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看板Headphone
標題

Re: [閒聊] 想問一下有推薦的古典樂嗎?

時間
最新2023-02-09 17:05:00
留言70則留言,47人參與討論
推噓47 ( 47023 )
雖然原po是問有沒有推薦的小提琴曲目,不過小弟想分享一些入門小攻略,希望可以幫上 想入古典坑的人們~ 我曾經以為把我覺得好聽的、感人的音樂介紹給對古典樂有興趣的人,就可以成功推人入 坑,但後來跟樂友們交流才發現不少人其實都不是從那些「好聽的音樂」入坑,有人是馬 勒的交響曲、有人是蕭士塔高維契、有人是宗教音樂、奇葩一點的是春之祭......,而我 的入坑曲目是賦格的藝術,我想這代表的意思是古典音樂是很難透過複製經驗來幫助新手 的。 而我在開始聽古典音樂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在我聽到我喜歡的曲子後,根本不知道曲目 欄那一串英文和數字是甚麼回事,既然我看不懂這些,那我後續要搜尋相關資訊也會很困 難,或是硬把裡面的一些字眼記下來後,輸完這些字後搜尋到的資料或曲子其實不是原本 那首。所以我認為剛入坑時先記得一些字眼是很重要的,在古典音樂這麼龐大的系統裡不 至於完全沒有地標,挫折感也會輕一些。 我建議可以先把一些重要作曲家的名字看熟或背起來:韓德爾Handel、巴哈Bach、海頓 Haydn、莫札特Mozart、貝多芬Beethoven、舒伯特Schubert、舒曼Schumann、布拉姆斯 Brahms、孟德爾頌Mendelssohn、蕭邦Chopin、李斯特Liszt、華格納Wagner、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普羅高菲夫Prokofiev、西貝流士Sibelius、德布西Debussy、拉威爾Ravel 、德弗札克Dvorak、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蕭士塔高維契Shostakovich、馬勒Mahler 、布魯克納Bruckner、巴爾托克Bartok、佛瑞Faure、法朗克Franck、史克里亞賓 Scriabin、梅湘Messiaen,看過這些名字之後,大概有六七成的主流古典音樂CD和音樂會 曲目上已經有你認得的字眼了。 接著是曲式的部分 Symphony是交響曲,也就是一個樂團跟指揮家的演出 Concerto是協奏曲,除了樂團與指揮家之外還會有獨奏家(通常是一個),那位獨奏家演奏什麼樂器就是 甚麼協奏曲,例如piano concerto就是鋼琴協奏曲,會有一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會有一 個樂團幫他伴奏 Sonata是奏鳴曲,如果是鋼琴奏鳴曲那就是只有一個鋼琴家彈鋼琴,若是別的樂器的話例 如violin sonata,那則會是一個小提琴家外還會有一個鋼琴家伴奏 室內樂的話先大概記得兩種就好,一種是鋼琴(piano)n重奏,另一種是弦樂(string) n重奏,n=3時叫trio,n=4叫quartet,n=5叫quintet,n=6叫Sextet,n=7叫septet,n=8 叫Octet,可以先記n=3和4就好。 