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movie
標題

[討論] Critical Drinker討論"強悍女性角色"

時間
最新2023-11-07 09:17:00
留言277則留言,51人參與討論
推噓36 ( 459223 )
如題,這支影片蠻有啟發性的 https://youtu.be/xPE7-PRL0M8
Why Modern Movies Suck - The Strong Female Character "為什麼當代電影會爛"系列的新作"強悍的女性角色" 我就不全翻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原片,只聊一聊重點: 1.開頭列舉了非常多的"寫得很棒的女性角色", 這些女性角色被寫得非常討喜,容易讓人起共鳴,展現自信與美, 智勇兼備又兼具女性特質,同時也非常的強悍, 列舉到的人有魔鬼終結者的莎拉康納、沉默的羔羊的克麗絲、吸血鬼獵人帕妃、 異形的雷普利、印第安那瓊斯的瑪莉安、星戰的莉亞公主、X檔案的史考莉、 星際奇兵的卡特上校、魔戒的伊歐玟、奧術的Vi、遙遠星際的艾琳桑、 星艦迷航記的妮歐塔、后翼棄兵的貝絲、星際大爭霸的崔斯上尉、 以及明日邊界的麗塔維塔斯基。 2.但是當代出現了另外一種創作女角的模式:  膚淺、陳腐、廉價、惹人厭惡、不討喜的上述銀幕傑出女性角色的失敗"複製品": "強悍的女性角色" (Strong Female Character) 3.臭一下當代各大影業公司的諂媚逢迎, 反諷現在所有銀幕上,所有沒有Y染色體的角色都要強迫她們"強悍"一下。 這個strong已經成為好萊塢編劇、演員、導演、行銷團隊,每次被問到作品賣點時, 嘴巴會下意識吐出的一連串無意義潮詞的其中之一了。 這詞彙已經被過度爛用到每當你又再一次聽到這個詞,它已經毫無意義與重點可言了。 不過又是企業許可的詞彙集裡面的另一個聚集行銷聲量的關鍵字。 另外還有一堆同樣的行銷用潮詞: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Strong female characters、Representation、 Reflecting today's world、Socially conscious、Current、Environment、Trumpism Feeling seen、Amplifying voices、Marginalized groups、Addressing the past、 ESG score、Global audience、Chinese market......等等等等等 4.提到艾蜜莉布朗的訪談名言:  "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當妳打開腳本,結果讀到'強悍女性主角'這幾個字,我看到就直接 翻白眼直接想退出,根本就無聊死了" "這些角色常常不可思議地僵化。妳就只是整天在那邊裝兇扮狠, 然後講一些惹人厭的台詞" 英國亞蘭,我的女超人 5.繼續臭好萊塢影業跟其他覺醒企業:  "強悍女性角色"的陳腔濫調,不過又是另一個膚淺空洞、過分簡單、又無意義的套路, 就跟那些毫無靈魂可言的大企業,老是樂於利用各類"社會運動"來賣你各種, 毫無用處而且大概是從印度血汗工廠製造出來的商品 一樣。 6.開始入正題,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所以一個寫得好的女性角色,跟一個"強悍女性角色"到底差別在哪裡?  為什麼一個可以好到讓你記上30年還把她當成你人生楷模或生涯偶像, 而另一個卻爛得跟屎一樣? 7.