下仍敢以有限兵力孤軍進擊的原因:敵人整體實力不強也無增援。 但如果他那時要對上的就是一統河北的前燕呢?那我可不認為他敢冒這個險了。

liuyushyr, 2F
平平都是武聖,岳飛能辦到,我二爺一定也行
※ 編輯: Hartmann (125.229.153.52 臺灣), 01/29/2023 01:12:48

Houei, 3F
先全據荊州再視打關中情況 劍指洛陽 免被關中河南夾擊補給?
看不懂你要問什麼?
※ 編輯: Hartmann (125.229.153.52 臺灣), 01/29/2023 09:31:01

Houei, 4F
隆中對的2路箝制 劉備率益州出秦川 上將向宛(全據荊州)、洛

MrHeat, 5F
@Houei大 隆中對是大方向 細部要看當時情形作調整

bellas, 6F
先全據荊州就是要和孫權直接翻臉了 雖然翻臉好像有點沒差

Houei, 7F
隆中對要兼顧東和孫權 & 據荊州本就很難 湘水之盟已算調整?
原來你是要說這個,隆中對對北伐的規劃,我認為是: 1.益州軍團是主力(所以要劉備親率),作戰最終目標(至少第一階段)是拿下秦川 (控制關中+隴西)。 2.荊州是策應偏師(所以是命上將統率,而不是劉備自己上),但攻勢目標指向許洛 ,等於指向曹操起家核心地區,必然會迫使曹魏以精銳主力應對,換句話說就是可 以牽制相當數量的曹魏主力(只要沒有短時間內被拍死的話),有利於劉備攻略秦 川。 3.至於說有沒有夾擊的意圖,老實說從位置上來看不怎麼看得出來(隴右及關中都在 益州北方,但許洛對宛城/襄樊來說,一個在正北,一個在東北,在方向上跟益州/ 漢中出發的主力軍團根本構不成向心攻勢,當然也就"夾"不起來),若希望在一次 攻勢行動中就達成夾擊,那大概只有劉備出師極度順利,隴右關中迅速投降,劉備 立即東出潼關指向洛陽,那才可能形成夾擊,不過從隆中對文字來看,看不出孔明 有此期待。 不過如果劉備順利拿下關中隴右,只要荊州出發的策應部隊沒有受到重大損失,仍 保有再次出戰之力的話,那在戰略層面上,劉備勢力倒真就對洛陽地區形成夾擊態 勢了,下一次的攻勢,就可以考慮對洛陽進行夾擊。

Qaaaa, 8F
關鍵是二哥只有江陵ㄚ 連襄陽跟揚州都沒有啊 如何換地北伐?
似乎有點誤解了,我解釋一下。我的意思並不是換地北伐,而是論述下面兩點: 1.對孫吳還有後來的南北朝來說,南方政權只要同時控制淮水流域及襄樊,那當他們 打算發動大軍進攻控制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強大敵國時(如曹魏、石趙、苻秦、北魏 等),主力必然選擇放在東線,從淮水流域發起攻勢,襄樊可能也會出兵,但只是 作為偏師起策應的效果,主力軍團一定放東線,從淮水流域向北或向西北進擊,基 本沒有例外。 為什麼會如此?理由就是因為,從東線出發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水師協助推進,還 有利用河流進行運補,這樣才方便支撐大兵團作戰(當然也還有一個次要的理由, 南朝首都都在南京地區,那麼把精銳部隊集結於首都,再走水路將部隊推進到淮水 流域的重要據點---例如壽春、彭城之類---後出擊,不但利於軍隊調度,在政治上 也比較安全---要是長期把大量精銳丟在襄樊,住在建康的皇帝可不見得覺得睡得 安穩)。這是從襄樊出擊不具備的優勢。 此所以不管是孫權、諸葛恪、桓溫、謝玄、劉裕、劉義隆、蕭衍,皆選擇率/調動 主力軍團從東線北上,而不是襄樊,理由在此。 2.基於上面的論述,所以我批評原文提到的論點:「吳蜀聯盟即便沒有互相猜忌,不 走關羽北伐路線就注定會失敗」,因為這代表提出這論點的作者,根本沒有考慮到 河運對大軍團後勤補給的重要性,也沒有對南北朝歷次北伐的史實有基礎的概念, 只是憑想像胡亂拔高襄樊的重要性,所說跟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s386644187, 9F
推,桓溫最大的勇氣用在伐蜀上了w

