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討論] 恭喜日本拿下U16第五 可是我們能安心嗎?

時間
最新2023-09-26 05:53:00
留言294則留言,24人參與討論
推噓44 ( 462246 )
先恭喜日本在U16擊敗昔日亞洲強權伊朗 拿下第五名 但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了嗎? 先說結論 我們無法安心 根本沒人能精準預測FIBA Asia的安排 甚至於明年的U18我們也不一定可以打 問大家一個問題 今年u16前五名是 澳洲 紐西蘭 中國 菲律賓 日本 請問下屆東亞一共有幾個名額? 4個嗎? 記住你現在的答案 看完這篇文章 我們再看一次這個問題 看看答案還會一樣嗎 各分區的資格規則沒有白紙黑字公告 台籃板對於職籃的規章都斤斤計較 但此時卻對FIBA規則意興闌珊。 很有一種可能 FIBA Asia先自己決定分區名額有多少 再告訴東亞籃協 這次你們要出三隊 東亞籃協再自己決定照FIBA排名取前三名 你各位沒資格的會員沒問就不會通知你 這就像野場三三 你自己沒計算幾隊到你那你就別打。 整個過程看起來很業餘對吧 但過去幾十年來還真的可能都這樣運作。 如果中華籃協屬於精明善良 那就會在去年知道今年可能少一個名額 二月開始大力爭取資格賽 如果籃協屬於精明邪惡 那就會在今年二月開始大力評判FIBA Asia黑箱作業 雖然我們的籃協實際上是平庸的 但難道大家生氣 僅僅只是希望我們籃協精明? 如果籃協精明卻在FIBA Asia黑箱這件事情上開戰 難道你們就會支持籃協? 我寧可相信大家最終是希望台灣有U16比賽可打的 但很可惜就算籃協是精明善良 舉辦了資格賽 也很可能不會有U16比賽可打 但是如果籃協選擇了精明邪惡與FIBA Asia開戰 以後就說不定比較容易爭取到東亞名額 因為沒有白紙黑字 以下先分析U18的資格規律 2006年以前 可能沒有分區 也可能想打的隊伍<=16隊 不知道怎麼的就冒出了16隊抽籤 可謂是黑箱中的黑箱的時代。 2008年開始確定有分區概念 五分區每分區2個基本名額。 2012年把中亞分成中亞南亞兩區 兩個分區基本名額變成1個 這樣切好處在哪? 2008到2016大洋洲加入前 規律都是前五名為下屆的分區多加一個名額 地主國為下屆分區多加一個名額 10+5+1 = 16 以2014年U18為例 因為2012前五名東亞就拿下了四名 所以東亞在2014足足有 2+4 = 6 個名額!! 但是蒙古卻沒有參賽 浪費了一個名額 這裡可能是個伏筆。 前五名為下屆+1名額的規律非常明確 所以很多人就直接把這個當規則了 (實際上說前五名也不太精確 冠軍是保送 2~5才是+1) 然而 2018年大洋洲併入 就開始變得違反規律。 首先從疫情前的2018 u18 2017 u17 兩項賽事分析 可以看出原本衛冕軍不佔分區名額 但是大洋洲加入後變成衛冕軍會佔走分區名額 也就是說大家以為第一名會幫分區增加名額 錯 Not anymore 這點是最大的變動 但恐怕在我這篇文章以前很少人注意到這件事情 大概只有維基的編寫者和研究者才比較會發現 所以遑論我們資質平庸的籃協 說不定其他國家籃協也不一定知道。 大洋洲2個基本名額奪襲的是衛冕軍的+1和東南亞。 東亞還是維持2個基本名額。 但即便我們事後諸葛看出了這個變動 還是有地方非常奇怪 2016年的前五名是 伊朗 日本 南韓 黎巴嫩 中國 2018西亞的部分的確由+2變成+1 (因為衛冕軍) 但是東亞的部分 不是+3 只有+2 那麼那一個名額給了誰呢? 不是第六名的中華 是第七名的菲律賓 接下來u18就受到了疫情干擾 比較難確認是否符合規律 就先不管了 回到今年的u16。 前一屆u16前五名是 澳洲 日本 紐西蘭 黎巴嫩 印度 照我們前面剖析 大洋洲加入後的規則 衛冕軍不會為分區加名額 2~5名加名額 所以大洋洲是 2+1 = 3 西亞 2+1 = 3 南亞 1+1 = 2 東亞 2+1 = 3 ...... 錯錯錯! 西亞南亞東亞是對的 但大洋洲實際上是2 那個名額也不是給第六名的南韓 而是給到第七名的菲律賓 如果看到這裡你各位頭腦已經爆炸 連PTT的各位都頭腦爆炸了 更何況是我們籃協體育班出身沒念過什麼書的官員 所以在U16事件上我懶得把焦點放在籃協身上 這已經不是平庸的他們能應付的難題。 大家覺得 2018年把東亞名額給了第八名的印度 2023年把大洋洲名額給了第七名的菲律賓 是一項有規律可預測的規則嗎? 再回頭看一開始的題目 今年u16前五名是 澳洲 紐西蘭 中國 菲律賓 日本 你能確定FIBA Asia會不會又把其中一名的名額 挪到後面嗎? FIBA Asia不白紙黑字公布規則 又破壞以往的規律。 就算假設內規有提到可以自由心證 想像一下如果職籃規則公布前三名進季後賽 第四個名額由聯盟自由心證決定 看球迷會不會炸鍋 這樣一看就可以知道FIBA Asia亂挪名額是一件多扯的事情 這篇我們已經了解到 為了搞清楚資格 想要獲得資格 我們居然要像個理組一樣逆向工程解數字難題。 但事情還沒結束 為了讓台灣有最好的結果 還有文組的難題要解決。 但時間太晚 留到下回再說 如果你各位看了這篇也搞不懂規則 連紅字的地方也沒看懂 又怎麼指望體育班沒讀書的籃協搞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95.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695581440.A.176.html