第一點:勝任能力(Competency) 通常一個成功的故事會給主角帶來一個困難或挑戰,一個難過的關卡, 無論是一個強悍的對手還是一個人生的失敗, 一個必須達到的目標還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弱點, 而這樣的現實困境要求主角成長與成熟,或是做出改變, 這樣他們才能成為比開頭更好、更有能力、更勝任的人, 這樣才能熬過展現在他們面前的難關,這就叫做角色發展(Character Arc) 他們通常會遇到一個導師般的角色,也可能會在路途中顛簸與失敗, 可能會受盡磨難或試煉,然而這些都是成長這個過程的一部份。 當觀眾看到了這個角色所經歷的挫折與個人挫敗,觀眾會更能與這個角色共鳴, 因為現實就是幾乎沒有人沒有經歷過任何逆境與克服的旅程, 大家都能對此感到共鳴。 這是基本人類天性,所以幾千年來成為各種文學創作者滋潤自己故事的養分:  角色發展結構,讓觀眾跟著主人公在高潮低谷一路狂飆前行,感受情緒的起伏,  最後再傳達給觀眾一個讓你滿足的回報。 8.但是"強悍女性角色"不這樣子玩, 強悍女性角色永遠在她的領域中傲視群英,至尊無敵, 無論是一開始就能力頂天,或是途中就能自學自精毫不費力, 她們原則上不能允許有老一輩的導師"教導"她們各種事物,尤其是男人, 因為這樣會傳達一個暗示: 女人需要男人才能成功。 結果上來講,就會產生不需要面對真正難題與逆境,嚴重的考驗與挑戰, 就能享有成功與好結局果實的女傲天,她們不容許失敗, 因為編劇自己就把"失敗"直接連結成"弱點",而瑪莉蘇是不能有弱點的, 他們把失敗看成弱點,而非看成"角色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 失敗本身無法定義角色,定義角色的是他們如何面對失敗。 如果沒有失敗,那角色本身便沒有任何改變與成長的機會或需要。 所以"強悍女性角色"其實著重的點不是角色發展,而是"自我實現", 體現在角色"一路以來都很棒"、"她本就擁有一切成功的能力與要素", 但是社會與男人與父權強加了枷鎖與限制器在她身上, 所以一旦她拔掉自己的限制器,讓她的能力飛天,她就無所不能,戰無不克。 這背後的意涵就是: 妳已經完美了,要改變的不是妳,是這個世界。 9.拿"驚奇隊長"這個強悍女拳角色舉例, 編劇可能自我安慰得很爽,但是你們把她的奮鬥、失敗、弱點與脆弱給拔掉的時候, 同時也拔掉了觀眾對這個角色的所有同理心與共鳴感。 我們不需要對一個"強悍女性角色"有所共鳴或投入情感,期待她的成功, 因為反正她就是很屌很猛很成功,沒有質疑與懷疑的空間,所以然後呢?? 所以最終我們得到的只是與一個空殼子一樣膚淺的"強悍"與"賦權"的口號, 無法擁有實在的,賦予這些空洞口號實質意義的活生生血淋淋的角色刻劃。 結果最終這種瑪莉蘇與女傲天,只是編劇與寫手們的"自我願望實現", 只是創作者自己把對自己抽離現實擁有的願望與能力,投射在這些"強悍女角"中罷了。 你如果要舉例,看一集"律師女浩克"就知道了。 10.這個論點可以延伸到第二點:身體素質能力(Physical Strength) 當代"女性強悍角色"最乏味又最尷尬的場景,莫過於看著一個100磅出頭的瘦女演員, 在一群兩倍她們塊頭,配合度極高的替身與特技男演員中拳打腳踢,神擋殺神, 因為寫劇的人十分錯誤地以為所謂的"強悍",只能由暴力對戰,拳頭出大力來體現, (貨真價實的"女拳") 畢竟對他們而言,如果一個女人不能在格鬥與對戰中跟男人一樣能打, 有跟男人一樣的身體素質能力,要怎麼跟男人"平等"呢?? 問題是,你如果想要延續這種不合現實也不符科學的銀幕狂想, 你要說服觀眾的難度就會變得很高,原因也很明顯: 普遍而言,絕大多數情況下,男人比女人大隻,更強壯,更剛健, 有密度更高,質量也更高的骨骼,有更發達的肌肉與更寬闊的肩膀, 更長的四肢和更強大的上肢力量。 把這些要素加在一起,你會發現男人在物理暴力的領域確實比女人擁有壓倒性優勢。 