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文章原始頁面
標題

[心得] 教養從自己開始——教養書籍分享

時間
最新2024-01-09 23:58:00
留言43則留言,40人參與討論
推噓39 ( 3904 )
分享從我十年前立志當媽媽後認為受用的教養書籍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也反覆回到本身的經驗及原生家庭親子關係去思考,和自己和解、和 父母和解,了解到小時候有些受傷的原因並不是父母不愛我,而是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當 父母,遇到很多壓力同時來的時候本來就很難控制。所以在這十年中,我完成了完整接納 自己的過程,也準備好當媽媽。 結婚前也是充分溝通經濟、家務分工、原生家庭及育兒觀念後才攜手共行,我的優先順位 一直是設定穩定自己第一、伴侶心理狀況第二、孩子心理狀況第三,務必讓孩子在父母都 穩定的狀況下成長。但在育兒過程中,也是還繼續看書隨時調整,育兒是一條漫漫長路。 《我如何忍住不踹孩子的爸》是其中我認為最完整的。 在有孩子的家庭裡,40%比例是媽媽收入高於爸爸,但媽媽做的家事是爸爸三倍半。爸爸 傾向選擇育兒而非家務,而且也選好玩的做,女性傾向做親友活、情感活、運送工作、家 庭管理。 女性對可能威脅到其子嗣的狀況較敏感(哭聲),男性則對威脅到整個族群的危機較有反 應(強風);女性在面對壓力時,較可能幫助和照顧他人,男性則容易退縮(身體雖在, 靈魂出竅);男性腦部構造以緩和感知能力和協調行動間的連結為目的=執行單一任務, 女性腦部則左右連結強=更好的記憶力和社會認知技巧=多任務,一般女性閱讀臉部表情和 肢體語言的能力比男性好,所以常常也不直接下指令,而以為男性會主動 在健康的夫妻關係中,不能有羞辱與奚落 Gary Noesner解決衝突的行為模式 1. 主動傾聽:解釋意思、標訂情緒、微量鼓勵、鏡像對答、開放式問句、用「我」而非 「你」、有效的停頓 2. 表現同理 3. 建立支援:提供合作機會 4. 取得影響 5. 改變行為 家務最好雙方各半,女性不要不敢開口,直接要求就好 父親積極做家事跟育兒,會讓孩子表現較佳、心理健康、女兒會追求較非典型職業 Joshua Coleman《懶惰的丈夫:如何讓丈夫多做一些教養與家事工作》 1. 改變使用的語言,不是幫忙,而是一起負責 2. 意圖對話,溫柔而堅決講清楚妳要什麼 3. 請求而非要求(Gary Chapman《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 Guy Winch:小孩出生後,每一件事都需要重新商量 夫妻間需要不斷的協商(可以每週訂一個時間討論) 「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回來以後會是個更好的媽媽。」 分配家務時,明確訂出每項工作的定義 先捫心自問有什麼值得大吵,如果真的沒什麼就放開心 一直忙碌對自己沒有好處,要留白、留平靜的時間 交出控制權反而取得更多控制權:停止計較、出去度過一個自己的週末 高特曼整理出夫妻關係四大殺手:批評、自我防禦、建築高牆、輕蔑 當我們都能轉向彼此,相互支持,就是創造幸福關係的主要因素 積極找出另一半優點,建立兩人互相感激的文化 多肯定、有肢體接觸 結婚前兩眼要睜大,結婚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千萬不要挖苦對方,對孩子來說,拐彎抹角很殘忍 爭吵時用「我」開場,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帶責難描述事實,清楚說妳要什麼 冷靜後問彼此的共識、彈性空間在哪裡,最後善意地修補殘局 把一個人所做的事寫下來,並把他說的話寫下來更重要 父母多跟子女分享家族故事對孩子有益(應對較好、自尊較高、少憂鬱焦慮) 周末可以分成七個獨立時間單位:五晚、六早、六下、六晚、日早、日下、日晚 家事最多只能用兩個單位、父母至少保留一個單位來玩或休養 上床前90分鐘收起電子產品 孩子不是希望妳花更多時間陪,他們重視的不是去多好的旅遊,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伴侶財務關係中,不管誰賺得多,都是平等的 兩人一同規劃好家庭支出預算,一起管理財務,彼此之間財務透明化 有話不說,長久以來會帶來傷害 如果你不喜歡某件事,改變、不理或接納它。 如果既不改變也不理它,那就利用他。 不要逃避衝突,孩子會有樣學樣 孕期是很好討論孩子出生後生活該如何調配的時機 如果父親能陪產、請育嬰假,長期有好處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夫妻會需要彼此的夥伴關係 父母關係良好,孩子成年後也較有可能擁有穩定伴侶關係 《2025長照危機》雖然是敘述老年照顧為主,但也有提到受高齡化跟晚婚晚生影響,雙重 照顧(老人跟育兒)的人越來越多,而越是拼命投入照顧的人,越容易虐待親屬,不應該辭 掉工作,而是要借助許多人幫忙,若一天有一半是自由時間,就能讓自己覺得輕鬆許多。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對育兒的觀念就更加確立,不辭職也不請育嬰假,要借助專業人士幫 助,給彼此空間。 《人生的長尾效應》也提到,別讓事業與親職成為二選一的選擇題,要尋找對家庭友善的 雇主、需要支援系統、設定實際的期望及堅守底線及管理你的時間與精力。 