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eadphone
作者luke417
標題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留言21則留言,17人參與討論
推噓17 ( 1704 )
此篇沒有任何商業合作 只從興趣角度出發,敬請放心 https://i.imgur.com/LOJV60X.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雖然冷門(?) 還是來聊聊,最近在試的墊材 「CMS Ultra TC」(右邊那顆) 這是之前「CMS 0.8」的新款加強版本。 CMS 0.8 國外與對岸用戶較多、且評價相當好。 甚至熱門到對岸有不少仿品出現(購買時要小心)。 對岸仿品的相關討論: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57190-1-1.html 後來2023年下旬,CMS推出了新款「Ultra」系列。 兩者價位帶相近 但「Ultra」系列增加了接觸阻尼點的數量、機構設計也有改良: -> CMS 0.8 每個腳釘有「1個接觸點」 -> CMS TC 每個腳釘有「8個接觸點」 https://i.imgur.com/8twoIgK.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如上圖可見8個接觸點) 多了不少接觸點、導致腳釘直徑也變大些 -> CMS 0.8 直徑3.8公分 -> CMS TC 直徑5.08公分 --------------------------------------- 附帶一提,最近幾篇文章 其實是耳擴 Zahl HM1 攻略企劃的一部分: -> 保險絲 (上次聊過) -> 電源線 (上次聊過) -> 墊材 -> DC線 -> ?? HM1原本的可調整性,再搭配各類周邊之後,可對應更多不同聲音路線、相當有意思。 (之後找時間另外補一篇聽感更新) 這次墊材篇提到的三位選手: CMS Center Stage 2M 0.8 CMS Center Stage Ultra TC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Hybrid 這幾款雖然價位帶偏高(40K左右) 但即便是拿來「墊器材」...聲音變化也相當明顯有感。 都是讓器材更能發揮實力的好墊材。 預算足夠的話、可評估使用在大件或重要位置。 個人蠻推薦至少擇一使用看看。 CMS國外或對岸好評心得不少,例如可參考: http://tinyurl.com/2d5h267z http://tinyurl.com/593yate6 http://tinyurl.com/ym8ka8r4 --------------------------------------- 預算不想拉這麼高的話,可參照之前聊過的墊材篇 文章內有不同價位帶需求的評估: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8543282.A.957.html (Hybrid/CMS 0.8曾在這篇聊過,且有提到較多細節) 本篇選手: --------------------------------------- CMS Center Stage 2M 0.8 (以下簡稱「CMS 0.8」) https://i.imgur.com/iCptUVa.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https://criticalmasssystems.com/center-stage-2m/ CMS Center Stage「2M系列」價位由低至高: -> 0.8 / 1.0 / 1.5 CMS 0.8 一組4顆建議售價:39.5K左右(台幣) ---------------------------------------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Hybrid (以下簡稱「Hybrid」) https://i.imgur.com/NWqNHUu.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右上角那顆) http://f-franc.com/ceramic-footers/ Franc Audio「Ceramic Disc系列」價位由低至高: -> TH / Slim Foot / Classic/ Fat Foot / Hybrid Hybrid 一組4顆建議售價:45K左右(台幣) 不過2024年1月開始似乎有漲價,有興趣的版友可另外詢問: Franc audio 價格調整公告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6639-1-1.html --------------------------------------- CMS Center Stage Ultra TC (以下簡稱「CMS TC」) https://i.imgur.com/sI9Nvz7.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https://criticalmasssystems.com/center-stage-ultra-td/ CMS Center Stage新推出的「Ultra系列」價位由低至高: -> TC / TD / TT CMS TC 一組4顆建議售價:43K左右(台幣) 原廠提到這次Ultra系列 新款入門TC,表現優於舊款中階型號1.0 新款中階TD,表現優於舊款高階型號1.5 實測後 確實TC比0.8明顯有著更好的表現。 --------------------------------------- 本次測試條件 這邊是在「桌面」使用,因此搭配了 Wellfloat 3545L + Welldisc。 依照經驗,下方有一定程度振動處理的話 能讓這幾款腳釘「發揮更完整實力」。 