問題在於,這個現實不太貼得緊"當代好萊塢的意識形態", 這個意識形態是男人與女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一樣強(甚至女人各領域都強過男人), 所以要怎麼要在這個矛盾中自圓其說?? 你可以用心地建構鏡頭組,讓女性角色聰明睿智地利用環境與出奇不意或先發制人, 或是即興使用手中的兵器來消除劣勢, 或是你可以選中真的肌肉發達,塊頭龐大又有說服力的精實女演員/女特技演員, 來與男性對打。 但是現在最常見的就是: fuck it 幹他媽的我們上!! 我們就假裝身體尺寸跟力量毫無關係,把頭埋在沙子底下然後期待觀眾毫無質疑地 被你尷尬又超現實的武打鏡頭給說服。 11.例如"女王"的這個武打鏡頭,   一個57歲,5呎5吋的維歐拉戴維斯,可以單吃一個29歲,6呎高看起來像重量級拳擊手 的男黑人。 他年齡只有她的一半,塊頭是她的兩倍,看起來他隨便一個鉤拳都能把她臉骨打碎, 讓她頭骨裂掉,造成腦傷。 但是她把這個配合度很高的特技演員屌打,活似她是拳王洛基一樣。 沒有觀眾會看著這種對比與視覺衝擊然後覺得這符合常識的, 因為現實而言這種比賽會在4秒內就結束掉了。 如果要一個更符合現實與大眾常識的女打男,可以看看怒火邊界的案例, 女主角凱特當頭就用全部的力氣對CIA男探員的頭部全力一擊, 結果男探員不只沒有倒地,甚至後仰都很有限, 然後一個提摔就把艾蜜莉布朗摔倒在壕溝了,這才是符合正常人常識與現實的戰果。 12.問題在這裡: 這些實際物理身體能力的著重,完全搞錯了重點。 完全搞錯了要如何塑造一個"強悍"角色的重點。 一個即使面對龐大劣勢也仍然選擇赴會奮鬥的角色, 事實上會比所謂的"身體強悍角色",比那些OP的超人類, 表現得更勇敢,更動人心弦。 例如這個魔戒的鏡頭,艾歐玟即使面對中土世界當時最恐怖的反派之一, 仍然不放下手中寶劍,仍然不卸掉項上頭盔,依然選擇與其抗爭, 你可以從她的身體語言知道她有多害怕,對比下身形有多渺小, 她基本上就像是一隻可以被戒靈一掌打死的蒼蠅, 而單單就她沒有逃走或是崩潰,這本身已經將她塑造成一個堅強強悍的角色了, 她的勇氣與選擇,她的逆境與應對,本身就替這個角色吶喊出贊歌了。 這樣的角色塑造,絕對遠比她有多少肌肉來得重要得太多了。 所以所有這些"女性角色"身體能力有多強悍,有多"拍得上"男角的傳教, 看起來反而像是編劇們又另一個充滿忌妒心的自我願望實現的心態。 與其是讓人可以信服的角色特色,能更好地融合在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故事裡面, 他們更傾向於在自己創作的一方天地,強行滿足這種充滿忌妒的復仇心。 現在比起以往,越來越頻繁的是編劇與寫手們, 與其想創作出一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故事, 他們更想如何在故事內滿足自己的渴望,以及如何走私販賣自己的意識形態。 13.當然,有沒有可能女人打贏男人??當然有可能。 男女的身體能力差異並沒有道逆天一樣的鴻溝, 但是編導演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看起來相當困難的賽果處理得讓人信服, 而不是懶惰地讓瘦子女演員揮兩把空拳就能把精壯男拳手擊倒在地這麼不上心。 莎拉康納是一個極端強悍的女性戰士,但是電影從來不假裝她就是比較大隻, 或是比別人強壯,或是比男人力氣大。 正好相反,她利用武器、環境、埋伏、威脅與人質,用一切可利用的優勢來彌補劣勢 而且令人信服得很成功。 你完全可以信服她能夠辦到這些一般男人也很難辦到的事情,達成她的目標, 然後水到渠成地,你就會更信服於她的角色與角色塑造了。 14.第三點: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 當代許多"強悍女性角色"都嚴重缺乏足以令人共感的普遍人類性格特質或可取之處。 