294 則留言

neighbor29, 1F
講太多了 反正下屆U16能打

neighbor29, 2F
文中提到18年U18東亞部分,有時候其實分區沒有球隊

neighbor29, 3F
想參加,尤其青年級很明顯,資格會挪移到其他區域
※ 編輯: StarTouching (111.252.95.111 臺灣), 09/25/2023 03:12:49

black55, 4F
好像選舉造勢的發言

alankira, 5F
一堆臆測、不確定、就算出下一篇也不會有結論

seimo, 6F
就現在籃協的型態。目前幫U16想什麼下一屆還不如放

seimo, 7F
眼明年U18怎麼選材。是怎麼衡量選材標準的(是以HB

seimo, 8F
L整年度的成績?還是有專員紀錄各場的優秀球員而非

seimo, 9F
只看八強甚至去年那樣選是不是有問題?)。要何時

seimo, 10F
開始集訓的初步計畫。每一年的延續觀察培訓球員才

seimo, 11F
是比較重點。現在U16過去了以籃協狀態就是結束。接

seimo, 12F
下來是兩年後才有。因此目前頂多就是提醒而已但作

seimo, 13F
用不大。

ChrisPaul03, 14F
舉辦U16, U18瓊斯盃 快速解決

grant3324, 15F
上屆名額的問題,E大那邊已經解釋過了。大洋洲沒有

grant3324, 16F
球隊+1的情況下,FIBA要把名額讓給哪一個分區,確

grant3324, 17F
實目前看不出明確規則。但這次前五是很明確有2個東

grant3324, 18F
亞球隊,跟上屆狀況完全不同。當然,我同意是不是東

grant3324, 19F
亞下屆是2+2,還沒辦法100%確定,但是籃協有了這次

grant3324, 20F
經驗,有足足2年去跟亞洲籃協追蹤確認,這件事情並

grant3324, 21F
不難。

grant3324, 22F
甚至如果考量長遠,在這個時間點要求未來東亞都打

grant3324, 23F
資格賽都還有討論空間(當然被否決機會高,但至少可

grant3324, 24F
以試試)。我覺得與其一直討論規則,籃協不如好好

grant3324, 25F
的跟亞籃詢問清楚規則,並且好好記起來。我是不相信

grant3324, 26F
如果完全沒有規則,由亞籃自由心證,其他國家都不會

grant3324, 27F
有疑問。

xvited945, 28F
這種文章直接拉到底下看留言比較快

wally840505, 29F
跟樓上一樣想法

jojojet, 30F
沒得打至少國內要安排 一些比賽給集訓隊伍啊

Chalaw, 31F
這屆有個問題點 海灣、西亞都有進前八但都沒有拿到

Chalaw, 32F
額外名額,萬一亞籃聯真的是用平衡分區參賽名額的

Chalaw, 33F
做法,那會不會也可能出現日本拿到第五,但東亞卻

Chalaw, 34F
只有2+1的情況?