例如: DAC (CMS TC + Wellfloat 3545L + Welldisc) 耳擴 (Hybrid + Wellfloat 3545L + Welldisc) 但如果是在「音響架」使用、或是已有其它振動處理方案 就不用像我這麼麻煩、直上音響架即可。 --------------------------------------- CMS TC 官方建議至少 7~10天 安頓期(磨合期): https://criticalmasssystems.com/center-stage-ultra-td/ ------------------------------- What to expect during settle in 安頓下來後會發生什麼 The settling in period is generally 7 to 10 days, but it can be longer. Becaus e Center Stage Ultra will dramatically change the current electromechanical eq uilibrium of your components, you should expect your system to temporarily deg rade at the outset. This is perfectly normal. Your soundstage will then begin to reconstruct itself as it establishes a new and better equilibrium point. 安頓期一般為7至10天,但也可能更長。 由於 Center Stage Ultra 將極大地改變元件的當前機電平衡,因此應該預料到您的系統 會在一開始就暫時退化。 這是完全正常的。接著您的聲場將開始自我重建,因為它建立了一個新的更好的平衡點。 ------------------------------- 依照經驗、墊材使用或多或少都需要「安頓期(磨合期)」。 (讓聲音變化更穩定的階段) 這個時間長短不一定,可能數天或更短。 換句話說、並非所有墊材安頓期都像CMS這麼久。 以這次CMS TC的實例來看: -> 上機放置半天後,剛開聲 剛轉換環境(沒有腳墊 -> 有腳墊),此時整體能量變化感最強烈。 音像周圍泛音與空間擴散音,連成一大塊的「濃厚感」。 同時感覺低頻量多且帶點糊散感,但很快就正常了。 -> 上機放置半天後,聽一陣子 依照經驗是「音響性改善變化明顯」的階段。 聽一陣子習慣後,剛開始那個濃厚感漸漸變得不明顯。 (也可能耳朵RUN習慣了) -> 上機未滿7天內 依照經驗是「起伏變化不定」的階段。 磨合過程,這中間聽感會有點起起伏伏與變化(不一定是正面的...)。 -> 上機滿7~10天磨合期後 依照經驗是「音樂性最好、最均衡」的階段。 音樂性追上來之後,此時整體聽感表現較為完整。 -> 移除墊材後 剛轉換環境(有腳墊 -> 沒有腳墊) 音像變得有點糊散、聚焦感控制力變弱...etc. 墊材評測AB test相當麻煩 安頓期是否完成、 在哪個階段切換做AB、 人耳習慣(耳朵被RUN)的影響...etc. 上述條件都會影響測試結果,導致這次也花了不少時間 (汗 ------------------------------- CMS TC vs. CMS 0.8 之前曾用「有序感」形容過 CMS 0.8。 CMS TC則是在同樣「有序感」基礎上、有著以下變化: 1. 音場深闊感、音像穩定度更好 2. 聲音濃郁感、厚實豐滿度更好一點 3. 情感表達與整體均衡度更好 相較於CMS 0.8 CMS TC可說是「全面勝出」提升幅度明顯且表現更全面、但價格卻沒有增加很多。 原本有打算購入CMS 0.8的話,可直接考慮CMS TC、基本上不會出錯且更為划算。 但如果有二手價不錯的CMS 0.8,也是個好選項。 ------------------------------- CMS 0.8 CMS TC Franc Hybrid 這三款共通優點: 1. 背景變黑,細節表現變好,聲音穩定度變好。 「主觀聽覺上」的降噪/安定效果很不錯。 2. 定位清晰、空間感變好。 3. 控制力變好...講控制力似乎有點抽象。 大致上是瞬態特性、強弱對比動態、定位感與節奏感拿捏得比較「剛好」。 不是整片一起加強或轉弱,也不是單純整體線條銳化。 而是錯落有致,強弱對比動態更為分明的感覺。 各聲部音律收放節奏自然且恰到好處、不會有某些環節太快或偏慢的感覺。 4. 完成度不錯,不太會有明顯挖東牆補西牆的感覺。 ------------------------------- 一些比較(差異點): 聲音密度變化 CMS TC > CMS 0.8 = Hybrid CMS 0.8和Hybrid都有優化感、表現差異不大。 CMS TC則是比這兩者再略好一點。 控制力與定位感 CMS TC > CMS 0.8 > Hybrid 流暢度與自然度 CMS TC > CMS 0.8 > Hybrid 音像浮凸感與輪廓表現 CMS TC > CMS 0.8 > Hybrid 背景黑度、降噪/安定效果 CMS TC > CMS 0.8 > Hybrid 上述這些 Hybrid 其實已經表現很好、但剛好是 CMS 更擅長的強項。 高頻水潤感:Hybrid > CMS TC > CMS 0.8 中頻豐滿度:Hybrid > CMS TC > CMS 0.8 低頻量感:Hybrid > CMS TC > CMS 0.8 如上次聊過 CMS 0.8 我感覺三頻變化並不算明顯。 (頂多會覺得中頻相對凸顯一點) 反而 Hybrid 三頻變化更明顯、肉感更好些。 要留意Hybrid這個特色是贏過CMS 0.8與CMS TC的。 再加上耐用(耐操)與泛用度高(有點凹凸面的器材原機腳也OK)的特性,即使新推出的CMS TC來勢洶洶,Hybrid依然是很不錯的選擇。 CMS TC三頻變化介於兩者之間。 至於CMS Ultra系列中高階型號TD、TT 則應該是在三頻表現更為強化(更全面,可擺放位置更多)。 --------------------------------------- 接著嘗試不同排列組合、其中最讓我驚豔的是-> DAC(CMS TC) + 耳擴(Hybrid) 這搭配兼具了優秀的音像浮凸輪廓感、良好控制力。 同時那個豐滿度、情感表現也很到位...是本次最推薦的組合。 一度讓我有點退燒感...(趕快驚醒) 即使後來,這邊有些線材器材外借出去、這組合仍然讓我有著很好的整體聽感。 例如 由 Joni Mitchell 演唱的經典曲目Both Sides Nowhttps://i.imgur.com/VfHB0Zv.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Joni Mitchell - Both Sides Now (2021 Remas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r2EFomFkU
