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請益] 期貨如何在風險與報酬間取得平衡

時間
最新2023-05-01 23:38:00
留言193則留言,19人參與討論
推噓38 ( 380155 )
(以下討論的是期貨無限轉倉) 最大報酬方面: 由於股市長期來看是向上的,每天的期望報酬都是正的 因此只在上漲的過程中進行再平衡加倉,而在下跌的過程中則採取buy and hold的策略 這樣可以避免承擔槓桿耗損,相比之下,如果在下跌時進行再平衡,就會造成報酬低於前 者 也就是說,如果目的是追求最大報酬,那麼在下跌時buy and hold可以最大化獲利 風險方面: 由於在下跌的過程中不減倉而不斷放大槓桿,將會導致面臨margin call的風險 雖然1.5倍的槓桿一般被認為足夠安全,因為需要下跌66%才會margin call,而二戰後歷 年股災最大的drawdown是60% 但是,過去的經驗無法保證未來不會出現類似全球戰爭等影響股市的事件,比如說如果台 海或中美發生戰爭,全球股市會不會出現大於66%的跌幅 這就像all in台股、台灣房地產而賭不會發生戰爭一樣,難道要把人生的命運壓在這種不 確定性的事情身上嗎? 想問大家覺得以下哪種方式更合理呢? 1. 使用1.5倍槓桿,上漲時再平衡,下跌時buy and hold(drawdown 66%以上,財富歸零) 2. 使用2倍槓桿,上漲下跌都會再平衡(雖然再平衡會降低報酬率,但因為使用更高的槓桿 可以彌補一部分再平衡帶來的損失,而且相比1.沒有margin call風險) 3. 200日均線以上使用2倍槓桿,跌至200日均線以下將槓桿降至1倍也就是無槓桿(屬於擇時 策略,原因是200日均線下通常會增加波動率,此時如果直接選擇無槓桿可以減少槓桿耗 損帶來的影響,而且也沒有margin call風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46.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81402487.A.413.html

193 則留言

sonnyc, 1F
槓桿那麼低 會不會買指數ETF就好 還可以配息?也不用補錢
配息應該不是考量的點,畢竟期貨也是有除息的點數。 1.5或2倍槓桿也不低了,像30年房貸不做轉增貸平均也不到2倍的槓桿

yamakazi, 2F
可能配息要扣稅的關係?

yamakazi, 3F
不過同意一樓

pttccbbs, 4F
用槓桿,最後扛不住的,往往是人性,我們往往高估自己

pttccbbs, 5F
所能抗的壓力
這倒是真的,不過在2022年初開始使用槓桿以來就沒見過損益是正的一路到低點可能-50%以上 也頂多就是幹幾句,是真的沒什麼痛的感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

darkMood, 6F
別玩期貨,可能的風險大,獲利那麼少,不值得。

darkMood, 7F
只想要抱住不放的,還是買現股啦。

darkMood, 8F
想要年年獲利至少50%,再來玩期貨吧。

AssKisser, 9F
請google 生命週期投資法 或買那本書來看 可以回答你

AssKisser, 10F
的問題
書中提到的期貨,應該是比較推薦2.的方法吧,就是要維持一定的槓桿率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2:57:56

daze, 11F
你想要使用槓桿的理由是?你相信你有低於一般人的風險趨避

daze, 12F
?你相信你有個在無槓桿下無法達成的財務目標?你相信你有

daze, 13F
大量的未來人力資本可以折現?
主要是想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升報酬 而風險的部分,因為考量到安全邊際,假設的情境是未來或許10年全球股市年化報酬5% 相信長期2%通膨+1%經濟成長+2%殖利率的環境下,高機率可以實現5%的成長 而使用的槓桿工具在原本5%的年化報酬下確實可以透過放大beta提高預期報酬 當然,如果未來因為什麼黑天鵝導致全球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變故,就不是個人能夠掌握的了

flypenguin, 14F
想得好複雜,我的無腦轉倉部位 就是期貨+定存而已
如果下跌,會進行再平衡嗎?

Gyin, 15F
生命周期投資法大概就是你的第二個方法 避免被掃出市場
目前也是一定程度傾向2.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4:11:19

vincent1700, 16F
再平衡頻率高低會影響到追蹤誤差,alpha可能不為0,

vincent1700, 17F
但頻率太高會增加摩擦成本。而且假設你做的是美指期

vincent1700, 18F
好了,用兩倍槓桿來做,你隱含成本一年就是10%,整

vincent1700, 19F
年報酬指數平盤就是賠10%,就算你現金跟保證金管理

vincent1700, 20F
得當一年也要吃7%的成本
對啊,再平衡會一定程度犧牲報酬,可是不做再平衡又會承擔margin call的風險 感覺還是再平衡比較符合人性 另外現在2倍槓桿應該5%左右的隱含成本?之後以中性利率做為參考,成本可能介在3.5%左右 是說自己模擬2007/3~2023~3的S&P500 2倍槓桿,再不考慮margin call的前提下 結果表現是每月再平衡>每季再平衡>每日再平衡=半年再平衡>每年再平衡 似乎頻率過低也不見更好

abyssa1, 21F
問就是all in

w901741, 22F
用正二配到1.5倍槓桿,剩下的資金拿來加碼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4:29:31

vincent1700, 23F
你123都是順勢策略,1.下跌時勉強算逆勢,如果實際

vincent1700, 24F
上大盤真的長期上漲,逆勢策略較有可能獲得alpha,

vincent1700, 25F
但前提是長期上漲幅度>融資成本跟不被斷頭
確實能最大化報酬,但賭不被斷頭真的要承擔太大的壓力,導致至多只敢使用1.5倍槓桿 即便1.5倍,也很難說就一定安全 所以2.似乎更加的合理? 至於上漲幅度>融資成本,在美股市場真的很麻煩,FMWN沒有細算過但理論上成本可能小於4%左右 而且借歐元買追蹤MSCI WORLD的期貨應該不用承擔匯率風險,感覺是一個現階段可以使用的工具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4:46:08

vincent1700, 26F
你一倍槓桿做ES年化成本是5%,單買SPY就沒這個成本

vincent1700, 27F
除非你保證金全部用國庫券抵押,但還是小於隱含融資

vincent1700, 28F
利率許多

vincent1700, 29F
全部抵押也有點麻煩,你損益一波動要嘛被迫賣出要嘛

vincent1700, 30F
變國庫券融資

vincent1700, 31F
兩倍就是10%
可是計入融資的只是因為下跌不夠的那個部分 在使用treasury的前提前,借貸成本應該還是接近5%左右?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4:51:11

vincent1700, 32F
現貨要超過100%才會開始算融資,期貨0%就開始算了

vincent1700, 33F
持有成本理論

GooseLover, 34F
樓上算錯了吧,我大概準備了27000去做2MES/1MNQ,這

GooseLover, 35F
一年我也沒有花到10%的成本去轉倉啊,而且現在CME都

GooseLover, 36F
可以幫你算成本了,沒有那麼誇張啦

vincent1700, 37F
過去一年沒10%啦,現在有

vincent1700, 38F
這利率是跟著SOFR走
假設現在期貨隱含利率是5%,treasury利率是4.5%,融資利率5.5% 買了1000usd的期貨以及1000usd的treasury 假設期貨部位下跌100usd 成本不是接近900*5%*2-1000*4.5%+100*5.5%嗎?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5:12:19
※ 編輯: foxishaonian (1.200.146.13 臺灣), 04/14/2023 15:14:08

vincent1700, 39F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