MrHeat, 10F
算是有調整 但沒到位 不過大概也沒有到位的可能吧(默

siliver, 11F
說真的,最終連襄樊都沒打下,也很難說這條路線有用

Qaaaa, 12F
不過二哥軍團把曹孫主力全部吸過去了 表示大家都知這條路

Qaaaa, 13F
十分重要 不然誰理他呢
沒說不重要,畢竟從這裡北上,如果再把宛城給拿下,就等於控制南陽盆地。這樣 進可攻退可守,論進攻,向北可攻洛陽,向東北可攻許昌,都是曹魏核心區,即使 不攻,也等於在許昌-洛陽間的交通打進一個可以側面威脅的釘子;論防守,只要能 以宛城為核心,並控制南陽盆地周邊隘口,後面還有白河聯絡襄樊地區,雖然沒有 秦嶺、隴山那樣的阻隔力,但還是很不好攻的。 就算沒有拿下宛城,為了避免丟掉宛城造成上面的惡劣形勢,曹魏也還是必須動用 大量主力去迎擊,這就是孔明期望的。 但是,這裡再怎麼重要,不論是橫跨荊益的蜀漢,還是兼有荊揚的孫吳,都不會讓 "主力軍團"從這裡出發進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沒有河流可以持續協助運補 。 蜀漢要是拿下關中隴右,就可以像趙雲說的一樣「居河渭上游以討兇逆」,兼有「 居高臨下」及「順流(渭水、黃河)運補」兩大優勢,所以主力只會出益州,不會 出荊州;孫吳要能攻下合肥進而打下壽春,就能活用淮水水系,連通黃河與長江, 以遠較陸路順暢的補給,支撐大量部隊投射中原精華區(參考劉裕滅後秦的部署) ,甚至河北地區(參考桓溫枋頭之戰前期),所以主力永遠都從建業出發去合肥撞 牆,而不會移去江陵給陸遜拿去攻襄樊,這裡面除了政治因素外,純軍事上主要因 素就是如此(還有一個就是合肥不拿下,這把刀永遠懸在建業的上空)。
※ 編輯: Hartmann (125.229.153.52 臺灣), 01/31/2023 21:20:11

Sessyoin, 14F
※ 編輯: Hartmann (125.229.153.52 臺灣), 01/31/2023 22:04:08

s386644187, 15F
桓溫一伐勉強有點像隆中對,不過荊州是主力

eloveb, 16F
劉秀那時候也是走荊州,但他大本營也是在那邊啦......

stu931134, 17F
對於無現代交通科技到古代,過了現今湖北、安徽、江蘇

stu931134, 18F
往北,幾乎沒夠大的天然河川可供河運,拿下襄陽要再往

stu931134, 19F
北,確實存在天然地理限制,加上當時南方又不產馬,平

stu931134, 20F
原上步兵就是被動,感覺整個中原地理,根本是上帝為北

stu931134, 21F
方政權創造的XD

TheoEpstein, 22F
地理真的很重要,推一個

hgt, 23F
要北伐,從淮從襄樊都很不利,沒有馬,你從哪都差不多

hgt, 24F
劉裕這麼強,沒有馬也是保不住長安

hgt, 25F
就算從淮水北伐比較順又怎樣?? 保不住就是保不住
所以你hgt意思是反正一定打不贏,就不要北伐了? 那人終有一死,你hgt怎麼還繼續死皮爛臉的活著?自己講的內容就在打自己的臉 ,這是病,得治! 軍者國之大事,負責任的領導者當然要竭盡全力找出所有有利的條件,試著把局勢 導向對己有利的地方,而不是直接躺平等死。 然後又不讀書愛亂講,哪本書告訴你劉裕丟長安是因為沒有馬?
※ 編輯: Hartmann (125.229.153.52 臺灣), 02/02/2023 00:07:47

hgt, 26F
南朝本來就可以不要北伐呀!!!
然後再來讓北方挾絕對優勢的人物力幹掉對吧XD

hgt, 27F
南朝不是蜀國,勵精圖治是可以守住的
陳宣帝不算差了,結果淮南拿回來沒多久馬上被北周打到吐出去,這就是你所謂的 勵精圖治可以守住,呵...

hgt, 28F
宋齊梁陳也撐了近170年,加上東晉,也是快300年
然後還是被滅。

RichardIII, 29F
不北伐 人家想南征!那時候你該如何應對???

XperiaArcS, 30F
投降吧,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樣就不會死人了。

siliver, 31F
當時搞不好人家就覺得會贏啊 XD

abacada, 32F
劉裕沒保住長安不是因為留守將領內亂嗎
是啊,所以你就知道某人的程度有多可笑。 純軍事上一開始赫連勃勃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要是守軍頭頭是個有威望、能統合 軍心民心的角色,赫連勃勃不見得能勝,所以才會很多人假設劉道規沒早死的話, 歷史會不會改變。因為以劉道規在荊州時的表現,他統合關中軍民心應該是辦得到 的,而且劉裕也相對不會猜忌他。

hgt, 33F
重點是劉裕在也很難保住,沒有馬你只能死守,然後赫連勃勃

hgt, 34F
的騎兵襲擾補給線,你也擋不了,最後也只能走
假如一定會這樣,那南燕、後秦是怎麼亡國的?北宋哲宗時又怎麼壓制西夏的? 所以說你不讀書真沒冤枉你,騎兵當然有優勢,但如果沒騎兵就一定輸,游牧民 族早就入據中原了,還要等你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胡扯?

MrHeat, 35F
劉裕跟劉穆之多活個幾年 結局很可能就不一樣了

s386644187, 36F
劉道規:

IKnowWhy, 37F
補給很重要 但水運不是必要條件吧 諸葛亮北伐也沒利用到

IKnowWhy, 38F
水運

IKnowWhy, 39F
然後岳飛北伐主力是走襄陽吧

Hartmann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
努爾哈赤於廣寧之戰獲得勝利,迫使明軍後撤退守到山海關,佔領了廣寧城, 然而一年後焚毀廣寧城退兵。寧錦之戰結束後,遼西明軍棄守前線,後金出兵 破壞錦州、杏山、高橋等城,然後就退兵了。大凌河之戰,後金逼降大凌河城, 然後又退兵了。 後金前期的戰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
如果想瞭解明末在遼東的情況,倒是推薦知乎上「搜粟都尉赵过」 這個用戶的文章,他有一系列介紹,從高淮亂遼開始,目前是寫到 廣寧之戰結束,熊廷弼、王化貞被逮。不過他好像最近忙著應付袁 黑,寫很多文但這系列暫停一段時間了。 看他的文章,會對明朝在
更多 Hartmann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