這首其實Joni Mitchell在不同年紀演唱的版本,也有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 可自行找無損片源或不同版本試試。 同曲目、近期由另一位歌手Hannah Cameron翻唱的版本: https://i.imgur.com/UuOUCr5.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Songs From The Canyon - Both Sides N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1esIodJCE
在這兩個版本之中 搭配歌詞詮釋、可以很清晰感受到唱腔的細微情感變化...時而低吟,時而高亢... 尤其Joni Mitchell版本更是扣人心弦,很有味道。 夜深人靜,靜下心來細細聆聽這首歌很棒~ --------------------------------------- 聽這首曲目的時候,推薦參考以下連結 延伸閱讀: 聽《Both Sides Now》,承認那些我們從來就不知道的事 https://vocus.cc/article/5c9c26c9fd897800010f3296 歌詞中文翻譯: http://www.andersonmusic.idv.tw/lyric/b1.htm ptt心得 Both Sides Now by Joni Mitchell https://www.ptt.cc/bbs/WesternMusic/M.1138857049.A.FBA.html --------------------------------------- 兩者交換位置,也不錯聽: -> DAC(Hybrid) + 耳擴(CMS TC) https://i.imgur.com/KGW8XjB.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但這組合會感覺「有序感」稍微比「狂野感」略多了一些。 相較之下,原本配置DAC(CMS TC)+耳擴(Hybrid)比較有打中我的點。 如果剛好手邊兩組都有的版友、可嘗試看看變換不同位置搭配,還蠻有趣。 --------------------------------------- 總結來說 到了一定價位帶之後, 墊材選用我認為更關鍵的是「全面性」或「是否有打中需求」。 如果已是Hybrid用戶,且不缺第二組腳墊: -> 不一定要購入 CMS TC (雖然我認為CMS TC優於Hybrid,但Hybrid整體已相當不錯) 以下情況,可優先考慮「Hybrid」: -> 重量較重的器材(或音響架) -> 想直接墊在原機腳下方的 -> 會在意耐用度的(CMS上方那層蠟紙要小心使用) -> 以需求來看,希望在「三頻表現」有更明顯強化感 以下情況,可優先考慮「CMS TC」: -> 如果已經有Hybrid,想搭配其他墊材 -> 原本就打算購入CMS 0.8(改購入CMS TC划算很多) -> 以需求來看,希望在「控制力、流暢度與音像輪廓浮凸感」有更好表現 -> 在這個價位帶,只想購入一組嘗試 (CMS TC均衡度與總合評價更好) CMS 0.8 / Hybrid 兩者路線不同,可以視需求互補。 CMS TC 則表現更全面,可以單用、也可以與 Hybrid 或其他墊材互補。 --------------------------------------- https://i.imgur.com/rDDfjm3.jpg
[心得] 墊材 CMS Ultra TC 聽感分享
最後補一些 CMS腳釘的「使用注意事項」 1. 腳釘上方都是「整面蠟紙」,要小心耐用度。 2. 直接接觸器材機身會更好;讓每顆腳釘的整面蠟紙,與內含8個接觸點,都能完整接觸 機身(吃好吃滿)。 3. 如果放器材原機腳下方,表現受影響之外;如機腳下方有凸起物、也可能導致蠟紙破 損。 4. CMS TC直徑比之前更大一些、如果木內和夫擺法(放四個角落),要留意是否卡到原 本機腳位置。 5. 擺放在音響架或墊板會有更好效果(下方已有一定程度振動處理)。 6. 參照官方建議有7~10天的磨合期。 --------------------------------------- 閒聊 「某些」行銷文章會讓人有 「要使用這產品,才會有這效果」的印象 但這邊在測試東西或橫向比對時 實際情況大多是: 「兩者聽感變化,有些是類似方向;只是或多或少、程度差異「程度上雖然某一方更好、但另一方也不錯」 (不是「0與1的差異」) 例如這次 雖然CMS TC 是我認為本篇之中整體表現最好的 但不會因為CMS TC的出現 導致手邊原有Hybrid變爛或變差 反而是有些不同優勢與走向 CMS TC是Ultra系列的入門型號 對標到Franc的旗艦型號Hybrid 如果預算抓更多,想追求更好表現的話 可考慮高階型號的CMS TD或CMS TT 下期預告...應該還是電源線篇(? 以上 感謝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1.110.1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04887716.A.7E2.html