與其賦予她們利它善性、同理心、保護性、脆弱、古怪, 她們幾乎毫無二致地被寫成堅忍、封閉情緒外顯、不客氣、不屑一顧、刺蝟般、 盛氣凌人又充滿挑釁的角色。 這些僵化套路的角色特質,正好就是這些編劇們常常批判的"有毒男子氣概", 但是他們批判這種特質不能被接受,應該滅絕, 卻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些施加在"強悍女性角色"的身上,然後期待觀眾對此買單, 觀眾不買單的時候又會被打壓被批判,被貼上仇女的標籤。 這種矛盾與虛偽充斥著創作這些"強悍女性角色"的好萊塢。 15.這些角色幾乎很難與男性有任何正常浪漫關係, 而且是刻意為之,創作者刻意讓這些角色避免跟任何男角有任何"感覺"或"吸引", 這種樣板似乎像是某種過度補償心態,一種膝撞反射動作, 將過去世代那種過度情緒化又過於容易受驚的"遇難公主"樣板矯枉過正的結果。 這是一種將過往電影與女性形象,例如關愛、富同情心、母性的角色特質, 或是過度性感化的女性尤物特質,全然切割分道揚鑣的敏感反應。 本來這種處理是很OK的,把女性傳統的刻板印象做出區隔, 嘗試不同的想法與做法,塑造不同的女性性格與角色特質, 本來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問題在這裡:如果你把女性角色那些女性特質給剝奪走,   但是給她們取而代之的卻是最刻板印象的男性特質, 而且還是創作者們聲稱最令人厭惡的男性特質, 那你所創造出來的就不是真正"強悍的女性角色"了, 而只是一群很尷尬地在那邊假裝自己是男人的女人。 例如"力量之戒"的女主角凱蘭崔爾, 永遠都在撂狠話,永遠都在確立權威,永遠都在要求別人的尊敬,永遠都在炫耀, 這就完全脫離現實,因為現實的女性幾乎不會傾向於這樣表現自己, 觀眾們看得出來,艾蜜莉布朗看得出來, 其實連演這些"強悍女性角色"的女演員也看得出來。 再次強調,這不是在說你不能創造武斷或權威的女性角色, 讓她們講自己想講的想法,在自己的一隅奮鬥, 但是你必須賦予她們遠遠比膚淺的戰狼外衣更有深度的刻畫。 16.就好像單純讓她們為了能打能扛而能打能扛,最終嚴重損害她們的勇敢特質, 單純幫她們排除遭受的難關、弱點、失敗,反而移除了她們的可共鳴性, 最終移除了她們的情緒複雜性與角色脆弱性,最終讓她們難以令人喜愛。 而這一切的創作終點,就只是一群乏味的、尷尬的、貧瘠的、無性的、無情緒的、 無喜悅可言的、傲慢的、居高臨下目空一切且不能吸引人的"角色"而已。 人們可能不能很好地用言語整合好他們看到的不對勁, 但是本能上他們已經知道不對勁了,才對這種"假人"感到排斥, 因為這些"假人"無法跟他們產生情緒與情感上的連結。 17.當下好萊塢正繼續強加這種假人般的角色給觀眾, 所以觀眾開始排斥這種強加在他們頭上的"強悍女性角色", 這不啻是一種諷刺:強悍的女性角色,最後竟然成為她們最大的弱點。 ============================================================================== 說得很好啊~~ 雖然我猜又會有人靠北他仇女了。 很懷念像永不妥協主角那樣堅強有真的強悍的女性角色, 這種"真"成功女性角色也在好萊塢這些缺乏才華又自我中心的創作者的腦內世界消失了, 除非這些人改變觀念,不然以前我們熱愛的那些真正令人激賞的女英雄女角色, 只會越來越少。 喔對了,聽說他們最近在鬧罷工, 要不要乾脆就永久性罷工,以後都不要回來了XD 反正市場最終會找到出路,請讓路給那些真正有才華又不會想教育普羅大眾的作家吧, 如此也算是功德一件,呵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29.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7000633.A.43D.html