《菁英媽媽想上班》則是因為我是女性所以特別研讀的書籍,新傳統主義的興起——女性 因偏好而非出於無奈而選擇回歸家庭,但作者認為實則「被迫」而非自主選擇辭職回家 菁英職業的職場結構強度和生態環境不利女性發展 高工時的職場文化及同為菁英階級的丈夫無法分擔家務所以只能退出職場回歸家庭 作者發現幾乎所有受訪女性都想回到職場但她們也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那些最有機會戰勝阻礙並弭平性別差距的女性並沒有追求對他們個人有利的工作與家庭平 衡之路,反而加劇並擴大整體的性別不平等 以男性為理想設定的工作文化不利於彈性工作並且進一步懲罰想尋求彈性上班的女性專業 人士 現代興起密集母職的意識形態:「以小孩為中心、專家指導、情感投入」並且「建議母親 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養育孩子」 但毫無證據顯示家庭主婦的努力讓她們的孩子比職業婦女的孩子更有優勢 證據顯示職業婦女(尤其是母親受僱於高技能專業領域的女兒)的女兒更可能在工作上獲 得成功 職業婦女的孩子跟家庭主婦的孩子一樣幸福 母職回歸模式延續文化潮流,加深對母職的刻板印象 家務特權使女性在父權體制的議價中成為附屬品,選擇退出職場強化了工作僵化、性別歧 視的結構,也強化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性別從屬地位,同時也加強菁英間的男性特權 女性不但成為地位的維持者,也成為父權體制的維護者 應該鼓勵男性共同養育子女、創造對家庭友善的工作場所、終結職業的性別歧視、體制變 革 《雙薪家庭進化論》提到雙薪家庭在職業生涯中回經歷三次轉變,每次轉變期間,夫妻會 面臨不同挑戰,如果順利度過會建立更深層的親密關係 作者從生命週期思考夫妻會遇到的問題,最符合本版會遇到的問題是第一次轉變(生孩子 、派駐海外)時,各自獨立開始相互依賴 30歲前的雙薪夫妻覺得一切都能掌握,職涯各自發展、包容力很強 但當意外被解僱、孩子剛出生、派駐海外等等大事則迎來第一次轉變 「我們該如何建構我們的人生,讓兩個人都事業成功、愛情圓滿?」 夫妻應該共同協商——深入溝通價值觀、底限(時間、地點、居住地)與恐懼 真正的夫妻生活都是從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底限跟恐懼時才開始 1.不要以經濟條件作為決策標準(夫妻中的一人為了照顧孩子辭去工作很少是值得的,離 開超過3年的女性重回職場時,減薪幅度高達37%) 2.不要以短期偏差考量,有時為了孩子放棄職涯,過幾年會出現自我認同影響,變成了自 己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3.不能只著重現實層面,要關注價值觀問題 4.不要努力做完每一件事,要花時間經營夫妻關係 5.家務要列出清單,雙方要認識彼此做了哪些家務,分工要明確 6.不需要迎合任何人的期待,想做的做,不想做的外包 7.排定彼此工作順位去規劃出相互依賴的道路 工作模式和育兒模式都各有3種,不管選哪一種都好,只要坦率明確溝通 不用擔心選擇限縮妳,設定明確底限反而使人們感到安心而更能在嘗試中成長 工作模式一、主要/次要模式 其中一人工作為優先 工作模式二、輪流模式 每隔一段時間角色轉換但難以預測職涯發展 工作模式三、雙重主要模式 設立明確底限使夫妻雙方保持同等地位(這個最成功) 人們普遍對無法花更多時間在孩子身上而有罪惡感 但父母全職照顧或均有職業也不會影響孩子發展 重要的是關係親密,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育兒模式一、主要照顧者模式 育兒模式二、輪流模式 育兒模式三、共同照顧模式 傳統性別角色一直存在,這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女性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卻依然比男性花更 多時間在育兒工作及家務上 夫妻必須「一起做選擇」工作模式及育兒模式 可討論問題:職涯目標?企圖心?想要彼此扮演什麼樣的父母?在夫妻關係中什麼最重要 ?生活中有哪些對你個人重要? 成功度過第一次轉變期可以變得相互依賴 決定共同努力,確保兩人都做出選擇,同時也能有所成就 《不教養的勇氣》其實是立基在阿德勒學說的概念(也相當推薦《被討厭的勇氣》),提到 「唯有在喜歡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的情況下,人才有面對難題的勇氣。」父母本身也要 完全接納自己,並且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接納以外也要做到課題分離,「做父母的一 定要時時思考,這是誰該面對的課題,將自己和孩子的課題清楚區分開,否則孩子永遠學 不會面對自己的事情。」 「有勇氣的孩子不但不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也不會為了讓他人看到自己的優點,才去面 對難題。」要讓孩子關心他人,「為別人付出,認同自己的價值,就不會逃避,能勇敢與 人建立關係。」 《覺醒父母》也是提到相似的概念,首先還是要擁抱「即使有缺失也很完美」的自己,先 終結自己的創傷,不能扭曲自己以求別人認同,也不能把孩子當代罪羔羊。要了解自己不 是在培植迷你版自己,而是要滿足他們的個人需求,我們經常無覺知自己總將懸而未決的 需求、尚未滿足的期待或無法實現的夢想都塞給孩子,但父母應該要將認為他人「應該」 如何的期待抽離,才能和真正的他相遇。 親子關係的主要目的是讓父母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認真面對自己的本心。我們要因為孩 子的存在而歡喜,而不是因為表現好才愛他。 要發展覺知需要兩種能力:本真(在外界壓力之下仍忠於自己)及克制力,要訓練孩子有這 些能力就是在不是攸關生死的大事之下,不要堅持孩子必須照父母的方式來做。孩子若行 為失控是因為情緒需求未能獲得滿足。 至於現在台灣的教養環境研究首推《拼教養》親職成為重要的社會身分與主要認同,同時 透過選擇特定教養方式展現自我的認同與價值 做父母變得那麼難的四個原因 1.童年與兒童之社會定位的變化 2.親職成為個人選擇的親密關係 3.教養變成科學與國家監看的對象 4.全球化影響下壓縮發展的現代性 在過去生養子女有助於家庭的經濟安全 但現在卻成為「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 教養是階級秉性的再生產 勞工階級傾向聽天由命;專業白領傾向人定勝天 傳統親職強調代間的義務與責任 現代則強調父母的選擇與孩子的自主 當一個好父母,並非把小孩變成聰明、快樂或成功的大人,而是養出一個健康、適應力強 、有彈性的孩子,去面對難以預料卻必須面對的未來世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88.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3056768.A.F66.html