21 則留言

pobearla, 1F
推論文
感謝

shaylin3, 2F
好 先讚在看
感謝七大,您

lazybirdzzz, 3F
感謝優質論文
感謝QQ

Daedolon, 4F
先推再看~
感謝多龍大~

cccwei, 5F
推 很有參考價值
感謝3C大助推喔

Ikaruwill, 6F
您 醬油也能寫出論文
感謝樓上大大們助推:)

borisaladin, 7F
大推 剛好對CMS新款有興趣 很有參考價值
新款真的不錯

Skrwuword, 8F
大推~ 這組真的有驚豔到! 寄回來之後我試試看放DAC
感謝S大,後續可多試試不同位置,搞不好還會有驚喜(?

thomas790, 9F
感謝優秀文章!太棒了
感謝thomas大助推

Had965408, 10F
推高級墊材 推心得
感謝Had大推~~

jimmycccp, 11F
實用心得推
感謝XD

Amulet1, 12F
您...先推等玩到墊材再來看XD
※ 編輯: luke417 (42.71.213.68 臺灣), 01/11/2024 11:26:38

itai, 13F
hybrid去louis家聽過 墊在dac200上真的很有水潤感
感謝itai大推 Hybrid那個水潤感 即便到了CMS TC也不及 (不知道TD/TT有沒有機會)

louissyou, 14F
推Luke大比較心得,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使用franc,主要

louissyou, 15F
是用法比較彈性,除了可以上機器外還可以當角錐墊,或

louissyou, 16F
是配合螺絲孔鎖在設備或者喇叭上,CMS感覺也不錯,就是

louissyou, 17F
那個蠟紙會讓人有點抖,加上他的彈性沒有那麼大感覺有

louissyou, 18F
點可惜,不過這也是CMS強大的know how之一吧
感謝Louis大助推 確實Hybrid的三頻表現都優於CMS TC,而且耐用度與承重也都更好 (我在內文也補述一下)

HGK, 19F
推luke大大 墊材受益良多
感謝HGK大大推~
※ 編輯: luke417 (113.196.177.165 臺灣), 01/12/2024 13:50:52

a951l753vin, 20F
Push

ntcpa07, 21F
推一個,之後也要來處理墊材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