seimo, 35F
我覺得都有可能。但應該在明年初的會議上要主動提

seimo, 36F
問(甚至後年-)

seimo, 37F
起碼遇到一次也要會學到經驗。不能再隨便過了

YINGBI, 38F
相信籃協 不怕☺

jerrylin, 39F
台灣早就躺平了 要擔心啥

ElijahDukes, 285F
一個

ElijahDukes, 286F
但好在去年U18韓國冠軍,且2、3名為日、中,所以明

ElijahDukes, 287F
年東亞應該至少1+1(韓)+2(日、中),總共還是會有4

ElijahDukes, 288F

aee08, 289F
重點要辦資格賽你也要等到名額確定才能辦,重點是

aee08, 290F
亞籃什麼時候會確定名額,如果是像今年U16的狀況確

aee08, 291F
定名額之後但是離正賽時間太近舉辦資格賽有難度

luckystrike5, 292F
去打也是浪費錢 虐爛 籃協超級精明的

luckystrike5, 293F
12個人+教練領隊機票食宿 省起來 完美

StarTouching, 294F
E大N大你們點到重點了

StarTouching, 295F
規則就是有變 怎麼變你們兩種說法都有可能

StarTouching, 296F
總之就是變了之後沒人能掌握 所以絕不能放心

Arodz, 297F
這篇=長篇大論說運科有用,現實NBA幾乎不簽有87%像☺

StarTouching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討論] 為什麼這幾年都沒有球員挑戰CBA了?
※ 引述《ctfjuw (CX777350)》之銘言: : SBL時期陳信安開啟了台灣球員的CBA打球的大門,後續越來越多球員到中國打球,當然那 : 邊水準強度高上台灣好幾個檔次,還需要面對支身海外發展的孤獨跟長程移動的辛苦。 : 但自從台
[問題] 政大是中華隊先修班嗎?
政大贏世新52分 菲律賓贏中華隊53分 政大根本中華隊先修班吧? 世新陣中陳將双 張俊生 曾睦軒將來都有可能打中華隊 讓這些未來潛在的國手提早適應輸50分的感覺 第一次輸50分是絕望 但第十次輸50分就是平常心了 UBA決賽-中華隊先修班
[討論] 上駟對下駟 專注2月比賽能收奇效嗎?
2月的國際賽各國都有夾在賽季中而集訓時間不足的問題 以這次台灣所在的小組為例 我們和紐西蘭都明顯有得花時間抓比賽感覺的問題 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 特別注重2月比賽的集訓 是不是就有機會抓到紐西蘭這場? 日本 菲律賓看起來都因為徵召同一批人 同
Re: [問題] 打國際賽,是不是身高佔最大優勢
籃球是很吃重身高的運動 這應該是主流見解了吧 你各位打過籃球的 從小到大遇到每個對位都比我方高的對手 又有贏過幾次呢? 這裡想談的是 為什麼籃球比其他知名運動更吃重身高 大部分運動都有身高愈高愈有利的現象 但是哪些因素 讓籃球特化到布拉 德
[討論] 以快制高? 或許有時反該徹底放慢
當年中華隊連兩年被姚明中國血洗60分 讓中華隊患上恐中症 記得某年李雲光在對陣中國前 說他打算刻意放慢進攻節奏 與「以快制高」完全相反的方向。 2005年李雲光帶隊對上有姚明的中國 就只輸了18分 時間點我沒找到資料對起來 但面對強隊反而刻
[討論] 香港輸菲律賓30分 我們能贏香港嗎?
22日的時候香港在主場迎戰菲律賓 最後輸了30分 比我們好很多 其中菲律賓關鍵人物 Brownlee、Sotto上場時間都和對陣我們時差不多 全員上場時間也和今天這場一樣滿平均的 這樣看來我們恐怕打不贏這隻香港? 除了惠龍兒之外 台灣人恐怕
[Live] 澳洲 vs 南韓
https://hamivideo.hinet.net/channel/OTT_LIVE_0000001744.do 南韓好強 第四節目前領先澳洲4分
更多 StarTouching 作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