看到這裡已經可以看懂不少了,舉例一下: Brahms symphony No.3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由整個交響樂團演奏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2->貝多芬第32號鋼琴奏鳴曲,一個鋼琴家演奏 Bartok string quartet No.3 ->巴爾托克第三號弦樂四重奏,一個弦樂四重奏團演奏 不過,在CD或是串流上,你一定會看到這些曲子後面還有一個英文加數字的字眼,例如 Op.130、K.331等(多數時候是Op.),這些則是後世的人們給曲子的編號,基本上你可以 把這個編號當成GPS座標,只要有作曲家的名字加上作品編號,就可以確定是哪一首曲子 。而當你越來越深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時就會慢慢背一些起來的XD 但即便你已經懂得以上這些,那我們可以,把他們想成文章有記敘文、論說文、抒情文等 等,就像交響曲、協奏曲一樣。而以上這些文體內又可以分起承轉合等部分,對應到音樂 就是樂章。不過就像詩或雜記一樣,會有一些比較自由的體裁在以上的命名規則之外。這些 作品大概只能以經驗去慢慢累積,如果你行有餘力的話還可以再記幾個詞彙:夜曲Nocturne、 即興曲Impromptu、船歌Barcarolle、敘事曲Ballade、詼諧曲Scherzo、前奏曲Prelude、 賦格Fugue、卡農Canon,而有些組曲會以Partitas或是Suites做命名,或是有些曲集會直 接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以上這幾個詞彙可以先知道就好,不用先想太多。 相信有以上這些概念的話,至少在接觸到自己喜歡的曲子之後,你是有能力再去深究與拓 展的,你可以就自己喜歡的曲子去拓展同作曲家的作品、或是類似體裁的曲式,或是你可 以在串流上搜尋同一首曲子,聽聽不同演奏家的版本。 如果想要稍微有系統一點的去入門古典音樂的話,我大力推薦《古典樂天才班》這本書, 二手書或是圖書館應該都借得到,裡面附的CD沒有也沒關係,可以從串流找就好,這本書 可以讓你大概知道不同時期的演進、然後會針對作曲家列一些比較常被人提及的作品,也 會提到樂團跟樂器部分,印象中裡面不太會提到樂理,算是很適合新手閱讀的書籍。 又或者,你可以考慮開始去現場音樂會,很多時候在家裡聽很無感的東西在聽了現場之後 會開竅,也可以因此多認識曲目,交響樂團的話可以看看國家交響樂團NSO、台北市立交響 樂團TSO的樂季手冊,看到有興趣或是很經典的曲目、演奏家就可以去聽看看,現場與錄音 算是相輔相成的;至於室內樂的部分,我會推薦可以關注鵬博藝術主辦的節目,不論是演 奏家還是聽眾素質都算是國內音樂會很高的(而且有很多場次聽眾數量都很少,超爽的) 以上是我覺得新手入坑可以先知道的一些事情,再加上現在有些youtuber像是音樂家的無 聊人生、安迪老師之類的可以看,也因為有串流的關係,認識曲目的難度比以前CD和黑膠 時代簡單很多,希望各位耐心看完這篇的你也可以不會在剛入門的時候就被這些術語嚇跑 ,一起讓古典音樂伴隨你成長~ P.S.既然是發在耳機版的文,那還是提一下耳機的部分,我建議古典新手建構系統時可以 先累積一些現場音樂會經驗再來挑選與你在現場聽到的聲音感覺最像的,這樣在後續玩到 版本比較時會比較輕鬆,也會在日後去聽音樂會時不至於落差感太大,通常歐美廠商的會 比較適合一點(主觀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67.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75696125.A.9F6.html