277 則留言

darkbrigher, 1F
女權的強悍女性就只是擺臭臉的T 一堆作品都這樣玩
※ 編輯: KingKingCold (115.43.29.141 臺灣), 06/17/2023 19:30:17

Ailkernoos, 2F

glacierl, 3F
簡單說就是編劇偷懶啊,不管男女,你要塑造一個迷人

glacierl, 4F
的英雄角色都不是像現在這種無腦故事寫法。

gundom, 5F
女浩克也常被拿來批 當其他英雄滿腦子拯救世界的時

gundom, 6F
後她想的是她的事業。跟浩克說她更善長處理情緒 因

gundom, 7F
爲這是她的日常(被混混搭訕 然後把混混揍一頓)…

gundom, 8F
她面對的問題跟浩克比起來真的微不足道。

miikal, 9F
最明顯的例子應該是動畫版木蘭跟真人版木蘭的差異

miikal, 10F
動畫版木蘭就是普通女生,即使她的同袍也是雜魚,

miikal, 11F
但她的身體還是最弱的,她要一直想辦法

miikal, 12F
真人版的就有氣的設定,變成她一開始就比凡人強了

KingKingCold, 13F
原版花木蘭的男子漢蒙太奇確實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KingKingCold, 14F
那段蒙太奇讓全隊最弱的木蘭做到全隊都做不到的事情

KingKingCold, 15F
最終讓全隊的整體實力上升 完成訓練

protess, 16F
我都會想神力女超人1有沒有符合這次影片主題,畢竟

protess, 17F
劇中反而靠潘恩(一個男人)教會/打醒女主現實是沒她

protess, 18F
想的那麼簡單

protess, 19F
當然她也被包括在"強悍的女性角色"中

miikal, 20F
神力女超人一還是有成長曲線,不過當時卡麥隆有跟

miikal, 21F
導演辯論過類似這篇的問題

poopooShaw, 22F
推,他說得很好。

aa22239, 23F
噓你的結論。難道一開頭列舉的角色就不是當代編劇

aa22239, 24F
寫的?將所有罷工的編劇打成反派大可不必

DEAKUNE, 25F
強悍女性 AKA 換個性別的腦殘肌肉男

peterw, 26F

nwoyao, 27F
他就有名的迪黑啊~笑死 其他的都不講

overall, 28F
驚奇臭臉大嬸

szdxc17, 29F
你口中那些“真正有才華的創作者”也在罷工

szdxc17, 30F
把編劇罷工跟這個影片連結誤導ptt

szdxc17, 31F
真不愧是KKC

szdxc17, 32F
看看有誰相信本文結論這事應該很有趣

tingyp, 33F
轉當迪黑之前是DC黑

lpb, 34F
推這篇,現在的編劇就是偷懶,只是把腦殘肌肉男換成

lpb, 35F
女的而已...

widec, 36F
只是叫女人模仿男人,這不叫強悍女角

Michael4019, 37F
沒有角色發展的主角不一定會讓戲變差,比如歌劇卡

Michael4019, 38F
門、音樂劇女巫前傳。其他部分的批評就比較有道理

Michael4019, 39F
:要讓女性強大?把男性的強大特質冠上去就對了;

lolicat, 266F
人 男人要像配角 要搞笑或是獻殷勤

chanceiam, 267F
10在日漫出現很多耶,覺得不影響

fragmentwing, 268F
有點不同意 身體非大塊頭大開殺戒應該也能很好看才

fragmentwing, 269F
是 動畫裡這種反差數不勝數 像芙莉蓮最新一集 透過

fragmentwing, 270F
分鏡和流暢動作的呈現 一堆觀眾都快被莉妮耶迷倒w

fragmentwing, 271F
然後動畫分鏡本來很多就是從好萊塢的鏡頭語言來的

fragmentwing, 272F
沒道理電影這樣拍一定有違和感 應該是單純功力不足

fragmentwing, 273F
的問題

fragmentwing, 274F
所以說用政治正確掩飾不會拍電影的說法 在這點上我

fragmentwing, 275F
非常認同

rronbang, 276F

c24253994, 277F
有電影以來已經看強男耍智障好幾個世紀了,現在還要

c24253994, 278F
荼毒女性角色…真的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