43 則留言

mays2, 1F

secret11, 2F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分享

suction, 3F
被討厭的勇氣及其他阿德勒派的書 真是影響了我人生 雖然

suction, 4F
有些人說那是雞湯 但至少我看完之後整個人比較有辦法快

suction, 5F

blood10, 6F
最近也在讀教養書

blood10, 7F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教養解憂柑仔店這兩本覺得很有感...

greecewoods, 8F
謝謝分享 獲益良多

TTNT, 9F
謝謝分享 辛苦妳了

kitten631, 10F

gina29, 11F
感謝分享

QAQ33000, 12F
謝謝妳整理分享!

Mancer, 13F
好猛欸

cvbx9, 14F
推,有收穫

Juice, 15F
謝謝分享

joy25881371, 16F
大推!

emptyvoid, 17F
感謝分享

ginger0911, 18F
哇!推認真。看到爸爸靈魂出竅那段,忍不住笑出來

soldout, 19F
謝謝分享!

sashababie, 20F
靈魂出竅真的好貼切

linda7264, 21F
你好棒

kokonoe, 22F
推分享 也會多自省能做到哪些

wooooow, 23F
好厲害

openfor75, 24F
讚 好的分享 謝謝

currant, 25F
推,好多資訊需要慢慢消化

color4living, 26F
好用心的媽媽~~

ningko416, 27F

Neji, 28F
謝謝分享,你好認真

es750339, 29F
每一本看起來都很不錯~謝謝分享

Ewhen, 30F
謝謝分享,第一本好貼近時事啊XD

Gwyneth, 31F
謝謝分享

bambii, 32F
推~謝謝用心分享

mikkka, 33F
感謝分享

cynthiachen, 34F
謝謝分享 馬上去借第一本

ailesmiel, 35F
謝謝分享~馬上加好幾本進購物車

huihui07, 36F
謝謝分享~超棒的 我會去找書來看看

c357416, 37F
婚前就這麼認真研究覺得佩服,感謝你的分享

chocoZ, 38F
謝謝分享

JiuMiLin, 39F
謝謝分享!

kobebrian24, 40F

dariahaha, 41F
謝謝分享 很有收穫

Sourxd, 42F
感謝書單,我也很推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karen1985, 43F
謝謝你的書單及推薦

ann7773631 作者的近期文章

Re: [寶寶] 陪睡地獄
※ 引述《sherry9406 (sherry9406)》之銘言: : 小孩現在兩歲 : 從出生就非媽媽不可 : 以前大概滾半小時會睡覺 : 現在變本加厲 : 每天都是一小時起跳 : 不理他就是自己站起來走來走去 : 不然就是一直摸媽媽 :
[寶寶] 2歲豬狗嫌的可愛時刻
2歲雖然意見變得非常多 每天都是父母的修煉 但也是懂得越來越多了 常常會有說出很可愛的話或做可愛的事的時刻 先來分享熱騰騰的 今天跟媽媽友們共同育兒 剛好有個超級可愛的嫩嬰妹妹 我家2歲寶非常喜歡她 午餐的時候還幫忙餵妹妹副食品 (餵得還不
更多 ann7773631 作者的文章...