70 則留言

BOXer99, 1F
大有用處,謝謝大大

dsadsa123321, 2F

tnil, 3F
推一個~

poohlove, 4F
推!

crazyke313, 5F
推!

w96150, 6F
超豐富的文

ronbaker, 7F
來追蹤靡靡之音集也可以認識古典音樂哦
有在clmusic版看到大大的發文! 看起來蠻有趣的~

ghchen1978, 8F
以前看那些字母都不知是啥意思,現在稍微了解了

k5648550577, 9F
聽古典樂其實要做很多功課,入門門檻不低,所以我都
沒錯 在我入門的時候最覺得困難的不是缺少音樂聽 而是連曲名都看不懂的撞牆感

k5648550577, 10F
在鑑賞(x)當背景音樂(o)

qskingq, 11F
感謝 了解更多了!

f820203, 12F
感謝樓主分享!

goldie, 13F

CactusFlower, 14F
大推現場聆聽經驗 用真實樂器 真人演奏的音色來建構

CactusFlower, 15F
系統才是最端正的聲音 先不論音場這種先天物理限制

CactusFlower, 16F
的項目 至少整個樂團裡不同聲部該有什麼樣子 都是聽
就像幾年前說到古典音樂時很多人會推薦hd800的超大音場和解析能力 但小弟私心認為這跟現場聆聽經驗是有點脫節的 另外有些音染太重的系統可能會在聽某些音樂時特別好聽 不過對於音色的賞析會造成很大的阻礙 另外說個小笑話 有個有在接音樂會紀錄的樂友前輩曾經說過如果他錄音的對象是弦樂器又拉得不夠好時 如果案主對錄出來音色一直不滿意(其實是錄音對象拉得不夠好)的時候他會改拿grado給案主聽

CactusFlower, 17F
過幾場音樂會後才會曉得的

purplesky911, 18F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dsadsa123321, 19F
講個詭異的,聽多現場後再聽耳機,會覺得mono錄音

dsadsa123321, 20F
比較接近現場。
我懂你在說什麼!其實在現場聆聽中會發現聲音不會像專業錄音室裡多個麥克風收音出來的聲音一樣那麼乾淨分明 除了樂器的聲音 樂音在空間的聲音之外其實樂器跟樂器之間的聲音或許也會有些交互作用吧 又尤其耳機系統上左右聲道是完全分開的 我猜這是為甚麼單聲道錄音有時聽起來反倒比較接近現實經驗 不過以上都是不負責任的推測~

ar109982, 21F
好棒 淺顯易懂

showgun5566, 22F
好文推 鵬博辦的室內樂跟獨奏會也真的讚
而且鵬博老闆的podcast 大叔聊古典 也很讚……不過要跟上他們的內容需要認識非常多演奏家和錄音 很難完全跟上他們提到的每一樣東西 不過他們版本比較跟訪問音樂家的單元都很值得一聽 另外如果想深入鋼琴的部分,我建議可以找焦元溥寫的遊藝黑白(新手的話我會覺得可以先看舊版 會比較有演奏學派的脈絡可循)來看 透過鋼琴家的訪談來認識演奏家和錄音可以學到很多 不過閱讀+找錄音來聽蠻需要耐心的 我手邊的新版到現在也才剛看一點點……

AppEurpxikr, 23F
推分享,本木耳受益良多

cynx1337, 24F
推好文

Rhaegar, 25F
推推,這篇很實用

shaylin3, 26F
推好文

Pixar1995, 27F
推推 好用心
※ 編輯: francoisM83 (223.136.38.180 臺灣), 02/07/2023 08:16:01

opoppp, 28F
推推推
※ 編輯: francoisM83 (223.136.38.180 臺灣), 02/07/2023 08:23:34

noryb, 29F
推好文! 上了年紀才愛古典樂,此篇受益良多!
※ 編輯: francoisM83 (223.136.38.180 臺灣), 02/07/2023 08:38:38

DennisTai0w0, 30F
學到東西了
※ 編輯: francoisM83 (223.136.38.180 臺灣), 02/07/2023 08:48:05

sleep30hours, 31F
所以有些器材會有讓左聲道和右聲道稍微混在一起的

sleep30hours, 32F
Crossfeed功能。不過我是覺得這二十年來的錄音就算
真想聽看看weiss……不過有crossfeed功能的小弟也是買不起QQ

sleep30hours, 33F
用耳機聽也不會有左右聲道太分開的感覺了。

NintendoGC, 34F
推!我才剛入門,用 Roon 直接聽同一首曲子不同版本

NintendoGC, 35F
蠻方便的...

ray6031515, 36F

jzoosuck, 37F

gt35abe, 38F
專業推

kujkoch, 39F
推,現場是無法取代的

KerwinL, 73F

ar109982, 74F
依我個人理解,耳道受限於單體大小 動態會差現場太多

strollinrain, 75F
春之祭...哈哈

cloning, 76F
新手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